学术投稿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

蔡克;王萌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在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不同给药方式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不同给药方式对药动学(PK)/药效学(PD)的影响。方法将30例 HAP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随机分为30min 静脉滴注组及3h 静脉滴注组各15例。30min 静脉滴注组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h 1次,于30min 滴完。3h 静脉滴注组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h 1次,于3h 滴完。2组均分别于滴注开始的0min、30min、1h、1.5h、2h、2.5h、3h、3.5h、4h、5h、6h、8h 采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血液浓度。结果30min 静脉滴注组哌拉西林的 Cmax及 AUC0-8明显高于3h 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种哌拉西林用药方式的半衰期 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0min 静脉滴注组他唑巴坦 Cmax 低于3h 静脉滴注组 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AUC0-8及半衰期 t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方案从 PK/ PD 提示持续静脉滴注用药较快速静脉滴注组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聪;杜全胜;申丽旻;赵鹤龄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和 D 组各22例,A 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 组给予乌司他丁0.5×104 U/ kg,C 组给予乌司他丁1.0×104 U/ kg,D 组给予乌司他丁1.5×104 U/ kg。分析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手术麻醉前(T0)时4组 T 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术后第3天(T1)时 T 细胞亚群各指标均较 T0时明显下降,且 B 组、C 组和 D 组 T1时间的 T 细胞亚群值均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在 T0时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AST、ALT、BUN、Cr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在 T1时肝肾功能指标与 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可抑制细胞免疫,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能改善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对肝肾功能基本无影响。

    作者:高全生;赵智勇;张娜;张满凤;李向利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重症之一,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阿托品是救治中毒患者的常用药物,尽快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是临床抢救的关键所在。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了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6例,在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仲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保妇康栓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6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8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联合 bFGF 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 bFGF mRNA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 bFGFmRN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 bFGF 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奕娜;霍顺璞;王有明;宋红云;刘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是指患者因头部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颅脑损伤而引发的精神活动失调及缺陷。据初步调查,脑外伤后的幸存者中约2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而中重度脑外伤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者高达90.2%,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薇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孕妇血清β-hCG、AFP 及 uE3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及游离雌三醇(uE3)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正常妊娠期妇女,在孕18~2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β-hCG、AFP 和uE3水平。结果血清中的β-hCG、AFP 和 uE3水平在正常组和早产组有显著差异(P ﹤0.05)。单胎妊娠孕妇血清中的β-hCG、AFP 和 uE3水平浓度均低于双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中的β-hCG、AFP 和 uE3水平可预测早产,减少早产的发生。正常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孕妇血清标志物水平差异明显,可用来建立双胎妊娠模型预测,因此值得推广试行。

    作者:韩连菊;邵岚;张蕾;路艳辉;倪素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4周时及8周时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8周时胃镜下比较胃黏膜恢复情况。结果第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第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治疗8周后,在食管黏膜的愈合情况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

    作者:王自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Bio-Merieux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 菌株,结果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ICU 分离454株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180株(占39.6%),鲍曼不动杆菌78株(占17.2%),阴沟肠杆菌59株(13.0%),铜绿假单胞菌51株(占11.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6株(占10.1%)为主。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达54.5%和39.0%。且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结论该院 ICU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临床耐药严重。

    作者:曹弟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120例,均接受血肌酶、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异常的患儿,经过5d 的临床治疗,大部分患儿其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7d 后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儿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各类高危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作者:董晓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奥拉西坦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 TIMP-1、MMP-9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另选取4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别测量3组研究对象的血浆 TIMP-1、MMP-9水平。结果脑出血患者的血浆 TIMP-1、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血浆 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24h、治疗后5d 血浆 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14d 血浆 TIM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有效调节血浆 TIMP-1、MMP-9水平,实现血浆 TIMP-1与 MMP-9的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彦敏;邢淑芳;董新生;张彦芳;申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知识测试评分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测试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爱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骨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35例护理体会

    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骨组织的血供相对较差,一旦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骨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丽;李江力;甘露;孙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内分泌科诊治的 T2DM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艾塞那肽组 HbA1c、FBG、BMI 下降幅度均大于沙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塞那肽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沙格列汀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和腹泻等反应。结论艾塞那肽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 T2DM 患者血糖水平,但艾塞那肽降糖作用更明显,尤其适合肥胖者,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沙格列汀则更具有优势。

    作者: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子宫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子宫切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9.36±45.27)ml 少于对照组的(241.66±43.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更加广泛,因此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期间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使用小夹板固定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01例,均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将常规护理的护理观察进行完善和加强,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12±11.23)分高于对照组的(66.13±1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患者小夹板外固定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文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840例中出现胃瘫综合征3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胃瘫综合征出现原因及诊治情况。结果出现胃瘫综合征36例(4.3%)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引发胃瘫综合征原因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前胃流出发生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与毕Ⅰ式胃肠吻合。结论导致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原因较多,诊断方法有 X 线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治疗可予以营养支持及胃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贾宝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急性骨折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服用阿仑膦酸盐35mg,每周1次;同时口服骨化三醇0.25μg,每天1次,持续3个月;对照组未服用阿仑膦酸盐。2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每月复查腕关节 X 线检查,并检查了解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骨折处压痛、握力情况,填写快速 DASH 量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 DASH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服用阿仑膦酸盐未发现对骨折愈合产生影响,与骨化三醇联合应用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与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管介入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28例。随访1年,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血管介入组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2组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具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术后1年内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发生率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菁;齐燕;刘云娥;朱倩;赵震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