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强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9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70例(88.6%),症状未改善9例(11.4%)出院。结论对于重症肺结核应逐步推动免疫调节与强化抗结核方案联合治疗,且规范合理的化疗是治愈肺结核病的前提。
作者:马增光;李志军;陈杰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脑出血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进行微创术,对照组常规小骨窗开颅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84.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应确切掌握其手术指征,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增加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知识测试评分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测试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爱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患者,女性,56岁。因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突发大片水肿性紫红斑10h 余于2013年7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0h 前自觉患处有灼痛及微痒,后发现皮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诉20d 前因类似皮损发作而入院治疗,症状、皮损均与此次相似,当时诊断为“丹毒”待排,予以抗感染数天后皮损逐渐消退,遗留有色素沉着。追问病史,发疹前1d 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且上次皮疹发作前3d 亦有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2d 的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可见约15cm ×20cm、20cm ×25cm 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中央无紫癜及坏死,局部皮温稍高,压痛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诊断为不典型固定性药诊。处理:停用罗红霉素,予以氯雷他定10mg/ d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d 后皮损明显好转。
作者:刘贵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相关问题。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自愿入院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非自愿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 SI 评分、PANSS 总分、P 分、G 分与攻击性。结果研究组 SI 评分、PANSS 总分、P 分、G分与攻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患者,非配合心理更为严重,强制执行率更高。
作者:王晓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剖宫产55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第一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第二胎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采用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双胎妊娠首选的分娩方式。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将研究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 ﹤0.05);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及病情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
作者: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 COPD 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治疗7d 后,比较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59%,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FE)、每博量(SV)及每分钟心排血量(CO)高于治疗前,肺动脉压(PAP)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 合并肺心病心衰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内分泌科诊治的 T2DM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艾塞那肽组 HbA1c、FBG、BMI 下降幅度均大于沙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塞那肽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沙格列汀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和腹泻等反应。结论艾塞那肽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 T2DM 患者血糖水平,但艾塞那肽降糖作用更明显,尤其适合肥胖者,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沙格列汀则更具有优势。
作者: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HAMD 和 HAMA 评分均逐渐降低,6周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第1、2周末2组 HAMD 和 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4、6周末治疗组 HAMD 和 HAM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吴恩海;张玉英;刘彩云;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剖宫产手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的生理影响与选择的麻醉途径密切相关。本文将围绕经常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斑秃(Alopecia areata),俗称鬼剃头,是一种以头部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脱发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精神紧张以及头部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目前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案[1]。我科于2009年1月-2013年11月,采用维生素 E 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斑秃患者25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英;张志辉;冯勇;郝慧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传统三联疗法与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序贯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Hp 根除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序贯三联疗法相较传统三联疗法效果显著,清除 Hp 效果更加明显,治疗彻底,可推广使用。
作者:柴洁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知识宣教、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疗法等干预手段。2组患者均连续进行150d 的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后2组患者 HbAlc、空腹血糖 TC 及 TG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获得性泌尿系社区感染的致病因素与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获得性泌尿系统社区感染的门诊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并对患者尿液病原菌进行培养。在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时,使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 法),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分离出泌尿系统感染细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75.7%),革兰阳性菌65株(24.3%)。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肠球菌为其主要形式。在获得性泌尿系社区感染中,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67.0%与63.4%;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则较低,分别为30.2%与24.7%。结论对获得性泌尿系统社区感染的致病因素与耐药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在临床治疗中对合理选择抗菌剂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萧君明;梁杏华;唐国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型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特点,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8例,培养患者的痰液,分离绿脓杆菌358株,358株绿脓杆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在1208例样本2387株病原菌中,分离出绿脓杆菌358株,总分离率为15.00%。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高(91.34%),阿米卡星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低(4.19%)。结论该院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耐药形势依旧很严峻,临床医师应慎重选择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科需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消毒力度,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晓荣;翟俊伟;张晓群;王素玲;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预防胆道镜微创取石术联合肝叶切除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胆道镜微创取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预见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道镜微创取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后及时预见性分析及观察并发症状,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彩叶;窦华丽;李国肖;安文茜;董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自尿道外口注入2%利多卡因凝胶5~10ml;对照组自尿道外口注入医用无菌液状石蜡5~10ml。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患者尿道刺激反应0~Ⅰ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无血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导尿术时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作为麻醉润滑剂优于润滑剂液状石蜡,其不仅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还可减少患者尿道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波;刘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骨组织的血供相对较差,一旦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骨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丽;李江力;甘露;孙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3±1.8)d短于对照组的(9.2±2.3)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