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顾建达

关键词:秋季腹泻, 小儿, 喜炎平,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液体疗法与微生态制剂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处理,其中对照组患儿加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喜炎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0.00%,止泻时间为(2.41±0.77)d 短于对照组的(3.12±0.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患儿182例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健康带菌者和轻微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而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与患者接触时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食物、衣物、手、水源等间接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主要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多发学龄前儿童,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快,可致死。由于重症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次就诊不易引起医师重视,使病情进展迅猛,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收治的18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重症8例,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秀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麻醉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用药剂量、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麻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血压、心率及呼吸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快速发挥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毛仁德;闫梅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调查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病例1224例,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69%,无指征预防用药率为0.69%,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4.48%,术前给药合理率为100%,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4.83%。结论该院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有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情况。

    作者:池明建;张养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ICU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该院 ICU 治疗的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2组,其中同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5例为早期组,其余75例患者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一般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生命指征均表现正常,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可有效治疗患者门静脉高血压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840例中出现胃瘫综合征3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胃瘫综合征出现原因及诊治情况。结果出现胃瘫综合征36例(4.3%)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引发胃瘫综合征原因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前胃流出发生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与毕Ⅰ式胃肠吻合。结论导致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原因较多,诊断方法有 X 线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治疗可予以营养支持及胃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贾宝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呼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兆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清 IGF-1、Aβl-4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入院2周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组118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102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2组血清 IGF-1、Aβ1-42的浓度。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性别、吸烟、饮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血清 IGF-1、Aβ1-42浓度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血清IGF-1、Aβ1-42低浓度均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卢海丽;宋巧;胡彦廷;杨香敏;杨爱丛;陈娜;史万英;安悦秋;李靖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2例,研究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3.8%);对照组出现6例(4.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显,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史鹏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GPC-3、P16、CK19与肝癌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 GPC-3、P16、CK19与肝癌及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22例,根据2年内是否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54例和复发转移组68例。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 GPC-3、P16和 CK19的表达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未复发转移组的 GPC-3和 CK19的阳性率低于复发转移组(P ﹤0.05);P16的阳性率高于复发转移组(P ﹤0.05)。结论 GPC-3和 CK19阳性率高及 P16的低阳性率可能表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较差,易发生复发转移,通过检查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情况。

    作者:孙克让;李健;白长杰;杨秀芹;蒲金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外敷治疗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外敷患处。比较2组术前症状控制情况、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待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前症状控制及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外敷治疗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爱军;丁海生;周志玲;袁进国;丁英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脏肿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穿刺活检与常规超声检测肝脏肿瘤的结果差异。方法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45例作为穿刺活检组和常规超声患者32例作为常规超声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穿刺活检组的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42/45)高于常规超声的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穿刺活检组的灵敏度为95.23%(40/42),特异度为66.67%(2/3),假阴性率为2.50%(1/40),假阳性率为50.00%(2/4)。常规超声组的灵敏度为76.92%(20/26),特异度为33.33%(2/6),假阴性率为16.67%(4/24),假阳性率为25.00%(2/8)。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同时具有安全、准确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药物不良反应104例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 ADR 患者104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ADR 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结果104例 ADR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0岁的患者较易发生 ADR,静脉给药途径引起 ADR 比例高,抗感染药物引起的 ADR 比例高,ADR 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 ADR 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 ADR 的发生。

    作者:李小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相关问题。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自愿入院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非自愿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 SI 评分、PANSS 总分、P 分、G 分与攻击性。结果研究组 SI 评分、PANSS 总分、P 分、G分与攻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患者,非配合心理更为严重,强制执行率更高。

    作者:王晓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刮痧联合富马酸铁颗粒治疗婴幼儿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富马酸铁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贫血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铁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刮痧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9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刮痧联合富马酸铁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姜元芳;高海妮;张淳珂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结肠镜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结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结肠镜诊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对2组患者麻醉前、后、手术结束时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观察,记录2组患者异丙酚使用剂量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诊疗结束后 HR、MAP及 SpO2相较对照组均比较稳定,诊疗过程中使用异丙酚(45.69±17.24)mg 少于对照组的(139.67±18.36)mg;苏醒时间为(2.32±0.65)min 少于对照组的(3.69±0.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在结肠镜诊治中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安全性高,苏醒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双歧三联活菌辅治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辅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复合维生素 B、复方苯乙哌啶口服及对症治疗,根据脱水情况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患者行口服或物理降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在辅治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腹泻,尤其是迁延性,慢性腹泻时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王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恩度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 FOLFOX4方案。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58.06%高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 CEA、CA50、CA125、CA153、CA199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 CEA、CA50、CA125、CA153、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度联合 FOLFOX4方案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有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小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6.5%,开始退热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优于阿奇霉素,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胡菊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液体疗法与微生态制剂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处理,其中对照组患儿加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喜炎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0.00%,止泻时间为(2.41±0.77)d 短于对照组的(3.12±0.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顾建达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