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药相结合。方法2012-2013年医院制定一套完善的中药剂师工作机制及措施,并对2010-2011年、2012-2013年中药房患者投诉、退药、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2-2013年中药房患者投诉、退药、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结论中药剂师以中西药相结合思想作为指导,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可有效增强中西药相结合的科学性,降低患者投诉、退药、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
作者:水江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气血双补方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调胃气血双补方联合西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单纯西医综合疗法。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新;李树波;卢文彩;郝晶晶;李怀印;武京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组各41例,甲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乙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丙组则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丙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 转阴率以及 HBeAg 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低热、头痛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崔冬冬;牛侨;李建国;李金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在 ICU 医院感染日益严重的环境下,减少有创操作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之一,而在 ICU 护理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感染严重,常需要长期反复输液、加强静脉营养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高浓度药物等多种刺激,导致四肢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困难,而且留置时间短,静脉穿刺费时长。近两年来,我科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留置输液,在穿刺技术和留置针护理方面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炮制是药物在应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称为“炮炙”。由于中药材大多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炙处理,才能符合治疗需要而充分发挥药效。因此,根据不同治疗要求而有了多种炮炙方法。其中火制有炒、烫、炙、煅、煨5种方法。本文就火制的目的、方法做一下简要论述。
作者:查高刚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经颈部血管彩色 B 型超声检查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组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孙建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日益上升,预计在2025年左右,中国人的高血糖发生率为1:3~4[1]。在糖尿病人群中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老年糖尿病(DM)患者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多,老龄相关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易感性高,老年 DM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高。低血糖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其危害性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3]。因此防治老年 DM 患者的低血糖症十分重要,现将2008-2012年在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 DM 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巧文;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急性红白血病(M6)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亚型细胞患者独立生长因子1B(GFI1B)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系初治住院患者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M6型10例,M7型4例)作为观察组,GFI1B 表达正常者1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 GFI1B 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 GFI1B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M6患者中缓解6例,GFI1B 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4例,GFI1B 平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缓解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7患者中3例未行化疗,1例化疗后未缓解,未继续监测其 GFI1B mRNA 表达水平。结论 GFI1B 的表达水平反映 M6和 M7亚型的病情变化,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志兰;邢英杰;张永梅;冯丽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医疗救助项目管理中医疗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分析,为规范救助项目医疗文书提供依据。方法选自2012年度进行手术康复的828份备案表。结果828份手术康复备案表的眉栏、一般项目、手术记录、入院情况、康复建议的书写,术前、术后照片存在许多问题。结论医师、管理者对项目病历书写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医师工作繁忙,不能真正按照项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诊疗的全过程书写。因此,对医师、管理者开展项目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培训,使得项目医疗文书更加规范。
作者:李群;郑慧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评估止痛药使用情况及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2011年用药金额、DDDs及构成比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止痛药消耗总金额、DDDs 及构成比显著降低,中、重度止痛药消耗总金额、DDDs 及构成比显著增加;吗啡类制剂成为止痛药主流;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及缓控释制剂价格略高。结论止痛药使用基本合理,建议合理调控价格。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孕妇学校结合配套书籍的学习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2012年产前在该院定期进行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1735例,分为观察组1054例和对照组68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孕妇学校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课后配套书籍学习,观察2组的预防效果。结果产后42~56d 访视,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病率为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孕妇学校结合配套书籍的学习使孕妇得到足够的有关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的知识,从而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痰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以中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水煎分2次温服,每天1剂,1周为1个疗程,同时用呋麻滴鼻液滴鼻,症状重者辅以咽鼓管通气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愈41例(91.1%);好转3例(6.7%),总有效率97.8%。结论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峰鹏;张志恒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常见致盲性角膜疾病,主要由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潜伏感染和复发引起,可导致一系列眼部并发症,HSK 具有易复发、迁延不愈的特点,致盲率占角膜病的首位,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1]。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丽科明)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HSK 8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廷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出生缺陷指胎儿在出生前已经出现的发育异常,出生缺陷会直接影响到胎儿出生后的生存状况,对于社会而言则直接影响到人口素质,因此为了实现优生优育,产前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临床研究显示,超声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在出生缺陷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及早发现畸形儿,进而及早执行终止妊娠[1]。本文对2007-2012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680例,采用超声进行详细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永忠;林晓清;夏润生;吴建云;欧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全面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探索促进卫生监督行政效能提升的新途径,河北省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平台自2011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经过3年的推广使用和不断改进,在日常监督管理运用深入推进到了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已成为卫生监督系统的3个重要支撑平台[1]。下面就个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体会做一个报道。
作者:李彦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5~10mg·kg -1· d -1,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20~40mg·kg -1·d -1。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8.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34.0%),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见效快,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楼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学校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科学,学校卫生监督是学校卫生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卫生工作,承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根据我市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制定了“学校卫生监督情况调查表”,对各县区近年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乃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青少年药物滥用的情况。青少年药物滥用,会使身体与精神产生依赖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安定和谐。笔者就从青少年药物滥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因及对策。
作者:张岩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终可以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该病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因此积极探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1]。著名的中医专家李佃贵教授创立了“浊毒学说”,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开辟了新思路。导师檀金川教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消渴日久,痰瘀浊化,蕴热成毒,浊毒损于肾络,致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拟从浊毒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刘兰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