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5例临床分析

赵云芳;苗阳;付印;赵茹云;胡增祥

关键词:胰岛素泵, 诺和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和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纠正酸中毒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后药物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纠正酸中毒和尿酮体转阴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酮体转阴后药物用量试验组也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夜间低血糖和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的治疗时间短,症状改善早,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 IL-1β、LDH 及 CK 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β( IL-1β)、乳酸脱氢酶( LDH)及血清肌酸激酶( CK)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和酶动力学法检测IL-1β、LDH和CK水平。结果试验组IL-1β、LDH、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体内IL-1β、LDH和CK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临床上可以尝试应用检测三者水平作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姜庆会;郭铁;张军佩;王东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的患者54例(急性组)及慢性阑尾炎患者54例(慢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使用药物镇痛的例数;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发热、腹腔脓肿、肠梗阻、开腹、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长于慢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肠梗阻的发病率为5.56%高于慢性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炎手术进行急性阑尾炎的手术可以确保患者相对安全,和慢性阑尾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有可能导致术后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

    作者:刘彬;杨守臣;宋伟;杨乐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R)是目前治疗以上疾病较成熟的手术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我科2008年8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4例,对全部患者均采取早期、科学的护理和指导,取得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丽;孙凯;司翠权;甘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另选取4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试验组患者利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联素、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血清脂联素、TNF-α低于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脂联素、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TNF-α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TNF-α与尿毒症病情发展密切相关,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够有效改善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促进尿毒症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用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尿蛋白定量、尿RBC数量和血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尿RBC数量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慧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0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A130例和对照组B120例。试验组给予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A给予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给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评价所有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和康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单纯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或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显著。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扩张性心肌病( DCM )的表现是以左心或全心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病死率较高,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约20%的扩张性心肌病有心肌病家族史,起病较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缺血性心肌病( 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笔者应用超声观察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等参数指标,旨在为临床鉴别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提供一个简单易行并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喆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肝内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结石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与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的结石复发率明显较低。

    作者:程伟;刘庆生;薛桂宏;于金娜;王成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 CysC、NT-proBNP 水平评定急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定急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血清CysC及NT-proBNP水平,分析其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 NYHA 心功能级别的升高, CysC、NT-proBNP 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06例患者治疗期间有4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事件组),64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无事件组)。事件组CysC、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及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于评定疗效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雪;刘润青;王兰芬;李印升;唐英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冬;焦汝泉;耿慧英;赵双英;周凤美;赵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三酰甘油( T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ALT、AST、TC、LDL-C、HDL-C及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TC、LDL-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士俊;张会敏;贾爱平;周计坤;路立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肿瘤的入路选用与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00例,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食管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2组的插管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气管插管置管迅速,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诊前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凯伟;黄春燕;马秀英;李双伏;吕荣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与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 hs-CRP及IL-6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及白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将1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硫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DS评分以及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6%高于对照组的6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IL-6的降低效果较阿司匹林显著。

    作者:周兆宾;王黎;刘文进;李小奕;王宗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LEEP 刀术后保妇康栓联合 bFGF 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LEEP刀术后保妇康栓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治疗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LEEP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2组均行LEEP刀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联合bFGF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2、3个月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阴道排液量和术后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bFGF可有效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LEEP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奕娜;霍顺璞;王有明;宋红云;刘惠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对细胞免疫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时对细胞免疫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麻醉前及术后5天予以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别在麻醉前和术后第1、3、5天早晨6∶00抽取2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和分析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具体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术后第1、3、5天,2组CD4+、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呈现出术后第1天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的现象;2组在术后第1、3天血中的BUN、Scr均较术前有显著的上升(P<0.05),但在术后第5天血中BUN、Scr又恢复到了术前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地改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对术后早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全生;赵智勇;张娜;张满凤;李向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浆 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接诊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另外将试验组分为斑块亚组和无斑块亚组,比较2亚组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斑块亚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 P<0.05)。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63,0.82,0.76,P<0.05)。结论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项指标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盖红兵;张爱芬;李晨霞;邹春晓;赵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多潘立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较快缓解RE的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奋国;全美娟;雷晴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