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常见问题探讨

刘莲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合理化, 综合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常见问题及其预防对策,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开出的3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对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有94张(31.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剂量给药31张(32.9%)、适应证不符24张(25.5%)、不合理联合用药22张(23.4%)、溶媒选择不当17张(18.1%)。其中,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20例,14例为不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的14.9%(14/94);6例为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合理用药病例数的2.9%(6/206),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抑制剂监测新技术获批上市

    作者:中国科学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诊断并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高流量吸氧、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23/25)高于对照组64.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8,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7,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7,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硝酸甘油,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苗庆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康复新液灌肠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口服美沙拉嗪1g/次,3次/d;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1g/次,3次/d,康复新灌肠,30ml/次,溶于150ml 0.9%氯化钠溶液,1次/d,30d为1个疗程,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纤维结肠镜观察黏膜病变变化情况,进行粪便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空腹抽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TNF-α、hs-CRP、IL -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hs-CRP、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肠黏膜损伤恢复,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良好,作用机制与其对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京万红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d、12d、18d,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能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文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医院药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医院药库常见的问题有药品的储存条件问题、药品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管理问题、药品的采购、供应之间关系问题以及特殊药品的管理问题。应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药品管理监察小组、健全和完善药库信息系统、协调采购和供应之间的关系、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从而保证良好的药品流通,保证药品质量,规范药品管理,确保医院的顺利运行及其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作者:崔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12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β-HCG、包块直径、阴道出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5%(58/62),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包块直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确切,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许结乔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其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6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用药的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其遵医行为,进而获得更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张学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为倡导合理用药为主体的药学服务和进一步开展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应用“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5-7月本单位所属社区部分老年慢性疾病多重用药患者做相关调查分析。结果纳入调查对象300例,其中男154例(51.3%),女146例(48.7%),年龄(69.2±8.5)岁。患3种以上疾病25例(85.7%),罹患疾病以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等系统为主。用药种数有6~11种,其中用药6种(35.0%)和7种(24.0%)比例较高。持续用药时间多见于3年左右。用药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285例(91.7%)。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较突出,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用药风险和隐患,加强社区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杨容;方宗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FDA批准艾伯维修美乐治疗多关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新适应证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FDA批准Akynzeo用于癌症化疗相关的恶心与呕吐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通报:关注丙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手足口病患儿中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利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含兰索拉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含兰索拉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3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含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顾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衣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疗程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衣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

    作者:毛园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普外科患者,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四步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四步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11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能的满意度为94.8%(55/58),高于对照组的81.0%(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5%(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为100.0%(58/58),高于对照组的82.8%(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淼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城镇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城镇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偏关县城镇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建档,2011年1月-2013年1月总建档人数为21789人,将筛选出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临床糖尿病转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年内总建档人数为21789人;观察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之健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临床转变率为0.91%(100/11000),对照组为1.83%(197/1078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城镇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促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王重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0d后,分别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0/52)〕高于对照组〔94.2%(4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卿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米多君治疗症状性直立性低血压和复发性反射性晕厥有效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 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49/56),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及G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 ALT、AST、TBil及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