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米力农、硝普钠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的差异,为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各30例。观察3组疗效,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以及跟踪随访3月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力农和硝普钠,且3个月内的不良事件率较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康琳;刘勇;赵晓彦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至股骨髁以上部分股骨的骨折。股骨干骨折后经常会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不愈合率占全身骨折的6%~10%。内固定手术是股骨干治疗的主要手段,疗效得到公认。但若手术操作不当、内固定物选择不当、过早功能锻炼等均可能造成骨折的不愈合,继而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等[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探讨其术后骨折不愈合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贺志杰;姬建峰;张兵辰;陈学智;聂会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有效利用甘露醇进行合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B组27例、C组26例。A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常规剂量(250ml)进行治疗;B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半常规剂量(125ml)进行治疗;C组在24h内未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颅压降低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肾功能。结果 A、B组降颅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降颅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B组降低幅度大,A组其次,C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A、B组的的血肌酐(BUN)、血尿素氮(Cr)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BUN及C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合理的应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使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与常规剂量相比,更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声学造影、常规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肿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经临床检查显示肝脏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成A组41例,B组40例,C组41例。3组分别采用声学造影、常规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3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 A组、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肝脏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可视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孕患者72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4例,观察组采用可视无痛人工流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出子宫次数、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满意,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韦思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指标和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透析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CCU又称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面对陌生封闭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各种抢救和监护仪器,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均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1],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冯欣岚;刘夕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效果。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9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舒缓患者心情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降血脂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3个月的积极治疗,治疗组发生心绞痛4例(22.2%)低于对照组19例(42.2%),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给予降脂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心绞痛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玉;王磊;郝景玉;马殿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预防指导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市某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和分级护理,试验组患者结合患者具体个人特点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并指导护士给予预防性护理。治疗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结果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为1.67%(2/120)远低于对照组的21.67%(2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预防指导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占儿童消化道门诊的25%[1]。儿童便秘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饮食,睡眠,还会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心理的成长,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根据儿童便秘形成的原因针对性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的饮食生活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中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强化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大肠癌恶性肿瘤待确诊患者110例,依次进行4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所得4组检查结果设为A、B、C、D组。A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B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水平诊断,C组采用强化CT联合CA19-9水平诊断,D组仅采用强化CT诊断。所有患者终均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根据病理确诊结果计算各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其诊断差异。结果 A组检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C组次之,D组小。A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为准确,各项检查方法针对大肠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故单纯强化CT检查阴性结果可用于排除诊断。
作者:刘福尧;刘建国;齐淑玲;石磊;郭金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异常,反应迟钝,供血不足而极易发生下肢溃疡,导致糖尿病足[1]。糖尿病足患者要积极治疗,通过补液、抗感染、活血化瘀、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局部换药、外敷、健康教育等治疗护理,足部感染得以控制,终痊愈,避免了截肢的危险。现将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家华;李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后果;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慢性支气管炎在变化、理化因素刺激、感染等情况下,病情可加重,即所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反复急性发作可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损害,逐步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1]。我院对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师对接受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对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拟实施择期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单胎活产孕产妇120例。随机分为麻醉护士协助管理组( N组)与传统的麻醉医师负责组( A组)各60例。N组产妇入院后,由麻醉护士协助医师进行疼痛学宣教,术中麻醉护理及术后随访等;而A组则仅由麻醉医师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麻醉方式为腰麻。2组患者术毕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2组产妇人口学资料,24h内随访时点的VAS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产妇均完成术后镇痛治疗,未见呼吸抑制,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无退出病例。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后4h、8h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2组VAS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N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麻醉护士积极加入疼痛管理可有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疼痛治疗,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严涛;李娟;汪洪;鄢璐;孟强;殷丹;方洪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4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50例,占40.3%;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与40岁患者乳腺癌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是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而雌激素受体阳性可能对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谢春庄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并伴有MRI胆碱能通路信号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 CHIPS),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CHIPS评分与MMP-9和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HIPS评分为(74.63±12.59)高于对照组的(11.28±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IPS与MMP-9正相关(r=4.184,P<0.05);CHIPS与hs-CRP正相关(r=6.842,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CHIPS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ICU观察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效果不明显时以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 T0)及用药后24h(T1)围术期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钠尿肽(BNP)水平,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变化。结果术前( T0)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 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24h( T1)研究组 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作者:王道伟;王芬梅;韩艳敏;张大海;陈丽青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美国人Greggory于1982年首先提出采用B型超声( B超)检测胎儿心动图的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1],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已成为了国内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操作人员有限等各种因素,此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局限。普通黑白B超用于检查可较大范围地检出先天性心脏病,尽早进行干预,为优生优育提供医学技术上的支持。本文对 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时彦丽;张夕彦;刘凤秀;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住院待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产妇采用心理安慰,不使用镇痛药物。分析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三产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2h的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专叶;郭洁;冉彩红;李玉红;李晨霞;朱立艳;靳红娥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