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有效利用甘露醇进行合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B组27例、C组26例。A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常规剂量(250ml)进行治疗;B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半常规剂量(125ml)进行治疗;C组在24h内未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颅压降低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肾功能。结果 A、B组降颅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降颅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B组降低幅度大,A组其次,C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A、B组的的血肌酐(BUN)、血尿素氮(Cr)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BUN及C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合理的应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使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与常规剂量相比,更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以减低感染率,提高烧伤的防治水平。方法选取重度烧伤的青壮年患者126例,其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60例作为脓毒症组,其余未并发脓毒症的66例患者作为非脓毒症组。将性别、烧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和首次手术时间和烧伤面积等5个可能诱发脓毒症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烧伤面积,其脓毒症的患病率。结果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脓毒症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无吸入性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首次手术时间方面,2组间首次手术时间≤3d 、>3d和未进行手术患者的脓毒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性别和烧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程度烧伤面积的患者,其脓毒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患者的烧伤面积在81%以上时,其脓毒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烧伤总面积、患者首次手术时间和吸入性损伤与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病相关。
作者:薛欣;刘彦表;和晓培;郝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师对接受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对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拟实施择期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单胎活产孕产妇120例。随机分为麻醉护士协助管理组( N组)与传统的麻醉医师负责组( A组)各60例。N组产妇入院后,由麻醉护士协助医师进行疼痛学宣教,术中麻醉护理及术后随访等;而A组则仅由麻醉医师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麻醉方式为腰麻。2组患者术毕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2组产妇人口学资料,24h内随访时点的VAS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产妇均完成术后镇痛治疗,未见呼吸抑制,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无退出病例。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后4h、8h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2组VAS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N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麻醉护士积极加入疼痛管理可有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疼痛治疗,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严涛;李娟;汪洪;鄢璐;孟强;殷丹;方洪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分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分颅内疾病和颅外疾病[1]。本文将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秀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效果。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9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舒缓患者心情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降血脂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3个月的积极治疗,治疗组发生心绞痛4例(22.2%)低于对照组19例(42.2%),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给予降脂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心绞痛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产前、产后的营养摄入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待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严格营养搭配,辅助产后泌乳;对照组食用常规食物,观察2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在12h内泌乳,且情况良好25例(83.3%)优于对照组12例(40%),产后泌乳良好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前、产后的营养与孕妇的泌乳情况有直接关系,营养越是全面、丰富,泌乳时间越早,泌乳质量越好。
作者:徐翠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近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报告逐渐增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临床上药品不仅要能治疗疾病,还应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1/7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广大的医药工作者,均以解除人类之病痛为宗旨,服务患者为中心,在满足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科学合理的用药。而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1]。为减少或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关于中成药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黄建琼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指标和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透析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酸二醛( MDA)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OD、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MD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引起的沿四周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急性炎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该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末梢,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伴有明显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病毒性脑炎,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甚至死亡[1]。目前,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临床上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策略,现总结35例头部带状疱疹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惠小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2013年3月收治235例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相关问题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5~60min,平均45min;术后出现肠粘连2例,切口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2~8d,平均4.7d。结论 LA治疗急慢性阑尾炎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小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收治的15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组各5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锥形束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SA)血管造影诊断肝癌血供来源的差异。方法将15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锥形束CT组102例和DSA组52例,分别采用锥形束CT和DSA血管造影诊断肝癌血供来源,比较肝癌肿瘤由肝动脉、门静脉、门静脉侧支供血的差异,根据血供诊断结果行栓塞术,通过B型超声或CT诊断栓塞术治疗效果。结果锥形束CT组与DSA组诊断的肝癌血供来源结果及治疗效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锥形束CT与DSA造影均能够准确的诊断肝癌的血供来源,有利于栓塞术的治疗,但相比较锥形束CT血管造影避免了DSA影像重叠的缺陷,能获得更纯粹的血管供血情况,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宝杰;朱丽娜;刘光辉;赵京旗;艾宁;赵瑜;李智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愈合的影响。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110例和非早期组48例。早期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35mg,每周1次,持续6个月;非早期组在术后4个月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直到术后6个月。每月复查腕关节X线检查,并检查了解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骨折处压痛、握力情况。结果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服用阿仑膦酸钠不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也不会影响临床效果。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声学造影、常规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肿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经临床检查显示肝脏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成A组41例,B组40例,C组41例。3组分别采用声学造影、常规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3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 A组、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肝脏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20名普外科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试验组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予以积极处理并采取对策和技能培训,而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于1个月、3个月比较2组护患满意度。结果1个月、3个月后试验组护患满意度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知识、技能不扎实,护理热情度不足及缺乏护患沟通等,而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及加强沟通等护理干预后,护理失误明显减少,且护患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杨明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单独及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各33例。A组采用头孢克肟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C组采用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3组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显著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前麻醉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患者183例,其中应用舒芬太尼的患者93例为试验组;应用芬太尼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在麻醉的前中后,记录2组患者术前心率和血压,术后到清醒的时间和插管拔管的时间。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中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基础值有差异( P<0.05),拔管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率有差异( P<0.05),且比对照组平稳。试验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在稳定血压和心率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系数,所以舒芬太尼在临床手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全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利用16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CT结果显示有明显的病变43例(86%),大多数为复合损伤。其中胸椎压缩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气胸10例,肺挫伤26例,纵隔气肿3例,肋骨骨折22例,皮下气肿4例,膈肌损伤2例,创伤性湿肺5例。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及时且快速地对胸部外伤患者病灶进行准确诊断,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罗自锋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