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母细胞瘤(附3例报告)

马锴;葛冰;赵晓红

关键词:肺肿瘤, 诊断, 治疗学, 病例报告
摘要:肺母细胞瘤临床上少见,预后不良.1985~2000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确诊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29岁.咳嗽、胸闷并右胸痛,痰中带血0.5年.查体:右下背部叩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示右下胸腔有一约10cm×8cm大小实性病变,边缘较光滑.术前诊断: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一实性包块占据右肺下叶2/3,有暗红色较厚包膜,表面血管丰富,质软,与后胸壁、中叶及上叶肺粘连,余1/3肺叶呈退行性改变.经广泛游离,切除右肺下叶,清扫隆突下、肺下韧带及汇总区淋巴结.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0.5年出现多处骨转移,1.6年死亡.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而用其终止10~16周妊娠在临床上则较少应用.1998年7月~2000年7月,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10~16周妊娠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186例,年龄18~42岁.无急、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宫内节育器,B超及妇科检查确诊为10~16周妊娠者.已婚者92例,未婚者94例.

    作者:薛爱凤;张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CT表现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③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④结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殷泽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及其防治

    人体的四大菌库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消道菌群种类多,数量大,一旦其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势必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和其他部位微生态环境紊乱[1].腹部手术直接影响消化道的解剖、生理,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程度甚于其他部位手术,本文就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作者:刘世卿;崔亚洲;牟莹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除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ACC)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外,还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在发病时间上介于前两者之间,1987年由Senanayake等[1]命名为中间综合征(IMS).我院1995年1月~1998年7月共收治11例IMS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褚传莲;王同成;李士英;李超;王际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31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喉癌外科治疗的原则要求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尽量保全喉功能.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喉部分切除术,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能保留喉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990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行喉部分切除术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纳络酮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呼吸异常35例效果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即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重症病儿常出现脑干症状,而表现出呼吸节律或(和)频率异常.我院应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HIE并发呼吸异常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业;张永红;史德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措施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120例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30%.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程长短、病理变化、手术方法、手术操作时间长短、切口处理、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近2年来,我院行阑尾切除术120例,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年;王何永;安宝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观察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术后眼压的变化对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1996年1月~2001年3月,我们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的眼压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38例(56眼),男20例,女18例;45~55岁6眼,56~65岁16眼,66~75岁23眼,76~85岁11眼;其中左侧29眼,右侧27眼.所有病人均不伴有原发性青光眼和其他眼部疾患.

    作者:于春花;赵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门诊病人312例心理分析

    随着心理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其价值普遍被人们所认识.医学亦由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本文着重对312例门诊初诊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增强治疗和预防效果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口腔门诊初诊病人312例,男160例,女152例;年龄14~65岁.分别对他们的就诊心理、病史以及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急症(如外伤、急性牙髓炎、急性牙周病等)伴恐惧心理的病人为Ⅰ类,初诊41例,复诊30例,复诊率为77.5%;急症无恐惧心理者为Ⅱ类,初诊60例,复诊59例,复诊率为93.3%;非急症伴恐惧心理的病人为Ⅲ类,初诊112例,复诊70例,复诊率62.3%;非急症无恐惧心理的病人为Ⅳ类,初诊99例,复诊99例,复诊率100%.急症和非急症中有恐惧心理病人的复诊率明显低于无恐惧心理者(X2=14.72,46.35,P<0.01).

    作者:李胜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恩丹西酮对肿瘤化疗病人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常使病人颇为痛苦.能否控制消化道反应不仅关系到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治疗计划.1995年6月~2000年6月,我们对58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应用恩丹西酮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同期应用甲氧氯普胺、地西泮等药物治疗20例进行对照,评价不同药物对抗癌化疗中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作者:司巧英;曹建兰;薛德联;梁云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舒氨西林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滥用、乱用问题,细菌耐药性也随之发生了变迁,且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就氨苄西林而言,过去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抗生素,但近几年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对该药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使之失去活性.舒氨西林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舒氨西林为氨苄西林与舒巴坦的复方制剂.舒巴坦为不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破坏;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可使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恢复敏感性.本文对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舒氨西林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瑞香;隋忠国;王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度脑干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附1例报告)

    重度脑干损伤导致病人生命体征严重紊乱,临床治疗抢救难度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00年8月成功抢救重度脑干损伤病人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因头部被车撞伤伴昏迷1h而急症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30min-1,呼吸16min-1,血压14/12kPa.病人呈深昏迷状态,GCS评分4分;口吐白沫,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四肢抽搐,被动体位,面部多处皮肤裂伤,深达骨膜,流血不止;右颞顶见4cm×4cm大小血肿;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0.6cm,左侧直径0.1cm,对光反射均消失,颈项强直.CT示:额骨骨折,右顶部皮下血肿.病人入院30min后,出现左侧瞳孔散大,直径0.5cm,仍深昏迷,躁动不安,确诊为重度脑干损伤.立即给予颅脑外科治疗和护理,包括特别护理、禁饮食、气管插管、止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感染等措施,于60d后康复出院.

    作者:董绘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②方法将129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东菱克栓酶治疗组和尿酸氧化酶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药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再通的影响.③结果东菱克栓酶治疗组疗效优于尿酸氧化酶对照组(u=2.584,P<0.05);血管再通率亦高于对照组(u=4.061,P<0.05).④结论东菱克栓酶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昭辉;金星;刘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并大面积脑梗死1例

    病人,男,32岁.因间断全身水肿、少尿10年,加重5d入院.10年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少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S),给予泼尼松、呋塞米等治疗.30d后水肿、少尿消失.以后该病多次发作,均自服泼尼松片,症状时轻时重.5d前病人全身水肿加重,24h尿量不足300mL再次人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T 36 4 ℃,P 80min1,R 19min-1,BP 14.6/9.3kPa.神志清,语言流利,眼睑颜面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孙厚亮;朱述凤;丁顺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标本处置方式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血气分析是检测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液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1].血气分析结果对指导病人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我们察了血标本处置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瑞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14例临床分析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14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病人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5~52岁,平均35岁.均符合骨不愈合的诊断标准.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8例;左侧7例,右侧7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4例;原为钢板固定的6例,均为股骨骨折,原为外固定架固定8例,均为胫骨骨折.骨不愈合时间240d~1.5年,平均1.0年.

    作者:孙刚;姜成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肠手术后病人的营养与饮食

    普外科胃肠道手术多见,术后正确营养与饮食对病人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胃肠道手术后病人各阶段营养与饮食护理特点报告如下.1.禁食阶段的特点及护理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器官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出现了机体急需营养而难以及时补充的状况,并且在此期即使供给足够的热量,机体也难以充分利用,同时增加了器官的负担.所以,有的学者提出代谢支持的观点,认为术后早期应给适量的蛋白质热量(每天<146.3kJ),降低糖用量,糖脂比调至6:4,提高蛋白质供给量(每天2~3g/kg体质量).即在禁食阶段一改过去那种高热量的供给方法,改为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目的在于促进内脏蛋白质的合成,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创伤组织的修复能力.此阶段要严格记录各种引流液量及液体出入量,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促进机体各种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文彦;王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

    目的比较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结核菌素(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意义.②方法检测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在各类结核病人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与痰涂片查结核菌、PPD皮试的一致性.③结果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94.0%,与痰涂片阳性和PPD皮试阳性的一致率分别为67.4%和64.8%.④结论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与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一样,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姚艳红;尹虹;李同霞;刘加洪;林存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的安全性.②方法选择年龄23~35岁,单纯药物流产(药物流产组,n=301)或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组,n=302)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健康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结局.③结果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人工流产组(22.19%)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12.29%),差异有极显著性(X2=10.34,P<0.001).其中先兆流产发生率人工流产组(11.92%)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3.99%),差异有极显著性(X2=12.95,P<0.001);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人工流产组(12.25%)与药物流产组(15.28%)差异无显著性(X2=1.67,P>0.05);妊娠结局人工流产组(21.59%)与药物流产组(24.83%)差异无显著性(X2=0.89,P>0.05).④结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分娩都是安全的.

    作者:刘莹;崔风华;王翠萍;李惠军;肖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龄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近几年来,高龄病人手术率明显增加.由于高龄病人体质弱,各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所承受手术的能力和术后恢复能力下降.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等方面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手术的安全和术后效果,有些并发症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加强高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病人术后顺利康复的

    作者:李冬娥;李雪霞;吴新花;任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