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9例)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43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探诊深度( P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 SAA 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素介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并分析SA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SAA水平与FBG、TNF-α、IL-6、SBI、Fins、PD和HOMA-IR成正相关(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SAA水平与炎性反应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反映牙周破坏程度的敏感指标,可成为判断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江萍;王瑶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的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陈宇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左卡尼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硝酸异山梨酯片+低分子肝素+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2%(56/55),高于对照组的92.9%(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率为96.4%(55/56),高于对照组的91.1%(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文博;戴增斌;周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波离散度、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
作者:颜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62张抗生素处方,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2张抗生素处方中,7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8.6%。74张不合理处方中,头孢菌素类41例(55.4%),喹诺酮类22例(29.7%),大环内酯类11例(14.9%);口服用药53例(71.6%),静脉注射16例(21.6%),肌肉注射5例(6.8%)。不合理用药类型以重复用药多,共25例,占33.8%,其次为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给药方式不当、药理拮抗以及3种抗生素联用。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徐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高于对照组的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0.4%(41/51),高于对照组的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顾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阑尾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忠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用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试验组。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和药物使用掌握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药物使用掌握率分别为93.0%(40/43)、90.7%(39/43),高于对照组的65.1%(28/43)、48.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和药物使用的掌握率。
作者:何艳;尹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治疗前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护理组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IgA 肾病( IgAN)是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妊娠是年轻的IgAN女性患者一个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还不明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匹配的队列研究证实妊娠期间的蛋白尿是IgA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一个风险预测因子,提示对于妊娠的 IgAN 妇女蛋白尿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11月的AJKD杂志上。该结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价肾功能下降的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妊娠对肾功能下降的IgAN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将来的研究还应该评估降低蛋白尿的干预措施(如佳的血压控制范围或在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中使用激素治疗)对妊娠预后的影响。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近年来,关于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重要方面,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介导的卵巢癌耐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些年已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君;刘恩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在气管切开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气管切开术后需留置胃管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低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蓝春风;廖秀英;蓝雪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作者:董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我院中药房发放药品处方5703张,其中,2013年11月发放2746张作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发放2957张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复核差错率。结果试验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复核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规范中药房药管理,确保供药流程合理顺畅,从而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沈云士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牡蛎碳酸钙治疗农村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牡蛎碳酸钙胶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牡蛎碳酸钙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潘静;丁文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清蛋白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清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32/39),高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李杰;李菁华;刘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脐带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伴窒息者31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1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H值、PO2和PCO2及观察组不同Apgar评分患儿pH值、PO2、PCO2。结果观察组pH值、PO2低于对照组,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Apgar评分为0~3分的患儿pH值及PO2均低于4~7分的患儿,PCO2高于4~7分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脐带血血气分析可以较迅速的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状态,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富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宫口松弛程度、止痛效果、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四级疼痛0例,三级疼痛0例,二级疼痛28例(28%),一级疼痛72例(72%);对照组患者四级疼痛2例(2%),三级疼痛29例(29%),二级疼痛65例(65%),一级疼痛4例(4%)。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5±1.6)ml,对照组为(16.9±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3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3%,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6例,其中4例患者轻度头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6%。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镇痛效果好、易于松弛宫口、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陈蕾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