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观察

朱军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腮腺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74例,根据损伤的新鲜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0例急性损伤患者均痊愈,术后未出现腮腺导管瘘、腮瘘,患者均在术后9~12月内恢复正常;34例陈旧性损伤患者中,导管瘘及腮腺腺体瘘患者均痊愈,其中神经移植及面神经吻合患者3例。结论明确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并尽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脑损伤患者失眠的护理体会

    睡眠可以保护大脑免受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并使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调整大脑功能,促使疾病的恢复。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大脑机能失调,很多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其中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由于失眠不但消耗体力,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疾病的恢复。为此,笔者通过对轻度脑损伤( GCS13~15)患者的失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减缓失眠的症状,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孙建梅;陈王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麻醉药对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脑电监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醉药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儿术中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全静脉组60例和静吸复合组69例。2组患儿均在脑电监测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麻醉诱导后快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全静脉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浓度1.5~3.0μg/ml,瑞芬太尼3ng/ml;静吸复合组吸入0.7~1.0MAC 异氟烷。麻醉中常规监测患儿血压、脉搏、脉搏氧饱和度,切开硬脑膜时,即刻记录皮层脑电图( ECoG),调整麻醉药后15min再记录ECoG,并根据ECoG确定癫痫病灶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再记录ECoG。结果2组患儿切开硬脑膜即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的发生率与调整药物15min和病灶切除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未发现麻醉后棘波活动异常增加或减少现象,出现棘波活动的病灶与术前描记部位相一致,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后,棘波出现的频率低于病灶切除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组合麻醉药物以及在手术不同阶段掌握合适的麻醉深度,对降低对ECoG描记的影响更确切地指导致痫灶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慧敏;张杰;张平格;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患沟通在精神科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学已从疾病护理、症状护理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照护好精神障碍患者才是新的护理目标。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偏离正常,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护患沟通,可使护士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向患者提供信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1]。我科通过对护理人员强化护患沟通意识、学习沟通技巧、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急诊高危、重点病种绿色通道质控管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内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影像科、检验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ICU)及临床住院科室等[1]。而危重症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危险大、病死率高、发生医疗纠纷多的群体,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有效的机制。为了确保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缩短重点病种患者在急诊科的诊治及停留时间,降低病死率、伤残率,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我科设计应用了一种简洁的绿色通道质控管理记录单,通过2013年7月-2014年7月1年的临床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春;李小静;唐峰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国产熔接片进行血液制备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国产熔接片替代进口融接片来完成无菌连接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各30例悬浮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使用国产熔接片进行无菌连接完成血液成分分装制备,并对分装制品留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无菌试验的结果。结果分装后的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经接种培养观察7d,无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国产熔接片用于血液制备可达到原装进口熔接片同等的无菌连接效果,能够保证制备过程的无菌性要求。

    作者:时卉丽;李建民;沈莉;陈红霞;何路军;刘战地;贾萱;李玉秋;孙守强;江宏;朱小珊;朱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糖尿病的治疗目前是防治并重,以期使糖尿病患者享受与正常人相当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自从实施优质护理以来,我科对糖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家华;李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

    为了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本文主要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22例,对其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术中和术后对患者在采血及自体输血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具体临床护理方法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莫伟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右颈总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总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脑梗死有着较大的关系,利用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有助于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青浦青西地区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青浦青西地区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012年度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基本资料、ADR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ADR上报人员分布、报告类型、给药途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二级医院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40岁及41~65岁;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1大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多,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而一级医院的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1~65岁及66岁之后;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5大类,其中抗高血压药引发的ADR多,头孢菌素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消化系统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口服给药引发的ADR多。结论加大ADR的监测力度,及时反馈ADR的信息,提高ADR的发现率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盛春琴;孟建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内科诊断为脑小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收集整理患者基础资料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查评估认知功能程度,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MMP-9、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为(21.57±3.49)分低于对照组的(29.17±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oCA与hs-CRP高度负相关(r=-5.739,P<0.05);MoCA与MMP-9中度负相关(r=-3.895,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常见、多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乳腺肿瘤及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因此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提高其围术期护理水平与质量势在必行。现就我院6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情况做一记录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

    糖尿病产生原因为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共同作用到机体使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出现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此疾病存在极高发病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如得到确诊,则终生性治疗。为增加糖尿病治疗效果,有效地护理干预则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改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91例的文献分析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灭吐灵,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并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嗳气等消化功能障碍[1]。其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常被误诊[2]。临床上该药正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部分基层医疗单位仍在使用[3]。为此,笔者对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安全应用甲氧氯普胺和准确诊断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降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 QCC)手法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成立QCC,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原因,根据PDCA循环制定对策,比较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前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从原来的51.47%下降到29.09%,下降了22.38%。结论运用QCC手法可有效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痛苦,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许敏;朱月蓉;邹容;杨志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基于血清 D-二聚体水平联合 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鼻腔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完善D-二聚体检测和CT扫描,并基于上述检查资料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仅参考CT扫描检测结果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评价2组手术疗效,计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中突发异常事件等,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异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CT联合诊断行鼻内腔镜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突发异常事件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军峰;邵延彬;纪欣;王黎玫;吴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小儿急腹症28例护理体会

    小儿急腹症为医院小儿外科常见病症,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忍耐能力较弱,在进行观察诊断时常因为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的轻重而导致误诊[1]。随着如今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小儿急腹症手术的成功率也在逐年增加,但小儿急腹症的围术期护理仍然需要提升。

    作者:涂慧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方法从2013年下半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5000张,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处方书写情况、用药味数情况、单味药物超量使用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剂量偏大、有毒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规范医师处方开具,药师应仔细审核处方,为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发挥作用。

    作者:梁晋川;袁丽;郑绘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抽血中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门诊抽血中心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地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晋红娟;李祝慧;汪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治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生态制剂辅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微生态制剂辅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此类患者选取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另给予微生态制剂,即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如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等;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如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ALT、AST、TC、LDL-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辅治NAFLD可显著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士俊;张会敏;贾爱平;周计坤;路立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