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张雁军;柴利军;杜林海;苗湿平;段卫生;索超;赵玉晨;赵峰

关键词:玻璃酸钠, 低强度脉冲超声, 关节炎, 骨性,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2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稍红肿伴轻微疼痛者3例(5.66%),出现患处关节明显疼痛伴活动受限者1例(1.89%),观察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对术后胃动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对术后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胃穿孔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胃泌素水平、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及48 h时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可促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庄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使护患关系进一步融洽,降低陪护率,使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夕英;冯欣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妇产科治疗在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患者的敏感性较高,易导致自身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在一定程度降低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着疾病的好转,因此如何有效护理此类患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人性化护理逐渐被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该护理工作是从人文精神并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相关护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给予妇产科患者贴心的身心关怀以及在大限度上满足妇产科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降低妇产科患者的不适感,以提高妇产科患者的生命质量[2]。

    作者:唐玉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促宫颈成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孕晚期妇女应用米索前列醇对促进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孕周在37~42周孕晚期而宫颈发育成熟不良的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给予阴道后穹窿放入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后2组宫颈成熟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宫颈成熟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梅玲;杨国新;王平华;郄丽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咳嗽消失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退热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新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前,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和临床实践在我国大力推广。整体护理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它主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皮、肉、筋、骨、五官、九窍共同完成人体的机能活动[1]。护理患者时要注意护理对象的整体性,考虑环境、气候、季节、人际关系对患者的影响,整体护理至70年代发展为一种特定的护理工作制度。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入责任制整体护理,它作为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连续性护理,使患者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其中就贯彻了整体地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整体护理思想[2]。而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夯实基础护理,这对我科临床护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科2013年1月-6月对所有住院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常见、多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乳腺肿瘤及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因此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提高其围术期护理水平与质量势在必行。现就我院6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情况做一记录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糖尿病的治疗目前是防治并重,以期使糖尿病患者享受与正常人相当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自从实施优质护理以来,我科对糖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家华;李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产程图在活跃期的起点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接收的130例产妇的产程图,分析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等方面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产程图发现,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及活跃期时间等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对于产妇的分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施美萍;闵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研究矫正治疗埋伏阻生牙并发症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将埋伏阻生牙拔除,但会对邻牙产生影响,且影响口腔美观和整体功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在埋伏阻生牙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矫正治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弊端[1]。由于其阻生情况各异,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并发症,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2]。为了进一步分析矫正治疗埋伏阻生牙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埋伏阻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小儿急腹症28例护理体会

    小儿急腹症为医院小儿外科常见病症,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忍耐能力较弱,在进行观察诊断时常因为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的轻重而导致误诊[1]。随着如今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小儿急腹症手术的成功率也在逐年增加,但小儿急腹症的围术期护理仍然需要提升。

    作者:涂慧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降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 QCC)手法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成立QCC,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原因,根据PDCA循环制定对策,比较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前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从原来的51.47%下降到29.09%,下降了22.38%。结论运用QCC手法可有效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痛苦,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许敏;朱月蓉;邹容;杨志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胰腺囊性肿瘤不同手术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入院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结果不同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型好发部位及主要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患者年龄等综合考虑,以使患者大获益。

    作者:曹永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泮托拉唑加倍量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泮托拉唑加倍量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双倍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双倍剂量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C 反应蛋白水平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的84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7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TREM-1水平和对照组sTREM-1水平。比较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病原体血清sTREM-1、CRP水平。结果入院时的肺炎患儿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以细菌感染常见,且其血清sTREM-1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者(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TREM-1水平与小儿肺炎有关,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均能引起血清sTREM-1水平升高,但以细菌感染为主。 CRP用于患儿肺炎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霞;田丽霞;马宝红;高志光;白永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局部细胞因子 IL-2、IL-8、IL-13水平的比较

    目的:探讨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甲硝唑治疗,B组患者替硝唑治疗,C组患者奥硝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3组患者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浓度。结果治疗后C组的总有效率98%和B组的总有效率92%均高于A组的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IL-2、IL-8和IL-1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下降幅度大,B组次之,A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奥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三者均可降低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水平,但奥硝唑降幅远大于替硝唑和甲硝唑。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纳洛酮联合 BiPAP呼吸机治疗 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雾化祛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及vW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vW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血清TT3、TT4、FT3水平均升高,vWF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后FT4、TSH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升高甲状腺激素并降低vWF水平。

    作者:张江丽;刘恩甫;耿东明;刘占卿;赵金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8例神经外科住院部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PAP治疗,比较2组呼吸参数的变化并评定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呼吸暂停时间明显减少,血氧饱和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时间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CPAP,可减少呼吸暂停次数,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基于血清 D-二聚体水平联合 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鼻腔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完善D-二聚体检测和CT扫描,并基于上述检查资料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仅参考CT扫描检测结果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评价2组手术疗效,计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中突发异常事件等,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异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CT联合诊断行鼻内腔镜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突发异常事件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军峰;邵延彬;纪欣;王黎玫;吴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颅脑损伤后骶尾部压疮的护理

    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需卧床治疗,是骶尾部压疮的高发人群[1]。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若发生压疮,治疗困难,特别是Ⅳ期压疮治疗更加棘手,常需要手术皮瓣转移修复。我院对收治的7例颅脑损伤合并IV期骶尾部压疮患者,采用带蒂皮瓣转移,结合术前指导,术后皮瓣血运观察及血管危象处理,患者出院宣教等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娄旭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