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观察

宗芳

关键词:肺切除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实行呼吸训练器的新的护理,对2组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齐拉西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出现震颤与失眠情况较多,对照组增重与嗜睡情况较多,2组均出现少量兴奋与口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临床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临床用药应以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作者:陈海波;涂亚婷;王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2009年Krum[1]首次报告了将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SD)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国外已有几项有关研究报道,特别是2011年7月经美国FDA 批准进行Symplicity HTN-3研究正在进行,国内包括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也开始开展RSD 技术。本文将从该方法的治疗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方法、相关文献、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蔡新利;杨正国;王霜;杨波;徐磊;郑金亮;贾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风湿病的不良反应研究

    在风湿性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小剂量硫唑嘌呤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然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安全性受到影响。笔者对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风湿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儿童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的药物处方2000张,统计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治疗处方2000张中涉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1100张,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55.0%;使用抗感染药物15种,分为6个类型;其中口服药物占38.4%,静脉注射药物占61.6%,并以头孢替安为主;所有儿童使用药物中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共计412张,占总数的37.45%,其次为青霉素类,共计315张,占总数的28.64%,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共计216张,占总数的19.64%;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有118张,占总数的10.73%。结论门诊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及早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可助患者及早康复。现就中风患者出院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马池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藏药“八味蒂达散”组合分析和临床疗效

    “八味蒂达散”在藏医金典著作《四部医典》的精品方之一。以古方应用到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八味蒂达散在治疗各类胆囊病,特别是热性胆囊病上的总有效率在85%以上,是清热利胆,赤巴热、胆溢症引起的胆囊炎、肝炎、目黄、发烧、头疼等胆囊病的良药,也是日常生活中败火的清热药。本文简单对其每味方药的功能以及组合,临床疗效进行简要分析、总结。

    作者:白如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mTORC2信号通路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

    近日,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信号通路,其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细胞摄入葡萄糖,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观察与护理

    瘢痕子宫患者由于子宫存在较大瘢痕,一般怀孕较困难,并且一旦怀孕很容易导致宫外孕或子宫破裂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都有可能引起瘢痕子宫,其中剖宫产是常见的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产妇对分娩痛的畏惧,部分产科医师未能严格把握剖宫产的适应证等,导致剖宫产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瘢痕子宫的发生率,不仅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还造成产妇阴道分娩的难度增加,引发各种并发症[1]。作为产科医师需要明确知道,剖宫产并不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唯一的终止妊娠方式,而是阴道试产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方法。我院对3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常见妊娠合并症的护理指导教育

    正常分娩是产科的生理现象,普通老百姓认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往往会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然而当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时候,产妇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疼痛耐受度减低,紧张度增加,从而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及胎儿的危险系数提高。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重症,不论哪种疾病,入院后首先由护士介绍环境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

    作者:段晓宏;杨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宫颈癌为我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1]。而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同时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使用麻醉性止痛剂降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2]。为预防尿潴留发生,临床常采取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排尿、定期夹闭导尿管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但常因措施无效需再次导尿,增加患者痛苦与细菌上行性的尿路感染。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患者的术后尿潴留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12年药检所采用传统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即不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质量抽查;2013年初,本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该院实际情况,指派专人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抽查,并将所得结果公示及时告知患者。结果2013年该院药剂科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2012年,药品质量事故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医院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药检所及医院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陈金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6月-2013年8月接受过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尿处理,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处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例数。结果试验组重置尿管、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的恢复自行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翠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检验科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医院感染控制已经成为医疗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医院感染管理成效也逐渐成为医院综合治疗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检验科为医院核心科室,工作人员需要接触患者带病菌标本接触,如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极易引发感染。因此,检验科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目前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检验科发挥自身作用,辅助医院感染控制。针对目前医院感染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检验科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患双方的安全,减少疾病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春平;马骏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7月-2012年9月间接受人工流产患者75例进行用药分析,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19例及 D 组18例。A 组患者单纯采用异丙酚麻醉,B 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C 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静脉麻醉,D 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麻醉;分别对4组患者麻醉情况进行监测,其中包含患者 SPO2值、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观察,A 组患者无药物并发症出现。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靳书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及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的减少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凌云;管有林;周瑜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2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27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5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对药物和激素的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宗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X 线检查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探讨 X 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X 线图像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6例患者首诊未检查出肋骨骨折,占13.0%;14例患者复诊时发现骨折根数有漏诊现象,为7.0%。结论未发生错位的骨折、肋软骨及肋骨中段骨折、胸片两侧的肋骨交叉互叠处特殊位置等,均不易通过 X 线发现,易造成诊断失误现象。提高 X 线检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是降低诊断失误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查正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金嗓散结丸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早期声带小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嗓散结丸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早期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9月门诊诊治的早期声带小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黄氏响声丸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加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嗓散结丸联合雾化吸入法,并结合适当声休,对早期声带小结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晨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损害1例并文献复习

    甘露醇为常用的组织脱水剂,临床应用甘露醇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关注,笔者就临床因甘露醇使用致急性肾损害病例1例及甘露醇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做总结与复习,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欢;王序杰;王慧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阿胶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目的:分析中药阿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10-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 CNKI)内有关中药阿胶的研究资料,针对处方中阿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纳入267篇文章,中药阿胶在中药处方中累及使用次数323次,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促进钙吸收、贮存,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休克,抗衰老,纠正缺铁性贫血等。结论中药阿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且获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作者:刘谷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