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贤;辛丹;刘伟
为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同时达到镇痛效果,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以及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当中,麻醉药的给药途径包括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3种。我院近年来,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种类与数目迅速增加,逾1/4的手术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进行处理。全身麻醉属临床常用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肌肉松弛,同时达到反射抑制的功效,符合以上特点的麻醉方式定义为全身麻醉[1]。全身麻醉除需要做好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以外,还要求通过系统护理配合的方式,使患者接受麻醉更加的安全,耐受度更加有效,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操作,同时降低麻醉期间各种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效果。笔者总结我院2013年6~9月术中行全身麻醉患者385例的护理配合的工作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跌打七厘片治疗全身多处软组织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全身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口服跌打七厘片每次3片,3次/ d;对照组采用理疗+口服复合维生素 B,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 后,治疗组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跌打七厘片治疗机体软组织损伤优于理疗,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贤;辛丹;刘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82例孕妇,按照入院号码的单双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麻醉镇痛;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镇痛。针对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予以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9年 KDIGO CKD-MBD 指南指出: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由于未发生显著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仍可称其为传统意义上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对于 CKD 1-3期成年人是适用的,对于3期以后的 CKD 患者随着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出现,患者出现了肾性骨病,骨密度(BMD)低者应该被称为“CKD-MBD 伴低BMD”[2]。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药房中药饮片一般有400种左右,常用饮片达百余种。查阅我院2011年之前中药饮片库存盘点及损耗报表,其损耗率平均在4%~8%。面对如此高的中药饮片损耗,经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2、2013年使中药饮片损耗率稳定在0.5%~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性,58岁,农民,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于201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暗红色,未见血块,无腰痛、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畏寒等症状,无肢体、颜面部水肿。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实质性肿物。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无充盈,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肾、输尿管大致正常,肾血管大小、血流未见异常,肾集合系统无分离,膀胱壁光整,充盈可。遂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黏膜光整,无充血水肿,未见结石及新生物,左侧输尿管口间隙性喷血性尿液,未见血块冲出,右侧输尿管口可见正常尿液喷出,考虑左侧上尿路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随后行 CT 尿路成像检查显示左肾上极见一大小2.50cm ×2.8cm 类圆形软组织影,CT 值为42.81Hu,增强后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 值为110.40Hu,肾盂、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左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入院后心肺肝肾功能评价未见明显异常,尿检结核杆菌3次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作者:张彦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通脉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通脉降脂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通脉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工作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并结合开展药学服务与临床实践内容,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剂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药剂师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结论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药剂师能够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有效促进,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监测与纠正,进一步推进药物的有效、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储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思密达、硫酸镁及甘露醇导泻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芒硝及甘草联合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具有导泻、解毒、保护胃肠黏膜等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杰;郑义;宋彩霞;闫永霞;范冬梅;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性,为抗真菌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7280份合格血液标本采用 BACTEC9120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血培养仪上阳性报警有菌生长立即转出沙保氏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出真菌;药敏试验采用 K-B 法。结果共分离出105株念珠菌(分离率为1.4%),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4.8%,光滑念珠菌占18.1%,热带念珠菌占7.6%,其它念珠菌占9.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念珠菌绝大多数表现为体外试验敏感,仅部分念珠菌体外试验表现为对部分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部分真菌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作者:沈有期;苏丹;黄世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实行呼吸训练器的新的护理,对2组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宗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术式,针对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10年5月-2013年5月,经开胸手术行全肺切除术患者31例,针对预防并发症而采取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服尼群地平治疗,比较2组降压和降糖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血糖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我国有很大部分基层医院地处偏远山区,医疗条件有限,手术麻醉设备更新慢,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手术麻醉需要。我院对择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45例患者采用了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全麻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林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及早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可助患者及早康复。现就中风患者出院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马池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治疗产后出血中所起的作用,为妇产科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1月治疗的35例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欣母沛治疗,首次深部肌内注射250μg,间隔15~90min 可重复使用。观察患者用药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后,显效29例(82.9%),有效6例(17.1%);5例(14.3%)出现恶心、呕吐,2例(5.7%)出现面部潮红,1例(2.9%)出现头痛。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素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会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而引起心力衰竭,其病死率高达30%~50%,约50%的患者出现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严重者更会危害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属妇产科的严重合并症[1]。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般主张对已妊娠者早期终止妊娠。笔者回顾分析了30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办法及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海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情况,促进儿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1~12月儿科归档病历中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对其年龄分布、入院前用药、抗病毒药物及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共抽取病历123份,患儿以1~3岁居多,入院前用药率为91.87%,抗病毒药物选择以炎琥宁为主,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6.75%,合理率为40.34%,抗菌药物较多应用的为青霉素类及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结论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选择应用较为合理,联用抗菌药物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促进临床用药规范化管理。
作者:任小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加强产后即时护理在预防产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接收的经阴道分娩产妇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加强组各28例,常规组给予一般产后即时护理,加强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加强产后即时护理。对照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加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2.8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加强产后即时护理,给予产妇全方位关照和支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的前驱症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美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属常见护理操作,但常规的胃管胶布固定法存在一定缺限:(1)每隔几天即更换胶布过于繁琐,增加患者痛苦;长期不换则胶布难以固定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2)遇患者变换体位牵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喷嚏、呕吐等腹压大的动作时,胃管易脱出,再次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与痛苦;(3)胶布过敏。故笔者在临床中尝试新型胃管固定法,胃管脱出发生率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