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调查

王晓珉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1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长期为 CCB、ARB、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3位是缬沙坦(代文)、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科素亚;用药频度前3位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缬沙坦(代文)和螺内酯片。结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初期适应情况探析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转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步骤。在实习初期是否能顺利地适应临床实习,对整个实习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实习初期临床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张宏乐;吴兰芳;钱丽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青霉素致急性肾衰竭1例

    青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其它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笔者现就我部1例青霉素致急性肾衰竭资料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兴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25%,易发生于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透析结束之际。痉挛部位包括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上,症状为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无法坚持透析,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1]。现将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宋文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PPIs)又称为胃酸泵,为 H +/ K +-ATP 酶抑制剂,属于苯丙咪唑类衍生物,主要作用于吡啶环或苯并咪唑环进行不同的修饰而增强其抑制胃酸的功能,通过在酸性环境中代谢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而发挥抑酸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酸相关性疾病,其早生产的药物为1987年在瑞典上市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后来又有多个质子泵抑制剂上市[1~3]。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3种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骨折常见的,也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以5~8岁为常见。而伸直型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5%[1]。自2002年以来作者共收治本类骨折184例,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情况,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鹰嘴牵引、手术治疗3种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学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马忠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加强产后即时护理在预防产后并发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加强产后即时护理在预防产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接收的经阴道分娩产妇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加强组各28例,常规组给予一般产后即时护理,加强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加强产后即时护理。对照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加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2.8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加强产后即时护理,给予产妇全方位关照和支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的前驱症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美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肠外营养个体化计算软件的开发初探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笔者对肠外营养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背景介绍自1963年 Studley 证实患者术前体质量减轻与术后病死率直接相关以来,外科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1、2]。营养不良是全身及胃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由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导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3],肠外营养(PN)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可以有效治疗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4],虽然 PN 作为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相关风险。PN 相关并发症可分为4类: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营养性并发症[5]。设计适当的 PN 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代谢需求是医护人员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而且需要临床知识和经验,并涉及一些相关并发症风险[5、6],随着科技发展,通过计算机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软件可以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减轻医师计算和设计 PN 方案的负担,体现临床药师的潜在价值。本文就上述问题,将描述成人患者 PN 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

    作者:贺煜星;朱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探讨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现状,分析门诊处方的不合理之处,探讨其解决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5~12月门诊处方8624张,统计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8624张处方中,主要存在药物选用不合理、不符合药代动力学、溶媒选用不当、毒性相加、理化性状改变、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尚存在,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纠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损害1例并文献复习

    甘露醇为常用的组织脱水剂,临床应用甘露醇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关注,笔者就临床因甘露醇使用致急性肾损害病例1例及甘露醇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做总结与复习,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欢;王序杰;王慧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穿刺成功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一项极为常用的诊治手段,迅速成功的穿刺,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为诊治疾病争取时间,特别是在紧急抢救中尤为重要。老年久病患者由于慢性消耗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清晰可见,但血管壁弹性差,细而易滑动,因此穿刺时将欲穿刺血管上下皮肤绷紧,固定血管,选用锐利针头,刺皮迅速,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可稍抬高,快稳准地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

    作者:尚艳丽;刘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7例符合 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 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沙西泮组肝功能异常出现率小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相似,氮奥沙西泮对肝功能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王培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健康宣教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的健康宣教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状态。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宣教,饮食及用药指导,明确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30例患者均使用华法林终身抗凝治疗,住院前均掌握华法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后无1例因随意停药而致血栓形成。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因出血灶不大,分别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应加强对房颤患者的抗凝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识,学会自我保健。

    作者:俞红;孙佳萍;姚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服尼群地平治疗,比较2组降压和降糖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血糖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4例11个椎体,女9例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椎体骨折,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椎体是爆裂性骨折,通过术前、术后1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 VAS 评分为(8.9±1.4)分,术后评分为(2.1±0.8)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2例3个椎体。结论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徐保生;魏双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情况,促进儿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1~12月儿科归档病历中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对其年龄分布、入院前用药、抗病毒药物及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共抽取病历123份,患儿以1~3岁居多,入院前用药率为91.87%,抗病毒药物选择以炎琥宁为主,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6.75%,合理率为40.34%,抗菌药物较多应用的为青霉素类及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结论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选择应用较为合理,联用抗菌药物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促进临床用药规范化管理。

    作者:任小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

    对我院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及相应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纳差,双下肢乏力伴间断低热1月”于2013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艾滋病”收住入院。因患者活动及突然站立后出现头晕等不适,考虑脑供血不足导致直立性低血压,11月1日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活血扩血管治疗。11月4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颜面及躯干充血,可见风疹块,医嘱暂停使用该药,并予10%葡萄糖酸钙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注射、氯雷他定10mg 口服。经上述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充血现象消失。

    作者:徐璐;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解毒利水膏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解毒利水膏外敷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癌症晚期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病例6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敷解毒利水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患者 INF-γ与 IL-4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INF-γ偏低,IL-4偏高,治疗后2组 INF-γ均升高,IL-4均下降,且联合组 INF-γ升高程度与 IL-4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毒利水膏外敷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在 INF-γ与 IL-4水平调节方面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靖;张晓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82例孕妇,按照入院号码的单双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麻醉镇痛;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镇痛。针对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予以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12年药检所采用传统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即不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质量抽查;2013年初,本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该院实际情况,指派专人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抽查,并将所得结果公示及时告知患者。结果2013年该院药剂科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2012年,药品质量事故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医院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药检所及医院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陈金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