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白雪;李义学;林占峰;王晓岩
例1.女,45岁.因左侧卵巢癌手术后4年,术后行放疗1次,第2年及第3年间断化疗,近期出现左下腹肿块.平素小便正常,近2个月大便有时带血.2012年4月突然发现小便中混杂粪渣并渐出现尿频、尿痛,4d后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B型超声、CT检查,发现左下腹实质性肿块、边界不清,肛门指检约7cm处见直肠内肿块,妇科检查阴道未见粪性分泌物,行三腔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后见蛋花汤样尿液,禁食、保留尿管持续冲洗4d,仍未见转清,考虑直肠-膀胱瘘,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左下腹肿块粘连一片,直肠、膀胱粘连,行直肠旷置、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术后2d小便转清,造瘘口排便正常,10d后出院.
作者:朱永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36枚,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5.8%(226/236),其中上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0.9%(40/44)、中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95.5%(84/88)、下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8.1%(102/104).手术时间为(35±16)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3±1)d.术后2周、3个月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4.7%、100.0%.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幼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埃可、流感等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心律失常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作者:夏玉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不同途径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腔注射镇痛,B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C组术前不用任何止痛方法.对比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全身反应情况、术后2min自动离床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结果 A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组的85.0%及C组的5.0%(P<0.05);A组、B组6号吸管通过率分别为100.0%和92.5%,均高于C组的13.3%(P<0.05);A组全身反应总反应率为8.3%低于B组的20.8%和C组的65.0%(P<0.05);A组术后2min离床率为100.0%高于B组的91.7%和C组的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宫腔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全身反应低,且不增加手术出血量,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统计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513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情况.结果 应用抗菌药物患者513例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236例(46.0%),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率高,且多用于合并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2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1例,其中胃肠反应15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9例、皮肤过敏5例、其他少见不良反应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比例为:环丙沙星7例(22.6%),左氧氟沙星11例(35.5%),培氟沙星5例(16.1%),洛美沙星3例(9.7%),氟罗沙星2例(6.5%),司帕沙星2例(6.5%),加替沙星1例(3.2%).结论 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需同时考虑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预防和降低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该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方法 对应用地高辛患者53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0.8ng/ml 4例,0.8~2.0ng/ml 45例,>2.0ng/ml 4例.结论 在疾病治疗中严格控制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既达到了治疗作用,又有效的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特殊患者应用地高辛应据临床症状和血药浓度变化相应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地高辛不良反应.
作者:瞿魏江;倪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不孕症是当前困扰育龄妇女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孕症患者越来越多,现在我国不孕症患者已占育龄妇女的10%,而在所有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因素引起的约占25%~40%[1].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在治疗因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治疗输卵管不通等不孕症的重要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妇女160例,本文主要据现有治疗和自身的护理经验总结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师俊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112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成像检查进行诊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片+中药综合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 112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成像确诊,正确诊断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成像诊断异位妊娠的正确率较高,是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具有患者满意度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友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相应盆腔炎性反应的增加均可导致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1].近年来,随着快速而敏感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和阴道B型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患者得到早期诊断,这为非手术治疗的期待疗法创造了条件.我院采用期待疗法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患者2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亚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乙酰螺旋霉素片剂和胶囊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将乙酰螺旋霉素随机分为片剂组和胶囊组,2组均进行药物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对2组的抗菌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片剂组MIC及MBC值均高于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螺旋霉素片剂抗菌效果优于胶囊剂,可将片剂作为抗菌作用的佳剂型.
作者:赵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义乌2010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方法 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样本15 875份,应用1+2型抗体检测试剂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所有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15 875份样本中共检测并经确诊阳性者33份(0.21%),自愿咨询检测、羁押场所、公共场所、外来民工、外出返乡人群中均有HIV感染者检出,其中自愿咨询检测者阳性率高(1.72%),外嫁女中暂时未检出阳性者.结论 应加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的宣传,提高检测力度和检测水平.
作者:陈文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方法 选取肥胖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肥胖性高血压组,选取非肥胖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SDNN、SDNN index、RMSSD、PNN50水平及左室壁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肥胖性高血压组及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动态心电图中反映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SDANN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SDNN、SDNN index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和非肥胖性高血压组中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PNN50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性高血压组RMSSD、PNN50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性高血压组和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左室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肥胖性高血压组左室壁厚度大于非肥胖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左室壁厚度增加,这可能是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
作者:黎文燕;何伶俐;田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丙泊酚、曲马多、利多卡因3种镇痛方法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0例.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镇痛,B组采用曲马多静脉滴注镇痛;C组采用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观察对比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B组(86.25%)、C组(73.75%)(P<0.05);A组宫颈松弛情况(83.75%)优于B组(33.75%)、C组(17.50%)(P<0.05);3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种药物用于人工流产术均能达到一定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依次为丙泊酚加芬太尼、曲马多、利多卡因.丙泊酚可达到完全镇痛的效果.不同镇痛方法为育龄妇女提供了多项选择,可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使人工流产术更人性化.
作者:汪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再次手术原因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为主,胆道再次手术方式以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为主.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合理处置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王基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数据,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处方共计8361张,其中以手术止痛药芬太尼多(34.98%),瑞芬太尼次之(28.99%);芬太尼注射液(0.1mg)DUI>1,其他品种DUI≤1.结论 该院病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癌症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方面总体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者:王晓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联合用药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7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等常规治疗,并予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非诺贝特0.1mg,每天2次.比较2组入院前及用药1个月后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功能、肌酸激酶(CK)水平;随访3个月,观察2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情况和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辅治UAP比单用辛伐他汀更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水平,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崔健;连长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低场强MRI表现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磁共振成像机进行MRI检查,采用ABC法检测P53蛋白,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MRI表现及肿瘤内P53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MRI表现为肺野内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病灶直径1.0~3.0(2.2±0.4)cm.其中边缘有小分叶者30例(75.00%)、边缘毛糙者33例(82.50%),16例(40.00%)可见小毛刺.T1加权像一般表现为骨骼肌样信号或略高,T2加权像中呈明显高信号.40例患者P53阳性表达28例(70.00%).30例有小分叶者P53阳性表达25例(83.33%),10例无小分叶者P53阳性表达3例(3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有小毛刺者P53阳性表达14例(87.50%),24例无小毛刺者P53阳性表达14例(5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有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18例(90.00%),2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10例(5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在显示特殊部位的周围型小肺癌,及其邻近结构受侵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周围型小肺癌MRI征象和信号与肿瘤组织内P53蛋白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月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女,32岁,哺乳期.主因右乳房疼痛伴发热5d入院.查体:T 39.2℃,右乳房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及乳晕区均明显压痛,表面皮肤水肿,皮温高.彩色超声多普勒示:右乳房后间隙可见液性暗区,大小10cm×9cm×8cm,穿刺抽出脓液,诊断为右乳房后间隙巨大脓肿.在静脉全麻下行脓肿切开,采用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达脓腔,手指分离脓腔间隔排尽脓液,并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g/支)涂布于无菌纱条上,挤压均匀,以纱条有少许药膏溢出为宜,填塞于脓腔,次日换药,以后视脓液引流多少可改为2~4d换药1次,直至愈合.配合断乳措施和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反应,第2天换药局部红肿明显消减,创口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经换药7次,治疗第16天创口愈合,术后2月观察切口无明显瘢痕形成,随访6个月无脓肿复发.
作者:祝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痛经是指月经来临前或来潮时,下腹部痉挛式的疼痛,有时可伴头痛、恶心、心悸、腹泻等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2种[1].痛经需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康朝辉;赵金荣;李金凤;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作者:罗成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