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莉;王文静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1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反酸9d入院,诊断为胃窦中分化腺癌,充分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Ⅱ),术后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术后4d少量排气,胃肠引流量自术后第2天始每日约1500ml,引流液为消化液成分.术后第7天,引流液每日仍有1000ml左右.体格检查:体温36.6℃,心肺无异常,腹部切口愈合良好,无胃肠型及蠕动波,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稍弱,考虑有轻度胃瘫可能,因患者对造影剂过敏未行造影检查,即予以多潘立酮20mg,2次/d,口服治疗[1].
作者:胡永军;杨志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病例简介患儿1,男,系孕1产1,宫内孕38+5周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kg,Apgar评分10分,灌肠后排少量胎便.生后频繁呕吐,吐物呈墨绿色,食欲好,但进食后即吐,精神、反应可,排尿正常.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略隆,叩鼓音,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存在,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正常.化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电解质等均正常.腹部平片提示低位小肠梗阻.转上级医院儿外科手术,后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家属诉其母孕后期曾行B超检查示患儿部分肠管扩张,不除外先天性肠道畸形.
作者:冯永格;刘树刚;李萍;宋国勇;国献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交通事故所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展开临床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患者4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死亡2例;合并失血性休克者11例,获得成功抢救者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者6例,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3.33%;髋臼骨折6例,术后优良率为83.33%;非手术治疗者34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针对交通事故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合理的积极的抢救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术后优良率,值得关注.
作者:韩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用药量相对较小并可用于术后镇痛、可控性强、作用完善可靠、起效快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主要由脊麻提供,硬膜外通路仅用于术后镇痛或当脊麻效果不完善或手术时间延长时.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孕妇10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红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08年1月以来我院诊断的25例腰椎间盘病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 25例病例中14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低信号并存,T2WI为混杂信号;6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2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 低场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可做出较明确诊断,是佳检查方法.
作者:杨海文;黄建松;林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疗废物是指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等由医院生产出来的污染性废物.手术室担负着常规手术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每天产生很多的医疗废物,如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各级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重要的任务.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汪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了经皮穿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结果 本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一次成功.48例引流顺利,4d内拔管;8例加用负压吸引引流,7例6d内拔管;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转外科治疗.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简单易行、出血少、创伤小、治疗彻底、疗效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治;庞春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饮食、心理和临床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于彩虹;张晓杰;高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分为钬激光组和电切组,每组各40例.钬激光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息肉治疗;电切组采用输尿管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钬激光组与电切术组一次手术成功率、输尿管息肉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可作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安全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欣母沛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止血情况.结果 A组效果显著25例,效果一般24例,明显无效11例;B组效果显著6例,效果一般17例,明显无效3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有积极作用,不良反应少及并发症少.
作者:周文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30例.对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A组(10例)给予其甲氨蝶呤进行全身应用;B组(10例)给予刮宫术;C组(10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局部应用甲氨蝶呤与刮宫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宫内包块消失时间等.结果 3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宫内包块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与刮宫术进行治疗的C组患者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局部应用与刮宫术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电话访视,对孕产妇情况进行评估,给予正确的指导,保持孕妇心情愉快,平稳渡过孕产期.方法 对我院2011年2-6月所建卡的孕妇688例按门诊序号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4例.通过产后检查和电话追访,了解电话访视对孕期及产后干预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产后忧郁发生率、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育儿知识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孕产期电话访视对孕产妇的干预具有必要性.
作者:黄晓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芪斛楂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伴有发热和食欲下降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为两组.A组仅用退热药布洛芬溶液;B组布洛芬溶液加用芪斛楂颗粒.比较两组的疗效,退热的效果和食欲变化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布洛芬溶液加用芪斛楂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疗效更明显.
作者:柏凌云;张玉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有效血容量不足,透析液的温度过高及钠浓度过低、透析过程中进食及透析前药物应用、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过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等密切相关.结论 根据低血压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预防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彦;刘燕;许威;陈姿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我院妇产科以及普外科确诊为早期急性乳腺炎但未形成脓肿的哺乳期妇女7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加强护理组(35例),一组是常规对照组(35例).常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加强护理组接受常规治疗时还接受特殊护理及教育.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加强护理组比单纯护理组治疗的天数短,在脓肿形成的手术率以及患者能否继续哺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疗程比较短,效果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静脉配置中心就是把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输液配置工作集中转移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由专业操作人员在万级层流环境局部百级净化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调配输液,大限度地避免细菌、微粒等的污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是预防院内输液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继英;王燕;于文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临床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以前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的病例资料140份(设为对照组)以及2008年以后对抗菌药物施行应用干预后的病例资料180份(设为干预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资料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细菌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22±6.98)d,细菌感染率为2.3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25±4.28)d,细菌感染率为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茂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2010-2011年上报的22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祝艳霞;王玉;张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本研究对新生儿黄疸的病情变化、临床观察指标及护理进行阐述,包括黄疸程度、患儿粪便和尿液、体温、脉搏及呼吸等变化,以及光照疗法中的注意事项,对护理新生儿黄疸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者:管丽莉;王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静脉滴注,1次/d,同时使用外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3次/d,同时使用外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时评价疗效,并复查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且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向临床推荐.
作者:孔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