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64排螺旋CT特点分析

于集虹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CT资料,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8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均增大,病变腺叶边界清晰,腺叶内密度不均匀,临近脂肪间隙显示清晰,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内单发结节灶24例,占29.6%,均为低密度结节灶,甲状腺内多发结节灶57例,占70.4%;甲状腺结节灶并甲状腺内钙化灶17例,占21.0%;低密度结节灶内有钙化6例,占7.4%;低密度结节灶内有结节8例,占9.9%;气管变形和(或)移位29例.8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病理证实并合并囊变43例,占53.1%,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型3例,占3.7%,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炎症6例,占7.4%,其中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合并亚甲炎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1例,占1.2%.结论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阐述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 以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帆;于彩虹;张晓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临床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以前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的病例资料140份(设为对照组)以及2008年以后对抗菌药物施行应用干预后的病例资料180份(设为干预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资料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细菌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22±6.98)d,细菌感染率为2.3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25±4.28)d,细菌感染率为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茂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心宁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老年人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本研究对16例经休息、限盐摄入、吸氧、利尿、抗感染及改善通气及应用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联合冠心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杨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放疗患者并发症易被忽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放疗患者由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因患者自身原因、医务人员及盆腔放疗引并发症的特殊性等因素容易被忽视.本研究分析影响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放疗患者并发症被忽视的因素,以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赵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对104例阑尾炎患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4例阑尾炎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49例,化脓性阑尾炎35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未检出者6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超声检查还具有经济、无创、准确等特点.

    作者:孙红娟;菅晓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药物皮试登记本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

    对儿科门诊患儿须输液作皮试药物采用药物皮试登记,主要包括过敏史、皮试起止时间、皮试结果 及患儿家属、护士签名.规范药物皮试结果 的登记,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该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

    作者:罗璐红;张春丽;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静脉滴注40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过后的注射液,注射1次/d.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静脉滴注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与40ml的醒脑静注射液稀释过后的注射液,1次/d.结果 观察组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

    作者:黎凯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调查,全世界冠心病患者的患者为750多万,发病率大约为10.5%,并且冠心病患者每年呈日趋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主要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应用、调脂药的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合理应用、硝酸酯的合理应用、钙通道阻断剂的合理应用以及代谢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晨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房的管理对策

    中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中药材质量审查、保存调剂及采购出库等工作[1].中药材具有疗效确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中药材质量好坏对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保障中医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提高中药房管理质量,减少管理差错发生已开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作者:刘远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后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65岁以上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421.6±145.1)μmol/L,术后1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83.6±33.4)μmol/L与(144.2±41.5)μmol/L;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出现并发症12例.生存3~6个月11例,生存超过12个月29例.结论 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作者:刘炼炼;刘文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8例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在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1周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4周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终恢复正常,同时肝功能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对3例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在使用保肝治疗后,2例肝功能好转后行131I治疗,1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论 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保肝治疗,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I治疗甲亢.

    作者:董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随着我国医疗模式不断改革与完善,社区医疗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病、慢性疾病的保健、治疗的主要医疗场所,社区护理工作的提高与完善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一些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夏国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系统性硬化症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共101例SSc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及血清血管内皮素-1测定.对45例有心脏损害的SSc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Sc心脏损害累及瓣膜、心肌、心包、传导系统.SSc合并心脏损害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积分、血流状态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与SSc无心脏损害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心脏损害的SSc患者ET-1水平高于无心脏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c伴心脏损害者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及监测疗效,甲襞微循环检查及血清血管内皮素-1测定可能有助于早期判断SSc有无心脏损害.

    作者:朱芳晓;周润华;石宇红;李宝贞;莫汉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赫赛汀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型抗肿瘤药物曲妥珠单抗(herceptin)这一单克隆抗体药物,专门针对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越来越多的走入中国的门槛,疗效显著.本文主要针对在应用紫杉醇联合赫赛汀化疗过程中对药物溶媒的选择、用药剂量的计算及药物配置、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归纳了护理体会.

    作者:曾子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孢唑啉钠迟发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耐酸、耐酶、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头孢唑啉钠为第一代头孢菌素,是基层医院常用的抗生素[1-2].我院门诊发现头孢唑啉钠肌注后再静滴时发生过敏反应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麦粒肿并泪囊感染医嘱头孢唑啉钠5g加0.9%氯化钠溶液静滴,于2012年9月23日上午8点头孢皮试阴性,因患者家中临时有事,要求下午再进行药物静滴,临时肌注头孢唑林钠1g,用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观察10min后离院,下午5点来院静滴治疗,约用药20min后患者面部及发际处出现三个斑丘疹,患者除局部瘙痒外无其他不适,疑为蚊虫叮咬,同时未排除药物过敏,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约1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立即停输头孢,平卧、吸氧,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5min后胸闷恶心症状消失,20min后头面部皮疹消退.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置管法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自控法硬膜外持续镇痛在临床实践中,效果良好,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在我院实践中没有发现患者有血氧、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发生,没有出现麻醉中毒、硬膜外血肿等症状,得到了术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褒扬.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以个体性强和作用及时准确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未来也将会成为硬膜外镇痛法的发展主导趋势[1].本研究对两种置管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芬;贾海滨;何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静脉营养液致严重低血糖反应二例报告

    静脉营养的能源物质早是以葡萄糖溶液为主,之后是麦芽糖、果糖、糖醇等.静脉营养中会加入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的代写,但是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本文通过对2例静脉营养治疗出现低血糖的病例进行报道,表明静脉营养中应注意低血糖反应.

    作者:张爱华;常成方;冯迎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 支气管结核女性远多于男性,且女性病程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本文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治疗女性支气管结核.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8月我院确诊的女性初发支气管结核12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给与全身抗结核治疗3HRZE/15HR,每周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1~2次.治疗组经纤维支气管镜于病灶部位给药异烟肼 0.3g、丁胺卡那霉素0.75g及地塞米松5mg.对照组经纤维支气管镜于病灶部位给药异烟肼 0.3g、丁胺卡那霉素0.75g.结果 治疗组在痰菌阴转率、纤维支气管镜下变化和胸片吸收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注抗结核药和地塞米松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雅;聂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胸腔内化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治疗对卵巢癌晚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调取90例并发胸腔积液的卵巢癌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疗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多于未行胸腔化疗组;化疗组的理想手术率也明显高于未化疗组.结论 术前进行胸腔内化疗,能提高手术有效率,并适当增长了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

    作者:常爱民;刘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 对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18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90例.A组患者在早期使用镇痛药;B组患者不使用镇痛药.对两组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躁动情况:A组轻度9例,中度4例,重度4例;A组轻度23例,中度18例,重度15例.A组发生躁动者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在术中进行镇痛处理、将导管及时拔除、注意患者保暖可以使患者在手术的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的几率下降.结论 苏醒期躁动很有可能对患者的手术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全部技术,时刻预防该现象的出现.

    作者:夏晓玲;徐莉莉;沈春香;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