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林伟嫦

关键词: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8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4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程序化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7%、81.8%,高于常规组的25.0%、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流程做好程序化护理工作,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满意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是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更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针对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为保证和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临床教学和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张少英;甄海鹰;王惠萍;滑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胆囊癌5例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为腺瘤,早期无特殊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困难,往往延误诊断,而一旦出现转移,则预后不佳.因此,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是手术治疗和延长生命的关键.为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现总结5例胆囊癌的声像图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雷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8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4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程序化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7%、81.8%,高于常规组的25.0%、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流程做好程序化护理工作,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满意度.

    作者:林伟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用CPAP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用CPAP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发生NRDS 13例(33.3%),治疗组发生NRDS 5例(12.8%);对照组存活33例(84.6%),治疗组存活38例(97.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用CPAP治疗对NRDS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秀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开展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切口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1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舒适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结合的护理方法.评估2组患者愈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舒适护理组患者甲级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可有效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1-2012年收集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年龄60~90岁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23例(75 93%)];涉及的药品种类共65种,抗微生物药居首位[75例(46.30%)];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76例(46.91%)].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易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头孢匹胺与乳酸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药物不断问世,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在临床越来越多,而这些新药的配伍未及时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在临床输液时我们发现头孢匹胺与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作者:陈子仙;马春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盲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临床治疗中使用虎杖痛风颗粒,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4.6%、83 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RP、ESR、UA、ALT、C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虎杖痛风颗粒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UA水平,且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预防护理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52例胸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比较2组呼吸道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非常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亲情服务在手术室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现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同时,医学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患者不仅需要医师高超的技术,更加需要被理解、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何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温馨的围手术期护理,已成为当代护理人员极为重视的问题.我院将亲情护理溶于手术护理的全过程,现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新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EA组各100例,CSEA组右侧卧位L3~4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8mg,硬膜外头向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2ml.EA组右侧卧位L1~2穿刺,硬膜外头向置管3cm,平卧后注入局麻药2%利多卡因.结果 CSEA组注药后阻滞平面达T6时间明显短于EA组,CSEA组的骶神经阻滞不全率远低于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麻醉效果,CSEA组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EA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用药量少,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肌松充分.

    作者:刘志强;肖林;李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托泊苷软胶囊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研究

    目的 建立依托泊苷软胶囊的有关物质及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Diamonsil)250×4.6mm(5μm);以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 4.0)(取醋酸钠5.4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000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0)(20:80)为流动相A;以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 4.0)(60:4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 5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依托泊苷与各杂质峰、空白辅料峰达到基线分离.在0.576~2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依托泊苷的检测限为2.19ng,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0.7%(n=9).结论 本法简便,专属性、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依托泊苷软胶囊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测.

    作者:杜碧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09-2011年我院抗癫痫药物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开展血药浓度监测、提高药物管理水平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2011年该院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种类、数量、零售金额、年销售金额,统计分析这些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年均增长率(AARG).结果 2009-2011年该院抗癫痫药物销售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国产奥卡西平、丙戊酸镁缓释片的DDDs和AARG位居前列.结论 该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已经逐步转变为以国产新型抗癫痫药物为主,故在开展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常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应开展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作者:肖润梅;喻维;何斌;孙敬智;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黏膜pH值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黏膜pH值(pHi)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例ICU危重症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10例.2组均采用胃张力计监测pHi,以早期判断预后,并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pH值(pHa)及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存活组入住ICU即刻和24h后pHi高于死亡组,且APACHE 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pHa和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监测对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向东;李伯恩;沈涛;吴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者患者65例,心功能正常者15例,分析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并检测TG、TC、LDL-C、HDL-C水平,分析血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TC、TG、HDL-C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DL-C及TG的水平对患者预后有影响.同时,患者的病死率随者TG和HDL-C的水平升高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以及患者的病死率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应当重视将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作者:毕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淹溺合并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淹溺合并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淹溺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2%、90.9%,高于对照组的55.0%、80.0%;退热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0.0%,且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淹溺合并吸入性肺炎疗效较佳,且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作者:杨爱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98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医治;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乳酸杆菌医治.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8.2%优于对照组的81.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病症恢复较好,有效率较高.

    作者:吴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胎盘早剥11例分析

    胎盘早剥为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46%~2.1%,胎盘早剥相关的围生儿死亡率国内报道为20%~35%,国外报道为15%[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1月-2012 年8月11例胎盘早剥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分娩结局,以提高胎盘早剥的正确诊断及处理,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胎盘早剥的不良分娩结局.

    作者:张爱群;逯彩虹;王海波;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出院后回访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对多数慢性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通过抑制或中止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延缓慢性乙肝的自然病程,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因抗病毒治疗疗程长,药费高而且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变异,病情反复等问题,易造成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差,不按疗程规律用药,而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

    作者:蒋玉荣;徐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常规行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常规行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6例无明显糖尿病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简化OGTT试验,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现餐后高血糖58例(67.4%),对照组出现餐后高血糖8例(10.0%).2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h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未知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OGTT试验筛查餐后血糖,及早发现餐后高血糖,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柯;葛军;史亚楠;卢大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