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和超灵敏促甲状腺素检测的意义研究

李红丽

关键词:免疫化学发光法, 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灵敏促甲状腺素(S-TSH)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76例临床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S-TSH、FT3和FT4三项技术指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三项指标比较,甲亢和甲减患者S-TSH、FT3和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与病例组之间临床诊断符合率S-TSH对甲亢、甲低诊断的灵敏度优于FT3和FT4,其S-TSH对正常组符合率为96.0%、甲亢组为92.0%、甲低组为98.4%.结论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三项指标联合测定,对临床提高诊断及分类甲状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基底核大量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基底核大量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核大量出血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入选标准,统计与出血量相关的因素,以出血量>30ml为大量出血,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出大量出血相关的因素.结果 133例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被纳入研究,47例出血量>30ml,占35.34%;86例血肿量≤30ml,占64.66%.单因素分析示,与出血量相关的因素有高血压持续时间≥10年(P=0.04),服用1种以上降压药物(P=0.001)和血压控制差(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服用1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和血压控制差是导致基底核出血量>30ml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量>30ml在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中并不多见,服用1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和血压控制差是导致基底核高血压性脑大量出血的因素.

    作者:陈瑜;徐贵兴;李雪松;林悦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护理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1-4].发病率高,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半数以上,宫颈炎可致白带过多、腰痛、下腹坠胀等不适,影响工作与生活,而且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多年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诸多原因而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我院采取微波治疗宫颈炎,在加强临床护理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施术的764例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廖太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为治疗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1例,1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头晕2例,胃肠道不适2例.均能耐受.血钾、肝、肾能均未见异常.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春花;杨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23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施行双气囊小肠镜及手术诊治的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OGIB患者中,男15例,占65.22%(15/23),女8例,占34.78%(8/23).发病年龄20~59岁的占60.00%.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14例,病变检出率为60.87%.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12例,病因诊断率为52.17%.同时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7例,其中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 符合,病因诊断准确率为57.14%.23例患者中发现病变14例,其中,间质瘤3例,血管畸形3例,溃疡2例,憩室病1例,黏膜糜烂1例,息肉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克罗恩病1例,钩虫病1例,未见异常9例.结论 OGIB患者多发于中青年,以小肠间质瘤及血管畸形常见,双气囊小肠镜对OGIB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秦荔荣;唐国都;黄雪;张瑜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适量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适量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脑脊液置换)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1例,进步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进步10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行,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有效作用.

    作者:赵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妇科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

    目的 分析手术妇科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 观察50例合并高血压的妇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因个人家庭、病情不同而异的心理护理和针对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该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心理恐惧、焦虑的克服情况、患者术后的恢复理想.结论 对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进行一心理护理为重点的护理可有效地克服恐惧、焦虑心理,稳定血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和护理的质量.

    作者:孟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中的血糖控制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对手术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了我院近12年来妊娠合并糖尿病行剖宫产术16例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其婴儿情况,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血糖的检测和控制上.术前饮食控制及胰岛素应用将空腹血糖维持在5.0~6.0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6.0~7.0mmol/L,从而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手术常规选用硬膜外麻醉,此种麻醉方式对血糖代谢、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术中术后管理方便.术中给予50g葡萄糖并按糖:胰岛素为4~5:1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治疗,将术中血糖控制在6.67~10.0mmol/L间以防止酮症酸中毒及胎儿取出后低血糖症,术后每2~4h测1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结果 16例产妇手术中血糖控制理想,无酮症酸中毒并发,术后恢复良好.其产婴儿术后无低血糖症出现.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围术期,尤其是术中理想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母婴安全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晓燕;孟凤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布拉氏酵母菌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早产儿在可经肠道喂养时开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持续服用至出院;对照组早产儿不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及其他的益生菌,观察体质量变化、消化道症状、静脉营养时间、禁食时间、每天每次喂养奶量等.结果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经肠道大喂养奶量、静脉营养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可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减少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增加其经肠道喂养奶量,减少了静脉营养的时间、增加体质量、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彭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仅观察组加用氢氯噻嗪,观察两组治疗8周的治疗效果、初剂量的继续服用人数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降低(13.49±2.83)mmHg,收缩压降低(15.26±3.55)mmHg;对照组舒张压降低(5.71±1.36)mmHg,收缩压降低(9.40±2.47)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4例(95.65%)继续服用初始剂量,高于对照组的36例(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4例不良反应(8.70%),分别为2例头晕、1例头痛和1例心悸;对照组有12例不良反应(26.09%),分别为3例头晕、2例头痛、3例心悸和1例失眠.结论 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低,可在基础推广.

    作者:郑松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的不良的临床表现以及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情况.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岁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较多.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多见,且大多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多为消化系统.结论 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作者:赵丽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体检过程中36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压急症是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出现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1].对2007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发现的住院的36例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资料及在我科的初步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中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中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回顾性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对策.结果 对当前制度和现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办法,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搞好各个层次的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素质;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从医风医德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结论 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患者的健康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必须将不合理用药问题做好处理,这其中建立完善、良好的体系和各层医护人员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吴毓添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科学研究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医学科研与医学伦理道德间存在着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辨证联系,要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推动和发展现代医学科学研究,首先需要保障患者的利益.包括:维护人的生命尊严,尊重人的自主权,尊重人的知情同意,保护人的不受伤害.要在强化医学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意识的基础上,给予医学科研宽松的环境,完善医学伦理对医学科研的指导与规范.

    作者:胡永狮;林锦标;宋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颅内血肿患者159例,按照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药物组与微创组.药物组(77例)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82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药物组基本痊愈28例,明显改善14例,进步16例,无变化15例,恶化5例,显效42例;微创组基本痊愈41例,明显改善36例,进步3例,无变化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与药物治疗手段相比:在损伤、疗效、病程、费用等方面的优势早已被临床肯定,该法是值得患者信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强护患沟通在急诊科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1].急诊科和其他的科室不一样,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具有患者多、病种复杂、病情急、护理操作频繁、护理操作技术要求高、工作预见性差、患者及家属心情急等特点,也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护患之间由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护患矛盾甚至护患纠纷.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维护医院声誉和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用药与不良反应

    目的 结合临床资料了解儿童川崎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探讨合理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4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分类统计患儿临床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0例川崎病患儿在常规控制感染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34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根据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合理采取用药方案,可取得安全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小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赖诺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赖诺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依那普利组和赖诺普利组,每组各140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血压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依那普利组显效58例,有效68例,无效14例;赖诺普利组显效65例,有效66例,无效9例.依那普利组与赖诺普利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赖诺普利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45例,其中干咳19例,头晕头痛10例,恶心呕吐11,口干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1%;赖诺普利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27例,其中干咳20例,恶心呕吐5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赖诺普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可显著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低.

    作者:刘彦才;赵宇涛;张月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一般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等以及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显效77例,有效 39例,无效 12例.结论 对慢性胃炎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辉;张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男性股疝二例误诊分析

    男性股疝临床比较少见,有报道男性股疝约占2%,此病多见中年以上经产妇女,其病理一般认为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发育不全,由于男性股疝比较少见,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这方面经验,主观臆断,尤其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较差,更易忽视.

    作者:李建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内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绞痛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等.结果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