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巴比妥、阿托品肌内注射致固定型药疹1例护理体会

李晓蓉;张春花;赵秀娟

关键词:苯巴比妥, 阿托品, 药疹, 固定型, 护理
摘要: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药,阿托品为抗胆碱药,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分别具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通常作为术前30min的基础麻醉药[1].苯巴比妥、阿托品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炎、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大疱、剥脱性皮炎、甚至呼吸循环衰竭[2].我院于2012年9月收治环状混合痔1例,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致固定型药疹,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1995年Ravina等[1]首次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随着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逐渐引起重视.回顾性分析我院UAE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类型及时间,寻找解决方法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夏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异位妊娠患者手术的主要问题及护理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0%,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如输卵管、卵巢、腹腔等)着床,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0%左右.输卵管妊娠产生原因多是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炎症引起管腔流通障碍,阻碍受精卵正常运行,使其在输卵管内停留并着床发育,进而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手术是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手段,术中异位妊娠患者易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主要脏器储备功能差等危急情况[2].因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异位妊娠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唐仁磊;潘俊蓉;卜丽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7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术后首周给予皮下注射0.2ml(2125U)低分子肝素,观察组术后首周给予皮下注射0.4ml(4250U)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1、4、7d PT均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7d,2组Fib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2组PLT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4、7d,2组PLT水平均高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胸外科术后首周给予皮下注射0.4ml(4250U)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术后高凝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改善预后.

    作者:程林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我院不同人群肺功能检测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因素对肺功能检测完成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81例体检人员均行肺功能检测,分析不同因素对肺功能检测完成时间的影响.结果 男职工平均完成时间稍短于女职工;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平均完成时间逐渐缩短;随年龄的增长,平均完成时间逐渐延长;机关职员和干部完成时间短于厂矿职工.结论 在肺功能检测中应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沟通手段及检测方式.

    作者:杨眉;王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作为重大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AMI是一种常见的急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对AMI患者进行急救治疗与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救治AMI患者9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予相应基础治疗,治疗组另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另予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漏服现象15例,出现咳嗽症状2例;治疗组无漏服及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MS患者高血压安全有效、降压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占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临床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的始终,有时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反而会有风险[2].低年资护士是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满5年的护士,其理论知识缺乏,心理素质差,应激能力低,缺乏法律知识,易发生各种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引发各种纠纷,且大多数纠纷是由护士本身、护理管理者、患者和家属、社会及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分析了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良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雷公藤联合左旋咪唑及双嘧达莫治疗慢性肾炎30例疗效观察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且受多种因素的反复刺激而经久不愈,终因肾功能衰竭危急生命.我院2002-2010年,以中成药雷公藤片为主,联用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抗凝剂双嘧达莫治疗慢性肾炎患者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顺军;李元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腹型过敏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和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1].从临床表现上大体分为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以上4型可单独出现,亦可有2种以上临床表现.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胃肠道表现突出,绞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体征轻,胃肠黏膜有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多发溃疡[2].急性阑尾炎为粪石、异物、肿瘤等阻塞阑尾或细菌入侵损伤黏膜等至阑尾壁间压力增高,妨碍动脉血流,阑尾缺血,造成梗死和坏疽,引起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典型症状的临床急腹症中的一种疾病.2种疾病均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2例的病例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代翠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该院收治患者56 841例,未实施互利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患者58 314例,据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特点,制定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观察实施前后纠纷或缺陷事件发生率、主要责任护士资历及发生时段等情况.结果 急诊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实施后纠纷或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白班及夜班纠纷或缺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护龄>5年级护龄≤5年的护士纠纷及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可有效降低临床护理危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 PBC患者34例均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并结合患者病症变化情况给予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有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无效者给予其他治疗方法配合后,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适当中药加减同时联合西药治疗,是目前改善PBC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学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发热持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抗病毒的唾液酸酶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蔡志军;刘小生;刘跃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2008-2011年我院论文被引用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用状况.方法 从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1年该院论文作为统计源数据,统计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用状况.结果 2008-2011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376篇,被引171篇,被引率为45 48%,被引频次398次,均篇被引频次1.06次;单篇被引频次高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2次).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率及均篇被引频次较高,单篇被引频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成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并探讨MHD患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MHD患者52例按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0例)及非糖尿病组(32例).2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IMT,并检测患者血清磷、钙、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比较2组各生化指标及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肌酐、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IMT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血磷、PTH呈正相关(r=0.459,P=0 001;r=0.311,P=0.025),与性别、年龄、肌酐、尿素氮、血钙及ALP无相关性.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MHD患者各部位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硬化,非传统的颈动脉硬化因素在血管硬化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宁;赵战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临床分析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MPE的方法较多,但总体疗效有限[1],现将胸腔内灌注给药治疗MPE的现状及进展报道如下.1 单纯胸腔穿刺和置管引流1.1 胸腔穿刺抽液 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液体可迅速重聚,反复穿刺增加穿刺风险及患者的痛苦,增加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胸腔感染的机会,且胸水不易引流干净,仅适合于原发肿瘤尚未确诊或病情危重难以行置管引流的患者.

    作者:曾贵林;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溃、出血致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尽早地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血运重建对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的泵功能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对AMI患者采取积极地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东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予小儿腹泻贴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经济方便,患儿及家属较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红英;周凤;高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六味地黄汤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六味地黄汤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础药方为六味地黄汤,据各科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应用于儿科、内科、妇科、五官科等科,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平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围术期护理体会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1],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BPH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PKRP治疗良性BPH患者80例,并实施了围术期护理,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荣改;杜晓光;张录清;王志民;李拴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医眼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眼科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但教学课堂上讲解眼解剖生理和眼科特殊检查时,常采用眼球模型和挂图讲解,同学们普遍反映记不住、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中医眼科学>教材的内容较多,且较陈旧,西医内容偏少而更显枯燥.现在教学上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美观,图文并茂,但学生对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底等检查仍缺乏感性认识,对眼科常见病的描述理解不全.故笔者对<中医眼科学>教学考核模式尝试进行如下改革.

    作者:朱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