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梦英;樊素平;聂菊英
门诊抽血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肩负着较为重要的任务,承担门诊内、外、妇、儿等科室的抽血工作任务及各种检验单的发放任务,接诊患者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当患者经挂号、分诊、候诊、就诊、缴费等一系列环节再到抽血室时,已经是筋疲力尽,再加上饥饿难忍,患者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检查前5min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意识状态、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即刻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力波动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应激反应及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遗忘情况:观察组32例患者不能完全回忆术中过程(66.7%),16例对术中情况无记忆(33.3%);对照组均能清晰记忆检查过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检查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伟;曾红;范忠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双盲将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A组)和阿折地平片组(B组),经过2周清洗期后,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阿折地平片8mg口服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变化和谷峰比值.结果 2组患者用药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SBP/DBP)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降压谷峰比值均>50%.结论 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轻、中度高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均具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作者:李云逸;陈维生;于锋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结合组采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及中医学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AVP和尿液AQP2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腹水组60例,无腹水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的血浆AVP水平和24h尿液AQP2水平测定值.结果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AVP水平和尿液AQP2含量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血浆AVP和肾脏AQP2含量的增加,而且血浆AVP的含量影响肾脏AQP2的表达.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孕28~32周出生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喂养,干预组则在每次哺乳前给予NNS.比较2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情况、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自鼻胃管喂养至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喂养过程中胃食管反流和胃潴留发生率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消化功能,缩短胃管喂养时间.
作者:张银英;米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自然终止,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相同的妊娠月份,主要症状为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和腹痛.习惯性流产属于不育症范畴,直接影响不育夫妇,特别是无活产史的不育夫妇的生育质量问题.为明确病因,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现对本院收治的6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月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常规给予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茛菪碱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0.0%,高于对照组的30.0%、72.5%;平均住院时间为(7.9±2.0)d,短于对照组的(10.6±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颜面潮红、口干舌燥10例,躁动、心率稍快3例,停药后症状均自行缓解.结论 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梁桂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病毒性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世界性医学难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Ag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第9名的死因.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2],据此推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超过9000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3].慢性乙型肝炎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重要的预测因子,因而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4].
作者:刘克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门诊一患多方现象由来已久,这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医院药学学科的迅猛发展结合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的推进,不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在不断完善,不合理用药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单一处方不合理用药点评工作已从制度化向常规化迈进[1].住院患者医嘱的点评也日趋全面铺开,门诊一患多方合理用药监督几乎成为空白.门诊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往往出现在患者将多个科室开具的药物一起使用.为此,笔者调取了2011-2012年我院患者在中、西药房所取全部药品的处方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和地西泮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妊娠中期引产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予以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和地西泮静脉推注进行引产,对照组单纯予以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进行引产.比较2组的引产成功率、临产发动时间、引产总时间、产后2h出血量、术后清宫率.结果 研究组在临产发动时间、引产总时间、术后清宫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引产成功率、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和地西泮进行引产,是终止中期妊娠安全、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姚梦英;樊素平;聂菊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氨甲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以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动态检测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定期B型超声监测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及直肠子宫陷凹积液的变化,比较2组用药后第7天血β-hCG下降率、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及直肠子宫陷凹积液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β-hCG下降率高于对照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时间、直肠子宫陷凹积液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明显优于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2)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能更早地恢复排卵功能,促进胚胎组织吸收,更大程度恢复输卵管畅通功能,并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和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3)本法应用于异位妊娠,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优势,避免了手术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彦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精神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使用一日法对该院2012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进行调查.结果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案有13种,联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88例(72.73%);使用的抗抑郁药均为新型抗抑郁药,其中舍曲林使用频率高(29.75%);使用抗精神病药94例(77.69%),其中奥氮平使用频率高(27.27%);抗焦虑药以苯二氮卓艹卓为主,阿普唑仑与劳拉西泮共占59.50%(72/121).结论 该院抗抑郁药的使用能够做到个体化用药,治疗抑郁症方案合理、有效.
作者:陈庆强;石红梅;邓少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化癥回生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癥回生丹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并比较斑块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斑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且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化癥回生丹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永红;秦芳芳;闫建军;李国翔;李昆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从调查基层单位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得出避孕药具普及所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选取1296名已婚育龄妇女,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分组,调查其自愿使用避孕药具,避孕失败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对避孕知识知晓率的情况.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小组选择使用的避孕方法无明显差异,大多数被调查者采用避孕套这种方式避孕(98.23%),再根据不同小组避孕失败原因的分析显示,方法错误(15.3%)和自行不用(27.63%)是其避孕失败的2个重要因素.另外,避孕知识的普及不够也是一个原因.结论 应及时提高育龄期夫妇的避孕知识,统一化和规模化避孕药具的发放模式,增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作者:姜丽凤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LDP) 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引起腰痛、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1].据统计,其发病率占腰腿疼痛患者总数的15%.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仪器的广泛应用,该病的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自2009-2012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安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展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肝脏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NAFLD发病率已达到10%~24%,而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NAFLD发病率可达25%~75%[1].在我国,NAFLD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2].尽管对NAFLD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但关于NAFLD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完善,而脂质代谢紊乱与肝脏脂质沉积对NAFLD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肝脏脂质代谢对NAFLD的作用影响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莫凌峰;傅继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34例CVA患儿根据有无选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2组咳嗽明显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为2.8%(2/71),低于对照组的12.7%(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VA患儿治疗中,孟鲁司特钠在咳嗽症状消失及复发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志虹;孔卫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感染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筛检,阳性标本采用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确诊,对2012年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玉林市55070例女性婚前接受梅毒感染检测,检测阳性273例,阳性检出率为0.50%,其中北流市为0.81%(100/12296)、容县为0.29%(19/6500)、博白县为0.47%(69/14636)、兴业县为0.15%(8/3950)、陆川县为0.67%(51/7650)、玉州区为0.20%(12/5435)、福绵区为0.44%(14/3161).结论 女性承担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务,优生优育从婚前开始,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可以预防梅毒传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作者:龚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目前仍无有效的预测方法.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哭闹声弱体温异常等,而后迅速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闹、不动,未成熟儿表现为体温不升,黄疸迅速加重、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严重者的核黄疸表现.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为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及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1].在本文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2例,通过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均获得良好的疗效,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鸿萍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