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粉尘及其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

苌翠粉;姚晓玲;杨会玲;张丙贵;王杰超

关键词:粉尘, 尘肺, 危害
摘要:尘肺是指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每年由于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尘肺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可预防的,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减少或避免尘肺病的基础[2].生产性粉尘是导致劳动者发病的惟一病因,遏制住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则遏制了尘肺病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系统的舒适护理.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7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2组均予剖宫产生产方式,对照组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依据患者自身状况,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无疼痛及轻度疼痛患者比例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中度及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处方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处方点评是抽查处方、患者医嘱,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后,通过多种形式给予点评的制度.处方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笔者对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5%醋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测定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结果 蒙花苷进样量在0.05~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试验RSD为1.17%,重复性试验RSD为0.96%,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1.17%(n=6).结论 本方法 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 准确可靠,适用于荡石片中蒙花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姜丽;凌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6例,116例选择后路手术,其中,行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手术66例,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50例;余20例患者选择前路置换人工椎间盘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天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激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30例和对照组13例.用药组在激光术后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对照组在激光术后按常规应用金霉素眼膏涂抹.观察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5±1.1)d短于对照组的(13.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用于临床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萍;富秋涛;薛艳斌;刘延囡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利多卡因湿敷在宫颈水肿患者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利多卡因湿敷宫颈对其水肿改善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宫颈水肿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湿敷的疗效.结果 本组450例患者中,宫颈水肿在1h内均缓解,其中宫颈水肿完全消退436例;水肿部分消退12例,辅以手法上推水肿宫颈,使之超过胎头,终经阴道自然分娩;另有2例宫颈后唇水肿消退而前唇效果不明显,胎儿经胎吸助产后娩出.结论 利多卡因溶液湿敷对减轻宫颈水肿疗效确定,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敏;朱熙昀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0.3g+甲硝唑0.5g治疗,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0.5g+甲硝唑0.5g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淑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观察室输液反应137例原因分析与防治

    目的 分析观察室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从而减少其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分析门诊观察室137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防止措施.结果 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输液器材、输液速度、环境因素和患者体质等因素.所有患者经治疗30min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 合理用药,把好药品及器材质量关,规范各项操作,改善输液流程及输液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作者:袁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剖宫产手术需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以分娩出婴儿,通常剖腹生产是为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1].由于剖宫产本身非人类的自然分娩过程,对于计划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前较长时间均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产妇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改善,易使不良情绪继续发展恶化,延续到产妇生产甚至产后哺乳恢复的阶段,对于产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均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对于胎儿的正常发育与分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产妇的心理情绪变化,家属与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一旦发现产妇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作者:赵海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输液室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在治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且日常就诊患者较多,人群种类也较广泛和复杂,因此对于输液室的护患关系处理及输液安全是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做好输液室的管理提高医患关系,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静脉输液室护理风险控制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于静脉输液室的护理风险控制管理,制定总结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规避策略,以达到大程度的保证就诊患者的安全,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对我科近年来输液室的护理管理措施经验作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血浆皮质醇测定

    目的 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的弥漫性ILD患者32例,据合并呼吸衰竭的类型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18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14例.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ILD组均于住院第二天清晨08:00空腹抽血,下午16:00再次抽血,送检验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血,时间、次数、空腹同ILD组.记录ILD组和对照组08:00及16:00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8:00和16:00,ILD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梁新;李荣凯;杨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病灶切除联合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行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组行开腹病灶切除术,联合皮下注射GnRH-α.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月经量变化、不孕患者妊娠结局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痛经消失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无效或加重比例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35±0.95)分低于对照组的(2.36±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量减少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不孕症8例,术后随访中自然受孕2例(25.0%).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辅以GnRH-α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亚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41例,达到完全缓解(CR)者25例;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患者24例,达CR者14例.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淋巴细胞的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ALL及AML患者急性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急性期ALL与AML患者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R期.PIM-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B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阴道断端出血、脏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淑芬;唐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复发性阴道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复发性阴道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士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中医药对妇女更年期的治疗及保健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中医药对妇女更年期的治疗效果及保健作用.方法 将44例更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医药治疗并予更年期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症状疗效显著,可改善情绪不良、促使月经正常来潮,并可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其病理学机制可能为孕卵、滋养细胞穿透剖宫产瘢痕微小裂隙着床而致,并可伴有不规则子宫出血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瘢痕妊娠逐渐增多,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导致患者严重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破裂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早期诊断及适宜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胎囊注射甲氨蝶呤(MTX)及MTX+米非司酮治疗CSP患者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渠玉雪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阿奇霉素致肝损害1例

    药源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阿奇霉素是第一个半合成的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经肝胆系统代谢,血药半衰期可长达35~48h.有关研究证实阿奇霉素在肝脏中的浓度可超过血浆浓度25~200倍,用药时间过长易导致药物在肝脏中的蓄积,加重对肝脏的毒性,导致肝功能受损.笔者分析阿奇霉素致肝损害1例的救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晓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诊治分析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是后天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一种,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造成的过度使用调节,引起调节性辐辏过强所致[1].此类斜视如能早期发现,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并配合弱视治疗及双眼单视训练,多能恢复正常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我科收治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65例,笔者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冰;朱敏;李国培;陈燎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