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方法的比较

雷弋;王岭;陶红;钱济穷;母健君;白冰;张天德;曾晓明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L), 体外震波碎石(ESWL),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及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种方法治疗的235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SWL组846例,单次碎石成功476例(56.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67.9%;PL组1370例,单次碎石成功1278例(93.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97.1%;开放输尿管取石142例,取石成功率100%.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是3组常见的并发症,PL组术后疼痛、发热发生率低,分别为3.5%、2.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其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开放取石虽能完全取出结石,但创伤大,是其他治疗方式失败的补救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防和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每次3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15d为1个疗程,给予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防和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志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小儿肠炎的观察和护理

    肠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病急,进展快,很容易造成患儿脱水,甚至死亡.主要致病菌包括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而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也可导致小儿肠炎的发生.出现小儿肠炎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发展以及患儿脱水情况,及时叮嘱并为患儿补水、电解质等,防止患儿出现严重脱水,因此小儿肠炎的护理很重要[1].2010年7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285例小儿肠炎,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静;管丽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晚期肿瘤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体会

    压疮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致皮肤丧失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溃和坏死[1].晚期肿瘤患者因水肿、恶病质、被动体位等,极易发生压疮.我科自2008年1月采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多发病,居各类急腹症首位.切口感染为阑尾炎手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未穿孔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穿孔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有多方面,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阑尾病理改变及医师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相关.手术操作时间越长,切口暴露时间越久,对切口挤压、牵拉越重,切口组织越易水肿,修复能力越差,致使切口感染机率越高.笔者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经验做出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水;李静;王东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虹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48岁.主因右眼间断红肿、疼痛1周于2012年8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缘于1周前右眼发红,伴疼痛,无明显视力下降,自用抗生素滴眼药无好转.既往1年前曾患肺癌行放射治疗.余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T.36.9℃,P 86次/min,R 21次/min,BP 130/88mm Hg(1mm 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界不大,听诊未发现异常,右上肺扣诊浊音,呼吸音低,右中下肺及左肺呼吸音清,均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CT示右肺放化疗后改变,伴右肺放射性肺炎,肝、脾无肿大,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4.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8~11点处可见一椭圆形深褐色肿物.约0.8cm×0.6cm×0.4cm大小,向前生长,突向前房,鼻侧前房变浅,瞳孔不圆,对光反射存在.前房可见少许浮游物,晶体后移,眼底未发现异常.

    作者:宋军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156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分布,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156例,分别就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以老年人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药品类型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反应发生类型以皮疹较为多见.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姚兰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用于输卵管内妊娠保守手术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输卵管异常为引发不孕症的重要原因[1],亦是引发异位妊娠主要因素.于输卵管内妊娠保守手术后复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尤为重要[2-3].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是一项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新技术.将新型微泡超声造影剂(Sonovue)注入子宫腔,使子宫腔与输卵管腔显影,再行阴道超声全面观察宫腔及输卵管形态以判断子宫腔有无异常、输卵管管腔是否通畅及输卵管走行有无扭曲[4-5].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行输卵管内妊娠保守手术且有生育要求患者40例,其中治疗后HCG转阴6~12个月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9例,笔者对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用于输卵管内妊娠保守手术后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春燕;张少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1例护理体会

    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在高危出血患者中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现将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顺利完成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马为民;康军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布托啡诺对PCEA患者皮肤瘙痒的预防分析

    目的 观察布托非诺对剖宫产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患者皮肤瘙痒的预防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BM)组,单纯吗啡(M)组各40例.BM组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注入0.125%布比卡因6ml,其中含吗啡1mg及布托啡诺0.5mg,接100ml浓度0.125%布比卡因镇痛泵,2内含吗啡5mg+布托啡诺3mg;M组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注入0.125%布比卡因6ml,其中含吗啡1mg,接100ml浓度0.125%布比卡因镇痛泵,内含吗啡5mg.结果 术后48h 2组患者间VAS评分,PC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后不良反应比较,M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吗啡硬膜外镇痛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行PCEA患者硬膜外吗啡镇痛导致的皮肤瘙痒且不影响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豪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为剖宫产手术首选麻醉方式.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而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常伴低血压的发生,若处理不及时会给产妇及婴儿带来不利影响.因剖宫产多为急症及饱食状态,故发生恶心、呕吐机率相对较高.笔者就我院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119例出现术中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宋小玲;张舟;李京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0例体会

    急性乳腺炎,中医又称乳痈、乳疮等.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症.多发于青年女性.患者不仅自身痛苦,也影响哺乳期婴儿身体健康.急性乳腺炎病因有2种,即乳汁瘀积与细菌感染.中医认为该病为肝经滞气,和阳明之热,相互郁结,营气不从所致.笔者采用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治疗经验如下.

    作者:杨松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冷冻治疗指端多发性传染性软疣1例

    患者,男,26岁,双手十指指端患传染性软疣3年余就诊.查体:患者十指指端散在分布20余处米粒大小灰白色丘疹,右手拇指桡侧半、左手食指桡侧半指甲破坏缺失,甲床外露、增生、肥厚.左环指甲孤影处皮肤边缘弥慢性增生.冷冻法治疗:将喷枪对准病变部位进行喷洒,以病变部位冻结,后融化为一个冷冻周期,共做四个冷冻周期.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感,可持续数小时;治疗后1h患处开始水肿,继之起水疱,少数出现血疱.患者治疗后1h患处出现水肿,后出现水疱.1~2周后结痂,痂皮脱落,病变组织随之去除.1月后复查见病灶均消失,指甲生长正常,有光泽,双手功能恢复.

    作者:高田军;张惠;杨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西药药品的储藏分析及总结

    药品属特殊商品,具有特殊性、高质量性等特点.储藏条件要求较高,只有符合适宜保存条件,才可保证药品的疗效,否则药品质量下降、失效甚至变质等,疗效也会丧失,甚至引发用药事故.笔者从事药房相关工作30余年,现对药品储藏经验做出总结,以供大家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秀春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1.5%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1.5%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需行下肢或会阴部位手术的患儿,根据骶管阻滞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33例.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及阻滞持续时间等.结果 氯普鲁卡因组起效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HR、BP、RR和SpO2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术中骶管阻滞,能保持呼吸与循环功能基本稳定,起效快、安全、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红梅;王林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我院2009-2012年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客观评估该院近年来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医院2009-2012门诊急诊药房及住院药房用药情况和配方数据量,从药品总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抗微生物药品等几方面比较分析.结果 药品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8.07%,处方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27%;抗微生物药品金额年增长率17.75%,应用较多的前15种药品金额年平均下降5.03%,非抗生素比例年平均增长率9.65%.结论 该院2009-2012年用药情况基本符合合理用药要求,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邢人鑫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腹膜透析(peritonea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分析PD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治疗、预后有深远意义.现将我院PD中心2005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行CAPD治疗以及在外院置入腹透管共221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勤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吸入舒利迭;治疗组患儿在吸入舒利迭的基础上,口服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2组疗程均为4周.评定治疗前后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FEV1(实测值/预测值)、PEF(实测值/预测值)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FEV1(实/预)、PEF(实/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扎鲁司特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运用在改善哮喘患儿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的效果较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更具优势,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邹扬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院医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产生的各类纠纷.包括因诊疗结果或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拖欠医疗费或对医疗费用有异议、对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不满意而引起的纠纷等)[1].近年来,医患纠纷发生频繁.患者就诊心存疑虑,医师工作如履薄冰,医患双方不信任感加剧.医患矛盾日益升级为社会问题.如何对医患纠纷的产生有一个明确认识,怎样正确处理和有效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是各级医院所面临的新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目前医患纠纷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及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作者:赵金娟;杨正国;王霜;高素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水痘疫苗对水痘防控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水痘疫苗进行水痘防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自3个不同社区且长期居住的健康儿童2366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所有儿童分为2组,即疫苗组及观察组各1183例.疫苗组儿童给予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注射防控,观察对比2组儿童水痘发生情况及发病程度.结果 疫苗组的水痘发病率为1.0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苗组的保护率为98.99%,疫苗组轻型水痘占91.67%,重型占8.33%,而观察组轻型占69.08%,重型占30.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生率,可以减轻再发水痘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艳芳;孟海风;张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典型者,如有明确的缺血性胸痛病史、特征性的心电图动态改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者则易误诊漏诊,多误诊为消化道、呼吸道、脑血管、急性左心衰竭等疾病.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临床确诊率更低.为大限度降低临床误诊漏诊率,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叶雪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