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瑛莉;贾妍淼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形成夹层血肿,在血流压力的驱动下,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其发病率为(25~30)/100万[1],如不及时治疗,48h内病死率可高达50%.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根据夹层的起源及受累的部位可分为:Ⅰ型:起始于升主动脉并越过主动脉弓向远端延伸;Ⅱ型:起始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始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向远端延伸.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挽救了大量AD患者的生命,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尤其是Ⅲ型适宜行覆膜支架植入.现将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桂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中抗肿瘤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医院放疗科以及化疗科2012年1~12月的门诊处方,统计抗肿瘤辅助药的消耗数据并结合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医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的使用中,胸腺五肽用药频度占第1位,唑来膦酸日均费用占第1位,中药制剂金额构成比排第1位.结论 该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趋势合理,与医院性质及医疗任务相一致,用药向着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晓燕;王人英;廖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老年人常合并心肺脑等多种疾病,血管调节功能较差,给麻醉的选择与处理提出了挑战.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期间的安全性已成为麻醉医师重视的课题,维持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保证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关键.目前,我院针对老人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手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为老人实施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术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树金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建立测定清开灵片中黄芩苷在人血浆中含量的实验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gilent HC-C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nm;汉黄芩素作为内标.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25~12.0μg/ml,回归方程Y= 0.0095C-0.00176(r= 0.9997);回收率>80%,日内和日间RSD均<1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黄芩苷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魏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患者自身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属外科输血范畴.随着人们对异体输血的弊端有所了解,如异体输血有传播、感染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风险,亦可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等,自身输血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身输血操作简便、易行,短期内回输,血液新鲜,有效成分损失少,血细胞活力好,且能大幅减少术后感染机会[1].
作者:姬凤前;龙兴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癫痫为多种原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脑内兴奋递质过多或抑制性递质过少,及使用兴奋与抑制失衡的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据统计[1,2]诱发癫痫的抗菌药物以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主要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居多,故临床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病史,权衡利弊.笔者以临床实践中癫痫合并感染患者为例,针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与癫痫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晶;陈潇潇;朱俊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中审方环节的作用,总结现存的处方问题及其相应的审方工作改进策略.方法 以当前的中药审方体制为依据,分析审方工作作用及医院开具的处方中现存的问题,总结改进审方工作以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结果 处方中存在药物重复、使用剂量失误、用药偏离诊断以及药物煎煮方法标注错误等问题,经过采取策略对审方工作进行改进,之后1年内处方错误事件0发生.2个年度内处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审方对于饮片调剂工作而言必不可少,它可以发现处方错误,提高患者用药效果,使饮片调剂目的得以达成.
作者:吴小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均可引起CAP,其中肺炎链球菌是CAP常见的病原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功能受损现象的增加及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CAP诊断与治疗面临许多新问题.
作者:毕宇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分析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查阅2012年9月份医院所有出院患者的归档病历,对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为31.3%,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比例为20.2%,用药平均时间为11h,在术前0.5~2h用药占82.3%.结论 Ⅰ类切口7种手术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其他指标基本合理.医院有关医疗管理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降低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
作者:卢惠敏;肖佩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情况的调查为本地区指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的糖尿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费用问题、注射问题、保存问题以及血糖监测等几大类问题,调查样本总数为413例;对获得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胰岛素注射的费用本地区患者约1/3能承受,绝大部分患者对于注射前、注射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后处理等知识的掌握不是全面.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胰岛素注射过程各环节的健康教育,保证患者正确有效的注射胰岛素,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何建华;谢莉;王筑萍;陈芸;姚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液污染原因,探讨防止污染的相关对策.方法 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每月抽取的透析液标本共计120份,监测透析液中细菌种类、含量.结果 透析液中的常见菌群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类.2012年7~9月份透析液细菌超标严重,2011年1~3月、2011年10~12月、2012年1~3月的透析液合格率均为10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透析液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多污染因素导致透析液细菌超标,尤其以每年7~9月份细菌超标为严重.为有效降低透析液的细菌感染率,建议医院完善配置的消毒过程,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作者:覃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自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处方管理办法>[1]以来,规范处方书写已引起各级医师高度重视.处方是医师实施药物治疗与药房配发药品的凭证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2,3].医院门诊处方为医师为患者下达医疗用药的直接书面文件,由门诊药房药师执行,查堵错误处方是临床医师和各级药师共同的责任.近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开展处方质量检查,处方点评制度,对防范由药物引发医疗纠纷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将门诊处方中常见问题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清;刘宇;吴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D-10糖化血红蛋白A1c测定仪是台式仪器,应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人全血糖化血红蛋白A1c的自动化和准确的测定.标本可被自动稀释后注入分析柱.D-10糖化血红蛋白A1c测定仪将预先编程设置的由低到高离子浓度的缓冲液注入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血红蛋白经和分析柱中偶联离子结合的程度大小达到分离.处理好的样本自动被注入分析通路,分离的血红蛋白随后在流经光感测量计时,测量其在415nm的光吸收情况.
作者:宋旭臣;赵衍会;刘玲;段群;吕云桂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性反应与MUC5AC的影响.方法 用反复被动吸烟和气道内滴入脂多糖12周建立大鼠COPD模型后,地塞米松(0.01mg/kg)灌胃治疗4周.计数大鼠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和AB-PAS染色,测定肺组织黏蛋白MUC5AC含量.结果 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P<0.05),并能明显抑制杯状细胞增生和MUC5AC含量(P<0.05).结论 熏烟和脂多糖可引起大鼠COPD,使MUC5AC含量增加,但经地塞米松治疗后较模型组降低,表明地塞米松对COPD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夏锦芳;黄梦珊;杨佳;韩程雁;王砚;唐法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为剖宫产手术首选麻醉方式.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而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常伴低血压的发生,若处理不及时会给产妇及婴儿带来不利影响.因剖宫产多为急症及饱食状态,故发生恶心、呕吐机率相对较高.笔者就我院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119例出现术中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宋小玲;张舟;李京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含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肝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腹痛、便血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属临床常见急症,须进行急救.笔者结合20例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情况和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痰、咽拭子、血液等标本分离培养结果,药敏试验以及病史.结果 共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14例,比2011年下降42.5%,其中70例为院外带入,占总耐药菌株的61.4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7例(41.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44例(38.60%),肺炎克雷伯菌8例(7.02%),耐碳青霉系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例(5.2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9例(7.89%).结论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增高,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孙燕;姬长存;刘文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通过比较2012年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情况,进一步规范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清洁手术病历各250份,从预防用药指征、给药时机、药物选择、溶媒选择、预防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2年7~12月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比1~6月的明显降低,特别是腹股沟疝修补术、白内障手术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有所提高,体现了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趋于合理化,但仍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合理、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 清洁手术应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谭彩虹;黄小瑜;易燕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防和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每次3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15d为1个疗程,给予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防和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志男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