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疮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

苏敏

关键词:压疮, 形成原因, 护理
摘要:压疮是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以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1].临床上患慢性疾病需长期卧床及病情危重的患者较常见,压疮一般好发于骨突出部位,如足跟、骶尾部、髋及肩胛部等处.同时压疮发生后易继发感染,感染后可加重病情,甚至并发败血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发病者大多是老年患者,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差,是临床治疗护理上的一个难题.因此降低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并防治压疮进展是临床治疗护理的一大重要课题,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分析压疮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38例TIA患者据ABCD2评分法评分分为高危组(6~7分)27例、中危组(4~5分)62例、低危组(0~3分)49例.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随访观察各组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低危组年龄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年龄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联合Hcy评分法在判断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武装;孟红君;陈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体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又称特发性黄疸或妊娠复发性黄疸.不仅可致产妇产后出血,还可致胎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围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现已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加强对孕妇及胎儿的临床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生儿病死率至关重要.我院对23例ICP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严密监护,母婴情况良好,无新生儿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玲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B组采用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观察2组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80.0%(20/25)明显高于B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更为显著,无明显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贵基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患者多因颈部包块就诊,一般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颈部肿大淋巴结、颈动脉瘤和甲状旁腺瘤相区别.临床医师与超声医师应掌握其诊断要点,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王强;李春青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属肾劳、水肿、关格、肾风、癃闭、溺毒等范畴.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为控制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治疗[1],缺乏有效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苗木;刘迪;黄纳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氨蝶呤致循环衰竭死亡1例

    甲氨蝶呤片可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大剂量应用时可产生肾功能损害,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骨髓抑制.注意事项有: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和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本品.我市某医院收治1例全身关节疼痛、活动障碍7个月患者,病史:因患银屑病,在服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时,发生严重的循环衰竭,经积极抢救、护理无效导致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降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儿智力和体质发育的优越性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替代的,乳汁中含有多种抗体和抗感染物质[1].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生长和健康,还能促进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我院剖腹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率下降.笔者分析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降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可可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发生烟酸缺乏症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烟酸缺乏症的诊治情况.方法 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烟酸缺乏症患者5例,均予合理饮食调配,并每天予烟酸300mg分3次口服,同时予复合维生素B口服,手部皮损处涂保护性软膏,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5例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均预后情况.结论 合理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可改善烟酸缺乏症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四神丸加味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过敏性结肠炎患者50例,均予四神丸加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0例(80%),好转7例(14%),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结论 四神丸加味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美琴;杨桂梅;王慧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综合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综合训练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收到较满意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冬梅;刘华;肖康宝;邓小渝;张伊楚;饶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3198例,对其在输血前展开感染性指标如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Ab)、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分析不同科室和年龄段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 各科室HBsAg阳性率均高,HIV阳性率均低.各年龄段中40~60岁年龄段各指标阳性率较高.结论 在输血前对患者展开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均采用3DCRT治疗,放疗后2周进行化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完全缓解46例(76.67%),部分缓解11例(18.33%),死亡3例(5.00%).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疲乏等症状30例,Ⅰ~Ⅲ级食管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20例,出现脱发8例,放射性肺炎2例,均可耐受,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3D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医院管理中医患纠纷的成因及防范策略

    医患纠纷产生原因有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及社会因素.医院应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技术水平、推广人性化服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完善医疗责任保险体系等方面来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丁晓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可吸收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聚醇酸(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69处)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PGA可吸收线捆扎加FG黏合骨折块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获随访患者50例,其中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47例(64处);骨折畸形愈合3例(3处).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86%.结论 应用PGA捆扎加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伟;刘健;冯建书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我院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住院科室2011-2013年同期(1月1日-8月31日)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该院住院科室NGF的使用情况,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NGF用药金额、用药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恩经复的总用量及总金额均高于苏肽生.3年中NGF使用较多的科室有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等.结论 统计科室3年的应用情况差别不大,但总的应用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作者:邓晓青;吴海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的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患者,据病情特点,给予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26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其中达Ⅰ级2例,Ⅱ级1例,未出现再出血1例;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死亡8例,其余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永锋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福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位置,也是剖宫产手术罕见的远期并发症,多发生在底托膜缺损,滋养细胞直接侵入子宫肌层而不断发育,甚至穿透子宫壁而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健康.常规手术和药物治疗瘢痕处妊娠效果确切,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确保治疗效果[1].笔者整理12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病历,总结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合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 总结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65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并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组成部分,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应注重个性化,有助于缩短疾病恢复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管叶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