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2例

许辅德

关键词:中医, 治疗, 呃逆, 顽固性
摘要: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由胃气上逆动膈,轻可自行缓解,重则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临床称持续24h以上呃逆为顽固性呃逆.笔者以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2例,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和药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抗菌活性及药物学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为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地嗪为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何欣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干预方法,提高医院对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013年1月医院外科3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抗生素使用干预分为非干预组(124例)和干预组(176例).比较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抗生素药物费用及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非干预组在住院费用、抗生素药物费用、药物费用方面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组,且出现的不合理使用例数多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对住院时间和手术感染无影响,但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可行性.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0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197例择妊娠12~28周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于注药之后口服米非司酮75mg,24h后再次服药75mg,总量150mg.对照组97例单纯经腹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2组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清宫率、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行清宫术,观察组31例(31.0%),对照组68例(7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引产,使引产总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痛苦减轻,胎盘、胎膜残留减少,清宫率降低及减少产后出血,且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纪兰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12年2~8月住院确诊为AECOPD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脉推注.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沐舒坦治疗AECOPD患者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可作为临床常规运用.

    作者:李惠华;刘亮;张弛;刘洪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温阳益气通窍治疗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通窍治疗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阳益气通窍治疗,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温阳益气通窍治疗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漫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目前,直肠癌根治常采用Mile′s(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法[1].但是结肠造瘘、粪便改道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和痛苦,因此,全面合理的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袁家美;沈憬宏;邵健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西药房中确保发药准确的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记录的发药差错记录与发生差错的原因.结果 发药差错60次,占发药总次数的0.25%.种类主要以抗菌药为主,其次是中药注射剂与消化系统用药等.结论 西药房发错的药物主要以抗菌药为主,确保发药准确的措施包括实行自动化发药、加强药品管理、建立发药流程和实现刷卡叫号模式.

    作者:许虹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老年患者在急性期恢复过程中常因情绪过激、饮食不当及排便异常等原因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导致死亡,故在护理老年患者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探讨预防措施,为减少护士职业暴露,保障护理人员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护理人员5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和自我防护行为(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日常防护、特殊防护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在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和针刺伤及处理2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总分、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特殊防护及针刺及处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较未参加者的自我防护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血液性传染病安全防护,纠正护理人员不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84例临床观察

    尿酸为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常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病的前期表现.苯溴马隆又称苯溴香豆酮,为强力尿酸排泄剂,我们应用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84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Ⅰ类切口3种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对乳腺手术、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了解医院干预前2011年8~10月和干预后2012年1~3月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平均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下降,术前0.5~2h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有所提高,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24h的比例明显上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总费用均有所下降.结论 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比例,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静;钱彦华;方甜甜;鲁常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预防肝胆手术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5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45例与法莫替丁组13例,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和法莫替丁20mg,观察术后患者呕血和黑便情况,同时进行胃液隐血和大便隐血检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泮托拉唑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8%和97.8%,法莫替丁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8%和6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在预防肝胆手术术后应激性溃疡而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明显.

    作者:吴莹;王从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度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度出院病历188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作出统计分析.结果 在188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480份,使用率为25.5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有32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66.67%;不合理的有160份,占33.33%.其中不合理情况包括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当、不恰当的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等方面.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不当之处,应加强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郦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建立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在3种输液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混合液在25℃条件下6h内药物含量,并观察其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硫酸头孢噻利含量.结果 6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3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夏辉;高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与干预

    目的 研究社区居民中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干预方法,分析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方面的影响,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1月随机选取本市1个社区进行抽查,在1个社区中选择2个村委会进行调查,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健康促进以及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活动,比较2组1年半的前后变化情况,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年半后,试验组的社区居民在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方面要较之前有显著的提高(P<0.05),相关的健康行为也已逐步形成;对照组的知晓率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健康行为和之前无较大差别.结论 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干预有助于提高其认识自身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也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应该对社区加强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蔺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0年收治的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及红外线灯照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肢体疼痛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折治疗的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联合红外线灯照对减轻骨折肢体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文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体外反搏为一种无创伤的循环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以人体的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于心脏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反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后于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利于心室射出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按心动周期不断如此重复进行以达到其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需实施悉心护理以达到理想效果,故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如行反搏治疗护士须具备心血管疾病及心电图方面知识[1].笔者总结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儿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儿科护士的工作场所因为人员流动性大、医学症状多,潜在的职业危险也比较大,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侵袭[1].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儿科护士一定要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才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健康和护理过程的安全可靠,也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高质量、高效率为患者服务.同时,儿童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要求儿科护士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高工作的质量,正确对待这个神圣而重要的职业.下面就对儿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几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作者:陈润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羊水过少孕妇孕期及产时监测

    妊娠晚期羊水量<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发生率为0.4%~4%.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羊水过少的检出率已明显提高.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胎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着重要义.我院自2009年对300余例羊水过少孕妇予产前及产时一系列治疗、监护及指导,保障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

    作者:赵金荣;周爱玲;李萍;关兰荣;张林红;孟宪涛;刘双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D-二聚体检测疑似肺栓塞患者结果分析

    肺栓塞(PE)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与病理生理综合征,为1种涉及心肺循环的临床危重症,已成为国际化医疗保健问题.因其表现复杂、多变,尤其重症者起病凶险,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且临床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1].在西方国家PE死亡率仅次于肿瘤与心肌梗死居第3位.故如何正确认识该病临床特征并做早期诊断是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属具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增多或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为血管内纤溶常用血清学标记物,采用测定D-二聚体作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第1步筛查手段目前已得到国际公认.

    作者:舒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