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兰
目的 对奥拉西坦注射液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脑卒中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脑卒中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ADL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梅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收缩压等);此外还从西医治疗角度来详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情况.结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变化没有直接关系,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高血压情况、血脂高低有关.结论 分析发现,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高血压以及空腹血糖等,因此在临床上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致盲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咏;熊东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骨科无痛病房的创建对镇痛的效果,探讨该护理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我科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的护理镇痛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在术后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予药物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次数、疼痛情况、睡眠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术前与术后3d均能较好的降低疼痛,大部分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未超过3分;同时段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加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无痛病房的创建可将患者疼痛控制在微痛/无痛范围,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以及功能康复期.
作者:张志英;丁美兰;苏桂娣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入院的溶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实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和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应广泛推广于临床.
作者:李志慧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14例、B组14例、C组12例,A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DDP)化疗,B组采用每日静脉滴注DDP化疗,C组采用每周静脉滴注DDP化疗.回顾3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肿瘤完全清除率为78.6%,B组为92.9%,C组为100.0%,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清除率略高于B组.对患者行平均5年的随访,A组生存率为28.6%,B组为35.7%,C组为50.0%,B、C组分别同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C合并比较生存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肠炎率为21.4%,B组为7.1%,C组为8.3%,B组和C组分别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采用每周顺铂静脉滴注与常规放疗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婷婷;蒋宇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对106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药物使用前护理、一般不良反应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106例乳腺癌患者经过曲妥珠单抗进行治疗和护理,显效64例(60.38%),有效32例(30.19%),无效10例(9.43%),总有效率 90.57%.结论 对乳腺癌应该给予正确的认识,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孟微微;鹿阳;齐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药敏性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专用相关设备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分离到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8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为288株,占75.6%;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为96.5%;耐甲氧新林金黄色葡萄球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重症监护室分离出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出现频率增加.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特别要关注泛耐药的产生与流行.应对时机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检测,确保将感染率降到低.
作者:房小龙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非中枢系统病变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3ml送检,比较两个组别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借此评估脑脊液检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脑脊液检查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58%、48.89%,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3%、10.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67%、0 ;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可以出现相应的细胞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可以作为其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杨静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外科护理的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而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8±95)d,对照组为(8±1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了解泌尿外科的护理特点与患者的心理特点,可进行有效的护理,促进护理的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圆满完成,同时也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药品种类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6年6月-2012年12月47例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起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导致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占48.9%(23/47),中草药占29.8%(14/47).其他4类占21.2%(10/47).47例患者都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症状常见,占100.00%,其次是皮肤表现占93.62%,心血管系统表现占85.11%.对医务人员培训后,有系统的抢救流程,能早识别疾病的前驱症状,减少过敏药物的使用时间.研究组的死亡率、生命体征平稳时间和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抢救严重药物过敏的关键在于牢记抢救流程,早识别,即停药,正确处理.
作者:魏红江;蒋建春;何英芝;李凌岳;刘银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9月我院普外科患者90例,结合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依从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和依从率分别为97.8%、97.8%,对照组总满意度和依从率分别为80.0%、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d及护理后5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患者术后对疼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杭燚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护理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溃疡期褥疮患者11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即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封闭性敷料,并使褥疮局部保持湿润,从而达到愈合创面的效果.两组患者分别从总愈合率、愈合时间、继发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和继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期褥疮患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加以配合封闭性敷料,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文学;石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产程中活跃期停滞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发生可能的原因、处理对策以及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145例单胎头位分娩,被诊断为活跃期停滞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住院分娩的1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产程正常,单胎头位.比较观察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宫内缺氧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宫内缺氧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可能是受胎方位异常、潜伏期延长、宫缩情况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产程中,一旦出现活跃期停滞,应立即进行检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李梦轩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对乡镇卫生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为高血压患者开具的门诊处方共136张,对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情况、使用种类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136份处方中,单药治疗的占33.8%,二药联合的占32.4%,三药联合的占21.3%,四药联合的占13.97%.药剂中使用率高的是钙拮抗剂(CCB),然后依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中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苯磺酸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结论 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我国及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则,有助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笪明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只进行深静脉血栓检测;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4%),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7例(24.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建立一种从枳壳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方法.方法 以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对枳壳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2:1:3)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主机转速800r/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按此分离条件经一步洗脱从500 mg枳壳粗提物中得到210 mg和122 mg纯度高于99%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适合于大规模制备.
作者:胡昌盛;彭金咏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赖诺普利和氯沙坦钾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社区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赖诺普利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琦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1例,对患者采取化疗毒副作用的针对护理、静脉穿刺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有71例,其中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7%.结论 加强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博;翟瑶;李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将临床路径引入到健康教育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教育路径图,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对患者及家属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一般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糖尿病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58.9%),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可使患者全面、系统地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知识,自我监测血糖,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宁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镇静、抗感染、祛痰、氨茶碱、静脉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和体征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喘憋减轻时间、咳嗽和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可靠、患儿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冒新亚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