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及预防

王荣;张秀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预防
摘要:静脉留置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减少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并且不宜滑出血管外,避免了液体外漏,从而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适合于老年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但是,如果护理不当也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血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哌齐特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3.4%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会卿;张建芳;王冬玉;赵会颖;梁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二级医院院前急救中容易发生的医疗纠纷及对策

    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纠纷是每个医院工作的重点,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我国急救医学中为薄弱的部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由于客观条件和医务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全面准确评估病情,预见性差,存在许多隐患,发现院前急救中容易出现的医疗纠纷.笔者认为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残及病死率,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服甘露醇治疗便秘127例临床观察

    甘露醇属多醇单糖,过饱和溶液,有甜味,临床上主要用于利尿、脫水、降颅压、肠道准备等[1].笔者采用口服甘露醇治疗便秘,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7月至今我院便秘患者127例,男68例,女59例;成人92例,儿童35例;平均年龄(35±32)岁;单纯性便秘37例,感冒引起消化不良62例,腹部手术后遗症25例,其他3例.因甘露醇致腹泻时腹泻多为喷射状且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虚脱休克,故排除以下病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3岁以下小儿;年老体弱者;心脏病患者.

    作者:龙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部疾病曝光剂量差异分析

    现在各大医院已经在提高摄片质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曝光时的剂量,这样既能使机器得到更好的保养,更能减少患者在摄片时接受的剂量.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摄影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并按照防护水平优化原则(ALARA原则)进行.合理的曲线图可使操作更加方便易行.

    作者: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物诱发性心律失常,以抗心律失常药引起为常见,但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近年来报道的引起心律失常如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令人瞩目,虽然相对少见,然而一旦发生,后果多较严重.当发生TdP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晕厥、抽搐,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1、2].本文就抗感染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机制、危险因素、相关的抗感染药物、预防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杨恩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5.0%高于对照组的25.0%、7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配合卡托普利用于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育乐;郭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胫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胫腓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是四肢常见的骨折之一,约10%~15%[1],我院从2010年8月-2011年10月共收治15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普米克令舒、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普米克令舒、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普米克令舒混悬液、干扰素雾化吸入.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69.44%,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普米克令舒、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艳芳;林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后持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3.6%,MACE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且有效.

    作者:黄禄勇;李明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气分析对肺栓塞面积的鉴别价值

    目的 观察血气分析对肺栓塞(PE)面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E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非大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气分析可作为PE的筛选方法,在鉴别大面积和次大面积与非大面积PE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翔;明莫瑜;吴华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莲花口服液含量

    目的 建立金莲花口服液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大吸收波长,在大吸收波长处以芦丁为对照品测量吸光度制定标准曲线,并进行样品溶液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等.结果 精密度试验所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0.235、0.234、0.234、0.234、0.233,相对标准偏差(RSD)=0.30%,数据表明该试验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试验测定在0、5、10、15、20、25min时吸光度分别为0.249、0.249、0.248、0.245、0.245、0.244,RSD=0.83%,数据表明在25min内对待测物进行吸光度的测定是稳定的;重现性试验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12、0.411、0.413、0.407、0.407,RSD=0.69%,表示重现性良好;回收率试验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8.5%,RSD=0.56%;样品含量的测定测定的3种批号样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34mg/ml、0.412mg/ml、0.375mg/ml.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方便、准确可靠,可以用来测定金莲花口服液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

    作者:陈日檬;阮汉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胃黏膜缺血、胃酸过多有关,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渗血等,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1].

    作者:康海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强心汤联合西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强心汤治疗>80岁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心汤联合西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郭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患者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综合治疗分析

    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带来的问题往往是棘手的,甚至是致命的.由于排尿障碍,多数进入康复科的患者都在进行留置导尿,而膀胱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相当多的患者膀胱感染反复发生,难以控制.我科在处理SCI患者顽固膀胱感染及神经源性膀胱方面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凭;赵萌萌;厉翠珍;李敏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亢型房颤合并急性戊型肝炎1例临床护理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并发房颤,同时合并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目前国内外均少有报道,临床诊治困难,护理难度大.2010年8月我科成功诊治甲亢型房颤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患者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毛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7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AD)是由于主动脉中层滋养血管的破裂,即随着管壁内血肿的形成,局部出血,然后继发内膜破裂,造成内膜撕裂.AD可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预后凶险.临床尽快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本文误诊7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红艳;赵凤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患儿1例的急救与护理

    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常会并发脑疝,如果观察病情不及时,且延误了急救的佳时机,预后很差,甚至死亡.超早期清除血肿,预防和解除脑疝是临床救治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关键.我科于2010年7月成功救治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患儿1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牙垫辅助新胃管插管方法分析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使喉部肌肉闭合不全,舌部、咽部肌肉麻痹,咽蠕动减弱[1],患者不能正常饮水、进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脱水、体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严重后果[2].临床上常给患者行胃管插管鼻饲,既能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又能预防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但患者吞咽功能差,不能很好的配合,且又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因此导致插管困难,需反复插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可能导致插管失败.我科对36例患者采用新的胃管插管方法,大大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插管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志玲;宋文红;张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对策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加上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救治困难,疗效欠佳.为了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对我科60例6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护理对策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角蛋白14和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9(K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的K14、K19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K19主要表达基底层,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K19表达减弱;在银屑病皮损区,全层均无K19的表达.K14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银屑病皮损区,K14表达增强,呈全层表达.结论 K19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它的低表达也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K14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角化.

    作者:郝小军;高顺强;李真;邢文晓;李文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