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静;孟宪涛
经皮椎体成形术于1987年首次报道应用于治疗第2颈椎椎体血管瘤[1].随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骨质疏松、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性肿瘤等非感染疾病中的疼痛缓解效果满意,尤其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病例中,疗效显著.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完成椎体成形术1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仁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放射治疗是指放射线在人体内能量传递,从而将癌细胞杀死,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肿瘤通过放疗可以达到根治目的,但放射线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组织,产生全身或局部的不良反应.为了既保证疗效,又降低不良反应,良好的心态对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邢楠楠;高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41岁,诊断为尿路感染,于2011年9月23日入院治疗.否认家族药物过敏史,既往药物过敏史不祥.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立健舒,深圳立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理盐水50ml(皮试阴性)静脉滴注.于26日凌晨2点许,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约10min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继而出现面色潮红,神情烦躁,大声叫喊,全身未见皮疹,无瘙痒.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BP 76/46mm Hg(1mm Hg=0.133kPa),HR 70~80次/min,血氧饱和度85%~99%.
作者:黄艳飞;韦凤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9%、94.7%,高于对照组的40.6%、75.0%;且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费用低廉.
作者:林多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氟喹诺酮类以其优越的抗菌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成为开发品种较多和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加以注意预防.
作者:刘小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Ⅱ~Ⅲ级稳定期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痰量、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完成全部治疗.治疗组治疗后24h痰量、呼吸困难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安全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笔者通过对近年国内外5种口服降糖药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1 二甲双胍本品通过减少基础肝糖原合成的水平,从而降低空腹血糖(FPG),并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控制餐后血糖.
作者:蒋皎如;胡瑞钺;田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用于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54例初始失败的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7例.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A组加用胶体果胶铋,B组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观察并比较2组Hp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80.52%和7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9%,低于A组的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Hp感染,并且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周晓娜;常丽丽;吴彦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作者:郑兰;汪洁;钟辉;金水忠;顾其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管理屏障在输液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标准.方法 运用管理屏障对输液泵进行多重管理,并对200名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屏障前、后各项操作及维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0名护士管理屏障实施后对输液泵的各项操作及维护正确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管理屏障能提高输液泵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飞;吴寅;李宁;刘福臣;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妇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图像的典型特征,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绝经后出血(PMB)是指绝经1年以后出现的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约60%的绝经后妇女罹患此病[1].为探讨PMB病因及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门诊及住院PMB患者27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佩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且尿微量白蛋白(mAL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和C组34例.A组给予缬沙坦口服,B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C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mALB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且mALB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效果.
作者:陈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剖宫产是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是产科大的手术,做好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现将笔者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例1.患者,31岁,主因停经38d,阴道少量出血2d入院.B型超声示宫腔分离7mm,子宫下段切口下方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16mm×6mm,内未见胎芽.提示: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宫腔积血.入院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及米非司酮口服,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逐渐下降,复查B型超声示孕囊周围血供不丰富,遂在B型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术后继续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作者:潘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群众突发危重疾病时,应尽早、尽快地实施早期救治.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就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1].
作者:纪家宁;黄庆文;姚盛思;程洲全;陆仙莆;梁凯琴;蒙建泓;吴启亮;陈启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全部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5月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376张)中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抗生素、肌肉松弛剂和植物制剂;2011年5月的处方中(415张)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植物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结论 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樊晖晖;王子玉;曹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收集到的该院2011年91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915例患者中男406例(44.37%),女509例(55.63%);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285例(31.15%);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799例(87.32%),口服给药次之为93例(10.1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为346例(37.81%),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00例(10.93%),第3位是中药注射剂95例(10.38%).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为328例(35.85%)、290例(31.69%).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作者:胡燕;肖锋;杜长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7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40mg、奥美拉唑40mg、雷尼替丁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阿莫西林0.5g和甲硝唑0.4g分次口服.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高于C组的64%,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治疗方案优.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佳用药方案.
作者:吴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出血以外的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出血者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急诊胃镜止血、抑酸药物、止血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其中急诊胃镜止血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我科应用急诊胃镜对30例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诊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立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