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浅析

范本冲

关键词:中药, 西药, 联用, 分析
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已十分普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不良反应,对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具有明显效果.然而由于目前很多中药的药物活性物质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盲目进行中西药联用,可使药效降低、消失,不良反应增加,引起药源性疾病,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就中西药合理联用作一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病情得不到好转或疗效不持久.笔者通过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在增加,发病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二便不能自理及智障等后遗症.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宫颈Bishop评分将足月妊娠且存在引产指征的产妇240例分为观察A、B、C组(各40例)和对照组A、B、C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各组分娩方式、用药至临产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产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A组和B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和分娩时间均优于对照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C组与对照C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和分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符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月经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因素、饮食、精神因素有关.大部分月经期头痛加重,每月发作≥1次,或月经期发作,或月经前1~7d发作,或月经后1~2d发作,即为月经性偏头痛.狭义的月经性偏头痛指患者头痛发作只在月经期发生,其他时间不出现头痛[1].约50%女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和月经存在相关性[2].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穴位注射用于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足三里穴位注射在中毒患者洗胃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中毒实施洗胃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在洗胃前给予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洗胃法.对2组洗胃过程中呕吐、呛咳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及洗胃液量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呕吐、呛咳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洗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洗胃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可有效减轻洗胃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改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尿潴留时,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荣;李金凤;关兰荣;孟宪涛;李玉芳;周爱玲;王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急救及防控措施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革兰氏阴性杆菌组成的对人和动物均能致病的菌群,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常见[1].其发病率高,在食物中毒各类原因中居首位,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中毒症状、中毒急救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王士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拟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住院患者30例分为A、B、C组各10例.A、B、C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10、0.15、0.20mg/kg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宫缩、体动、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组麻醉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总用量、宫缩痛、体动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0.20mg/kg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综合临床效果佳.

    作者:陈文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方麻黄碱滴鼻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介绍复方麻黄碱滴鼻剂的制备,并建立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采用微生物浊度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的含量.结果 本品的3种组分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微生物浊度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结论 本法制备的复方麻黄碱滴鼻液pH值符合鼻腔给药标准,对黏膜无刺激性,稳定性好,可用于临床.

    作者:赵媛媛;刘拴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均以5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和白细胞升高复常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1.58%;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扁桃体肿大复常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白细胞升高复常率分别为87.10%、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娇;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流行性腮腺炎112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其突出症状.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现将我科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白如霞;胡正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肝病合并产后出血14例护理体会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凝血机制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8-2011年共救治慢性重度肝炎并产后大出血患者14例,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汉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四肢浅表静脉不易观察和触摸到的危急重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改良组采用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比较2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时间.结果 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2min穿刺成功率为87.5%,高于传统组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可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西平;吴明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维生素E的抗氧化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以老年痴呆为特点的基础疾病,全球大概有2000万~3000万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疾病逐渐成为医学和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1].AD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记忆衰退、认知缺损及个性改变.组织病理学显示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病理改变:(1)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与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2)神经细胞内tau蛋白高度磷酸化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2].氧化应激在AD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而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否阻止疾病病程的进展尚未得到共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鹤;向田;解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作者:郑兰;汪洁;钟辉;金水忠;顾其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诊胃镜用于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出血以外的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出血者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急诊胃镜止血、抑酸药物、止血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其中急诊胃镜止血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我科应用急诊胃镜对30例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诊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立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质量调查,掌握不合理用药情况,以督促医师提高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6月门诊处方3748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学知识、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88张,占所查处方总数的5.02%,存在问题245处,包括选药、配伍、用量、用法不合理及处方书写不规范.结论 需进一步加大对处方的管理力度,处方审核对合理用药意义重大,更需加大力度.

    作者:吴淑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84例临床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或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咯痰或气喘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早期症状轻微,晚期炎性反应加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本文旨在通过分析8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铭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用药咨询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用药咨询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有关用药咨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该院就诊患者中,≥61岁老年人咨询人次多占27.8%,其次是中青年及小儿比较多,分别占25.7%、24.8%.咨询对象以患者或家属咨询人次多,咨询内容广泛,以药物一般知识多.结论 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是提高药学服务技术含量的有效途径.加强临床药师培训,配备必要的医药学工具书及计算机用药查询系统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李飞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沧州地区172例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食物不耐受儿童的临床表现,并对各种临床表现之间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为儿童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寻找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出172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即食物不耐受),结合其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2例患儿食物不耐受临床表现由高到低为慢性咳嗽28例(16.28%)、慢性腹泻25例(14.53%)、厌食22例(12.79%)、过敏性紫癜17例(9.88%)、身高体质量增长缓慢14例(8.14%)、荨麻疹13例(7.56%)、反复腹痛12例(6.98%)、便秘8例(4.65%)、偏头痛8例(4.65%)、恶心呕吐7例(4.07%)、关节痛7例(4.07%)、注意力不集中5例(2.91%)、睡眠障碍4例(2.33%)、磨牙2例(1.16%).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居前3位的为鸡蛋、牛奶、鳕鱼.5个月~3岁患儿对鸡蛋、牛奶不耐受率高于4~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对儿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判定人体是否对食物产生了不耐受,从而找出疾病或症状的真正病因,为临床上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洁;赵玉岐;张永菊;张西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