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肖锋;杜长斌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Ⅱ~Ⅲ级稳定期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痰量、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完成全部治疗.治疗组治疗后24h痰量、呼吸困难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安全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作者:郑兰;汪洁;钟辉;金水忠;顾其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主诉:心悸、手颤、体质量下降1年,间歇发作性意识障碍1个月,于2009年6月10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心悸、手颤、颈粗、体质量下降,在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被诊断为Graves病,给予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2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遂自行停药.入院前2个月因上述症状再发,自服甲巯咪唑1个月后症状减轻.2009年5月10日上午11∶ 00,因无明显诱出现心悸、出冷汗伴饥饿感,随之意识不清,不伴抽搐或二便失禁.同事给予冰棍1支,约0.5h后神志转清,未行诊治.5月17日早晨空腹时又类似发作1次.
作者:丁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腔镜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表现出较为重要的作用.笔者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将输尿管镜技术应用于400例泌尿系疾病的诊治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于1987年首次报道应用于治疗第2颈椎椎体血管瘤[1].随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骨质疏松、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性肿瘤等非感染疾病中的疼痛缓解效果满意,尤其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病例中,疗效显著.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完成椎体成形术1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仁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拟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住院患者30例分为A、B、C组各10例.A、B、C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10、0.15、0.20mg/kg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宫缩、体动、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组麻醉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总用量、宫缩痛、体动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0.20mg/kg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综合临床效果佳.
作者:陈文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哮喘规范化治疗及教育和管理的加强,哮喘持续状态已相对少见.而危重型哮喘却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严重喘憋,广泛细支气管强烈痉挛,哮鸣音可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病情进展迅速,常并发严重意识障碍及心脏、呼吸骤停而死亡[1].此类患者往往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我科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型哮喘,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元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科于2011年3月收治1位多囊肾、肾衰竭患者,因左手手背血肿给予95%酒精持续湿敷5h以上,致手掌皮肤损伤,后经及时、积极的治疗与护理,皮肤损伤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2、4、6周末BRMS评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敏;王慢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抗结核药物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以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因抗结核药物所致重症肝炎患者8例,笔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涂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收集到的该院2011年91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915例患者中男406例(44.37%),女509例(55.63%);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285例(31.15%);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799例(87.32%),口服给药次之为93例(10.1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为346例(37.81%),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00例(10.93%),第3位是中药注射剂95例(10.38%).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为328例(35.85%)、290例(31.69%).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作者:胡燕;肖锋;杜长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500ml[1],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现将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闫胜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均以5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和白细胞升高复常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1.58%;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扁桃体肿大复常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白细胞升高复常率分别为87.10%、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娇;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EPDS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8、42d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粉碎性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关节内骨折,其治疗要求关节面平整,方法颇多.我院采用双钢丝环扎固定的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金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精神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精神科安全护理永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既不能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能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甚至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因此,精神科安全护理不仅影响到患者能否有效获得各种治疗和护理,同时对于如何预防意外事件,保证患者安全及为患者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杜绝或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苗新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群众突发危重疾病时,应尽早、尽快地实施早期救治.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就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1].
作者:纪家宁;黄庆文;姚盛思;程洲全;陆仙莆;梁凯琴;蒙建泓;吴启亮;陈启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对10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2型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2-SC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自我管理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总体自我管理得分为84.56分,其中遵医嘱服药和饮食控制得分相对较高,而监测血糖和足部护理得分较低.饮食控制、监测血糖与正性因子及遵医嘱服药、高低血糖处理与负性因子均呈负相关,其中高低血糖处理与负性因子的负性相关程度高,遵医嘱服药次之;高低血糖处理、遵医嘱服药与正性因子正相关程度较高.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偏下水平,不够理想.护理工作者应针对个体差异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陈璐;唐浪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80%发生在产后2h内,而引起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此对于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大出血采取安全、迅速、有效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医院使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有时效果欠佳[1].我院2007年8月-2011年3月采用卡孕栓肛塞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233例,疗效较好,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晓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该院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8年和2003年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各7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用药,并对预防感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不同用药后术后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倡围手术期用药,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作者:章文;王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