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正芬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75%;主要发生在2个年龄段,即6~10岁和40~69岁.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易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达临床愈合;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就可造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固定均难以维持其足够的稳定性.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对患肢的功能要求并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而非仅着重于解剖复位和过度的功能恢复.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止早孕的方法很多,有单纯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视人工流产、无痛人工流产、微创无痛可视人工流产等.流产是妇产科一种常见手术,如何减轻患者的负担、痛苦和风险,值得妇产科医师不断探索.随着避孕失败的不断增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的药物流产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优势是痛苦小,但出血时间长,不全流产率高.
作者:史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腹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确诊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应用腹腔镜,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确诊率,出血量少,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作者:黎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9例稽留流产患者分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口服,根据判断情况给予清宫术;对照组给予己稀雌酚片口服后再行清宫术.观察2组流产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治疗组流产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阴道出血量为(40.11±7.84)ml少于对照组的(83.46±11.58)ml,手术时间为(3.84±1.12)min短于对照组的(7.69±2.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将PCOS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2组均给予促排卵、改善激素水平、手术等治疗,治疗组并配合膈下逐瘀汤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调节激素水平、手术等配合膈下逐瘀汤治疗PCO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心理因素与健康息息相关,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处于分娩时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1].为减少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在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清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健康初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各50例.2组于产后6~8周进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评估和盆底功能张力的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剖宫产组发生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轻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张力测定5项指标均轻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较剖宫产损伤更大,但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
作者:李娜;李银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老年人因身体协调性及稳定性下降,骨质疏松变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骨折.而骨折后如采用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的尽早康复;而围术期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海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足月妊娠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比较2组宫缩情况、引产成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53.3%,剖宫产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轩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晚期肺癌患者伴随着呼吸功能的逐渐减退,饱尝病痛的折磨,常出现焦虑、恐惧、易怒、失眠、自杀倾向等心理反应.我院对56例肺癌晚期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实施自控镇痛术(PCA)、帮助患者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等措施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共4周;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一个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医学检验数据,这些数据成为组成医院的医疗与行政两大类信息的数据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准确、及时、动态地提供这些信息给相应的医疗及管理层,已成为医院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室自动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如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均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中较为常见的肿瘤,在基层医院中多以超声为首选检查手段.我院自2004-2010年,应用经腹超声诊断膀胱肿瘤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通过22例膀胱肿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现对我科88例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宋克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明竹欣)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G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明竹欣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对照组单用明竹欣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明竹欣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GH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危重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危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联合地西泮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改善血压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危重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较为适宜的降压方案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者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新药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因此如何有选择、有针对性引进新药,是医院药剂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序、合理、及时地引进,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无疑大有益处.反之,盲目无章地引进,不仅大量占用资金、造成滥用药物的不合理现象,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部分厂商代表采用不正当手段诱导临床盲目审购新药,到病房搞促销等不正常现象,严重干扰了医院的声誉[1].
作者:刘明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1],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将能提高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肖果;常慧丽;赵素霞;解晓彦;刘素霞;房黎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尺桡骨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愈率、治愈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解剖复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功能复位.结论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大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