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许标田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以往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分析

    目的 对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进行密切地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入院48h内每隔15~30min观察1次,观察项目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骨窗张力、神经系统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我们早期发现13例迟发性血肿,由于确诊和手术及时,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结论 经CT扫描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血肿大部分出现于急性血肿的对侧,此结论可在临床上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周世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基础疾病,研究甲氨蝶呤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TG组以及OG组,每组各51例.OG组服用甲氨蝶呤,TG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疗程为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叶酸可以减少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两者可以联合使用.

    作者:高素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普外科手术后肠胃减压不适症及护理

    目的 对于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恢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对其在术后胃肠减压期间的不适应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主要的不适应证有咽喉部不适(100%)、痰液排出困难(97.9%)、口干口渴(73.9%),睡眠不好(51.0%)、恶心呕吐(12.5%),针对上述不适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的不适应证状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其不适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春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消炎痛栓或复方氨基比林针等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d,连用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或下降,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魏志平;应荣彪;李建军;胡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RP和IL-10水平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RP和IL-10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25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CRP和IL-10水平.结果 血清CRP水平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和CRP均是介导COPD和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志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与误区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二百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作者:宋文颖;郝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采用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本组198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为5~100min,其中单发在5~30min,多发肿瘤在25~10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1例发生术中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较好办法,值得推广.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地高辛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地高辛联合呋塞米维护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收集2009-2011年我院门诊或入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常规给予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基础上采用地高辛与呋塞米联合维护治疗患者60例,其中在院24例,门诊36例,联合使用疗程均在7d以上,分析地高辛与呋塞米联合维护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 地高辛0.125mg联合呋塞米20mg隔日1次口服维护治疗方式洋地黄中毒发生率、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低;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75.0%.结论 小剂量地高辛联合呋塞米隔日使用维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宋敏;陈刚;李耀军;谭顺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选择从2010年2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和非规范组,非规范组进行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和管理措施,规范组在非规范组基础上,采取以下规范化管理手段,观察两组患者空腹与早餐后2h血糖、HbA1c、BMI、规律服药率和糖尿病知识普及率与年均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与早餐后2h血糖、HbA1c、BMI、规律服药率和糖尿病知识普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进行规范管理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指标均显著优于非规范组.而年均治疗治疗费用,规范组少于非规范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能提高治疗临床效果和降低治疗成本,适合作为基层医院与社区单位的基础性预防干预手段.

    作者:李青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合理应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合理应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使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患者100例,观察疗效.结果 在这100例患者中,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其中少尿2例,血尿1例,蛋白尿2例,镜下红细胞1例.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停止使用甘露醇,给予及时纠正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在临床使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滴速、配伍以及间隔时间,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王忠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左旋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隙镇痛的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用左旋布比卡因PCEA,(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用罗哌卡因PCEA,用双盲法对比观察接泵后4、8、12h、各时点VAS评分及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病例数、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D)比值在1~2范围内的病例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作者:杨明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人合理用药分析

    本研究针对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和药物治疗中的潜在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以236例部队离退休老干部为代表性研究样本,探讨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在老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的特殊性,指出用药途径、剂量应结合临床合理实施,减少药物滥用和药品浪费,维护广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综合样本分析结果,提出了老年人合理用药的5项基本原则,并对具体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作者:殷明;许萍;潘雅东;汤远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沙格雷酯治疗外周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发生在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与两髂总动脉者称为Leriche综合征.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精密输液器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采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50例)使用普通过滤输液器,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4%,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结论 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

    作者:王佩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

    运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临证治疗: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治宜育阴潜阳,柔肝息风;脚后跟痛证属肾精不足,治宜补益肾精;糖尿病证属肾阴亏虚,治宜滋阴固肾;痛风,证属脾肾两虚,湿热夹杂,治宜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作者:何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保妇康栓阴道用药不良反应六例报告

    保妇康栓为近几年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常用药物[1],2006-2010年用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妇康栓(生产批号:060103;071012;090325),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000余例,发现6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盐酸川穹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川穹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和复方甘草酸苷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川穹嗪8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均戒酒且不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TBIL、ALT、AST、GG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川穹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作者:孙伟大;张亮;张施工;王绍玲;孙思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浅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及如何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制定安全防护行为和办法,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教育,抓落实并强制执行.结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觉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引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制度是防止职业暴露引发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曾广花;徐菊香;李林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近视性屈光参差光学镜片矫正及其视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患者对光学镜片矫正的耐受程度,寻找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佳配镜方式.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14岁为第1组,14~18岁为第2组,19~40岁为第3组,41~48岁为第4组.测定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佳矫正视力,比较不同年龄阶段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的双眼视功能、远近水平眼位的变化.结果 1年后复查,第1组患者双眼视功能、远近水平眼位在正常范围内;第2组患者13例双眼视功能正常,双眼视功能异常3例;16例的远近水平眼位在正常范围内;第3组1例有戴镜史者可以接受屈光度全部矫正,视力达到1.0,7例无戴镜史者不能适应屈光度全部矫正,戴镜后矫正视力不理想,双眼视功能异常,远近均为外隐斜;第四组患者均不能适应屈光度全部矫正,戴镜后矫正视力视力很不理想,双眼视功能异常,远近均为外隐斜.结论 (1)矫正效果与年龄呈负相关.(2)视力与视功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3)不同年龄阶段屈光参差患者的佳佩带方式不同.

    作者:刘意;孟令杰;马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的帮助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孕妇为对象,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GDM孕妇在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行为改变状况.结果 教育后孕妇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教育前后比较,知识掌握率和血糖监测值(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后孕妇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按时检测血糖和体治疗.结论 GDM孕妇接受系统健康教育以后,对待GDM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改变.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孕妇与胎儿的健康,值得提倡和坚持.

    作者:王燕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