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小红

关键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护理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1].病情快时可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避免UAP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我院2011年5~10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现将其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斯的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97例分析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 ~8h,膀胱内有尿不能自行排出或不能完全排净[1].2010年11月- 2012年1月,我科应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联合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9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产后尿潴留产妇97例,年龄21 ~41岁,中位年龄26.7岁,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19例.分娩状态顺产5例,会阴侧切69例,剖宫产23例,尿潴留时间均>8h,有强烈的尿意感,下腹部饱胀却不能自行排尿.

    作者:傅洪英;郑振菊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肌张力障碍( dystonia,Dyst.)也称肌张力不全或肌紧张异常.肌张力障碍是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的异常姿势或运动,可伴有疼痛.常间歇发作,可伴发舞蹈动作和其他异常运动.肌张力障碍运动和姿势为:局限于身体的一个部位(如上肢)即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扩展到身体至少两个部位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扩展到整个四肢和中线肌肉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局限于颈部或背部即中线结构肌张力障碍;局限于同侧身体两个以上部位半侧肌张力障碍.

    作者:高新;张永红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多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静脉壁损伤等原因所致,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的肺栓塞(PE)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治疗手段较多,治疗模式和适应证各异.笔者采用血栓碎吸及溶栓术治疗严重急性LEDVT患者126例,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伟;李小静;潘晓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新上岗护士减少工作中差错的体会

    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使命.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实践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上岗护士由于护理技术不精湛和工作经验缺乏,往往会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

    作者:王海梅;张帅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比阿培南联用丙戊酸钠致癫痫样发作1例

    患者,男,38岁.2012年2月12日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h,伴头痛、头晕”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当时无昏迷,感头痛、头晕,较剧,被人急诊送来本院,查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内血肿,故收住入院作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无再昏迷,无耳鼻流血,无肢体抽搐及两便失禁,有恶心、呕吐多次,为胃内容物,无呼吸困难.既往体健.查体:T 37℃,P 80次/min,R 18次/min,BP 200/140mm Hg.神志朦胧,痛苦面容,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抬入病房,查体合作.

    作者:梁旭东;汪宇;陆敏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钾31例临床分析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 2011年11月诊治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钾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旨在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钾的认识,探讨积极的防治措施,提高心力衰竭治疗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8 ~ 86岁,中位年龄68.4岁,病程2~19月,平均7.8月,病因分类: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心肌梗死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脏病2例,合并房颤12例,糖尿病8例,肺部感染10例,NYHA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3例.

    作者:王礼中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及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泼尼松,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止疱、脱痂及全病程方面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中断治疗,均未发生疱疹播散.结论 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志兰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丹参多酚酸盐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丹参多酚酸盐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ACEI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均连续治疗15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67%;2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丹参多酚酸盐和ACEI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丹参多酚酸盐的疗效优于ACEI,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代薪;谢利海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头孢呋辛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以2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的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6±1.4)d、(3.4±1.8)d、(4.9±2.5)d,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为(3.8±1.7)d、(4.9±2.6)d、(6.7±3.1)d,总有效率为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头孢呋辛给药,此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于海英;任晶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冠心病的运动疗法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78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个体化运动疗法,在运动治疗前后采用SF-36简明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运动治疗后,患者的活力/精力、综合健康情况评分高于运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腰椎小关节错位与腰腿痛

    在日常生括中,人们认为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但往往忽视腰椎关节错位这重要原因.腰椎关节错位很小,但时间长了,错位的关节长期压迫神经,就会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腰骶丛神经受压迫的症状.从临床上看,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出现关节错位有关.

    作者:高田军;王友明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遗尿症患儿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遗尿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脾肾两虚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缩泉丸治疗,2组均同时结合排尿训练和心理暗示疗法.治疗2周后对2组患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78.1%;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8.1%;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2%;治疗观察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肾健脾方治疗小儿脾肾两虚型遗尿症,不仅能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而且能减少复发.

    作者:苏玲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4例

    本文报道4例均为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低,比较容易被忽视,也容易与普通药物性肝炎混淆.应重视这一类型的药物性肝损害,尽量避免严重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刘淼;吴荣荣;曹明雪;刘峰群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猪肉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NPLC).方法 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和0.2%三乙胺去离子水;紫外检测波长:255nm;流速:0.8ml/min;柱温:30℃.结果 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尼辛葡甲胺的检出限依次为5 μg/kg、10μg/kg、5 μg/kg、5 μg/kg;定量限依次为15 μg/kg、30μg,/kg、15μg/kg、15 μg/kg;平均回收率为64%~99.7%,日内标准差<10%,日间标准差<15%;定量标准曲方程和相关系数线分别为:Y=92342X - 3988,R2=0.9995;Y=57334X - 2352,R2=0.9999;Y=62622X - 789,R2=0.9996;Y=73657X - 5443,R2=0.9994.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猪肉中4种非甾体抗炎药的HPLC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等结果较好.

    作者:何苗;马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药物化学教学研究

    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药学专业必修课,涉及到药理学、生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等专业,特别是与有机化学、药理学联系更加紧密.而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有机化学是其学习药物化学的软肋,因为药学专业用的有机化学有许多内容并未涉及,此外药物化学各个章节中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1].教师则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填鸭式教育,学生只能以记忆为主,来不及吸收和消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和初步探索.

    作者:曹轩;唐国涛;彭翔;喻翠云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进展

    过敏性紫癜( 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Henoch-Schonlein purpura,是一种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由于本病临床以皮肤受累常见,表现皮下出血点和紫癜,病因有可能与过敏和变态反应有关,因此被命名为过敏性紫癜.本病以几童及青少年为多见,10岁以下患几占75%,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居多.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特异性治疗方案,且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病例尤其是轻症常呈自行缓解过程[1].急性期宜适当休息,尽可能找出可疑的过敏原并予去除,消除感染灶,停用可疑食物或药物;对胃肠道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禁食、输液、密切观察;警惕外科并发症的出现,除应用抗组胺药、H2受体拮抗剂外,还应及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激素能减轻肠壁水肿、出血,对缓解和控制关节症状、腹痛及胃肠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殷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发生霍纳综合征1例

    患者,女,25岁,身高162cm,体质量74kg,孕1产0孕40周,因胎儿宫内窘迫于急诊下行剖宫术.入手术室后监测Bp123/78mm Hg,HR 88次/min,RR 18次/min,Sp02 98%,开通静脉给予吸氧,取左侧卧位于L2~3间隙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抽吸无脑脊液及血液后给予1.6%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5 min后无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又注入2%利多卡因10ml,10min后患者自述右眼部不适,查体发现患者右侧面部潮红,右眼睑下垂,同侧瞳孔缩小,眼结膜充血,左侧正常.

    作者:张霞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全程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的一类疾病[1],临床上常伴有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因素使COPD呈上升趋势.大多COPD患者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健康预防知识,特对COPD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绪荣;安淑霞;陈雪芹;郭彦菊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环氧化酶-2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侵袭性垂体瘤3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28例中的COX-2、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COX-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和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91.7%,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10.7%、57.1%;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和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6.1%,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14.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OX-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MMP-9对侵袭性垂体瘤生长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并相互促进.

    作者:董晓辉;王春生 刊期: 2012年第26期

  • 维生素B2的临床新用途

    维生素B2称核黄素,主要存在于酵母、芹菜、乳类、心肝及其他肉类之中.维生素B2为黄酶的辅酶成分,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发生递氧的作用,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缺乏时引起代谢障碍,皮肤、黏膜产生炎症损害,表现为口角炎、角膜炎、结膜炎、阴囊炎等.故临床主要用于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视网膜炎、视神经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根据其药理作用特点,近几年来人们又用其治疗以下疾病.

    作者:杜凡荣 刊期: 2012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