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我科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及测定6min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 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增加78m,对照组增加45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虽临床疗效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
作者:冷文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地塞米松注射液使用情况,为我院门诊合理使用地塞米松提出指导建议.方法 抽查我院门诊静脉注射处方共3204张,对所有使用地塞米松的病例从年龄组用药、诊断用药等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地塞米松注射液使用对象,使用方法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应加强地塞米松注射液在门诊合理使用管理.
作者:田少雄;林岱;郭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有所下降;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药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列抗菌药物的前3位;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庆大霉素片分列DDDs排序首位.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用药档次偏高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覃英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陈醒民;蔡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在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典型的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推拿正骨手法治疗总有效率92.8%.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0 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3例,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监测病情、预见性护理、康复指导.结果 4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经过1~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治愈1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结论 护士这对老年患者多细心、耐性、和蔼的对待并护理,让患者感觉亲切,针对可能并发的情况,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途径应用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通过手背静脉和正中静脉推注不同剂量三磷腺苷治疗PSVT,通过监护,记录静推时间、转复时间、成功率、三磷腺苷剂量及副作用.结果 通过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推注三磷腺苷,静推时间分别为1.5~3.0s、1.0~1.5s,PSVT终止时间分别为(36.8±11.3)s、(29.5±9.9)s,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50.2±11.9)s、(39.5±9.5)s,用药剂量分别为18.7mg、13.2mg,成功率分别为77.4%、90.9%,副作用分别为45.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中静脉途径推注三磷腺苷治疗PSVT具有药时间短、起效快、转复率高、相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学智;张天顺;杨巧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约60%的急性肾衰竭与创伤和手术相关.因其起病急、发展快,延误诊治往往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ARF在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出现较少,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2月共收集2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6例发生ARF,现将6例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早期发现ARF,及时治疗.
作者:王文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由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序贯疗法)采用前5d雷贝拉唑(10mg,2次/d)+ 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雷贝拉唑(1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 克拉霉素(500mg,2次/d);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治疗10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按意向治疗(ITT)和试验方案 (PP) 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94.9%,而对照组分别为75.0%和78.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Hp根除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邵淑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引起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半途而废的原因,探讨提高慢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遵医行为的办法,更好地促进康复及预后.方法 治疗方案执行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应用α1-胸腺肽治疗13例,拉米夫定32例,阿德福韦5例.结果 25例按疗程正规用药,5例按医嘱用药中,19例自主停药,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9例停药者中,长者用药1年,短者仅为1个月.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抗乙肝的关键,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按疗程、按剂量抗病毒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菊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黄褐斑药理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黄褐斑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使用维生素C0.6g/d的基础上,治疗组37例,给予易善复胶囊6粒/d,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3丸/d,均分三次口服.30d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面部褐色斑片颜色与斑片面积和治疗前相比,均有变淡、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组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6,P<0.05).结论 易善复胶囊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作者:张民杰;杨敏;张宗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阿昔莫司)50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观察两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明显,联合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方法、影响诊断的因素和手术治疗的术式及结果.结果 术前确诊6例.左侧疝9例,右侧膈疝1例.治愈9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10.0%.结论 影响早期诊断因素有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合并伤、膈肌破裂程度、术中遗漏、术者经验等.钡餐动态X线胸腹联透在创伤性膈疝诊断中具价值.剖腹术是创伤性膈疝的首选手术方法.腹部切口的选择应为胸腹联合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高有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急救、心理、术前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疗效,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紧急救治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陈玲;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利福布汀的HPLC方法,并测定市售胶囊制剂中利福布汀的含量.方法 以Lichrospher100(RP-85.0μm×250mm)为分析柱,乙腈-甲醇-0.04mol/LKH2PO4(54:10:36,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5.0μl,254nm处紫外检测;对硝基苯酚为内标.结果 利福布汀在3.75~15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7),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为0.90%(n=6).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利福布汀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邢贞建;陶涛;李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1],防止药物资源浪费,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随机抽查我门诊部2008、2009、2010年共3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青年男性,23岁,主因外伤后头痛出血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步入急诊室.查体合作,双侧瞳孔左:右=4:4mm,光反射灵敏.心、肺、腹及四肢(-).外科:头枕部纵行头皮裂伤,长约4cm,深达帽状腱膜.急诊初步诊断:头皮裂伤.
作者:曾宪锋;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作者:姜天俊;张秀;范荣;谢杨新;赵鹏;张昕;李建静;聂为民;赵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0周妊娠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100例宫内妊娠10~2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第1、2天口服米非司酮,第3天加服米索前列醇.若米索前列醇给药四次后尚未排出者行钳刮术.结果 100例全部成功,其中91例为完全流产,9例为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无一例行钳刮术.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0~20周妊娠,可极大减少钳刮术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流产方法.
作者:孙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成功和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要求药流终止妊娠的721例早孕妇女进行调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析其与流产结局的关系.结果 全组对象完全流产者661例(占91.68%).流产次数越多、停经天数≥50d、胎囊大径线>25mm、后位子宫合并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者流产失败率增加;子宫位置、胚囊大小及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是影响药流结局的独立因素.结论 早孕妇女合并有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位子宫、胎囊大径线>25mm及停经天数≥50d者药流失败可能性较大.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