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潮;张启芬;吴丽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3-12月453份完整出院病历,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联合用药及合理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421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抗菌药物的品种达23种,主要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使用抗菌药物的421例患者中,单一抗菌药物治疗160例(38.0%),二联228例(54.2%),三联17例(4.0%),四联及以上16例(3.8%).421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有219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52 0%.结论 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仍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奉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职业相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重体力劳动职业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对照组选用麝香追风膏治疗.治疗后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愈显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重体力劳动职业相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72例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药品设备因素、患者和家属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 针对相应的风险提出对策,帮助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阮杏菲;钟华;邓建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于患处贴用奇正消痛贴膏.观察治疗前后肩部疼痛、压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痊愈20例(33.33%),显效26例(43 33%),有效10例(16.67%),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VAS、压疼、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较好.但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情况,治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作者:张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一清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ODS柱(Kromasil 250mm×4.6mm,5μm),DAD检测器;流动相:甲醇0.2mol/L磷酸水溶液(47:53),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 黄芩苷在0.08~0.40μ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实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2.56%(n=5).结论 本法操作简捷,结果 准确可靠,适用于一清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陆麟;陈晓春;蒯钰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奇正消痛贴膏止痛消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奇正消痛贴膏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乳胶剂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第2、4、6天治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症.
作者:王福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手部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3.5cm×2.5cm~5.5cm×3.5cm,皮瓣平均蒂长7cm.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需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拇指桡背侧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上肢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之一.
作者:刘伟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国家新医改政策明确了基层卫生院在初级医疗保健方面的任务,并逐步加强了对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然而,虽然硬件投入到位,但人的观念和技术水平未能相应提高,必然制约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就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存在潜在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隐患.近日,笔者通过对基层卫生院的调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现探讨如下.
作者:武爱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结肠癌性梗阻手术中应用吻合器的效果加以分析,了解其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33例结肠癌性梗阻患者,入院后行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准备后,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根据术前准备情况尽早手术.术中探明结肠癌梗阻部位,在患者能耐受手术的前提下,确定手术方法 及切除范围,采用吻合器吻合.结果 33例患者排空肠道内容物后,采用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无1例发生肠瘘.术后切口感染6例(18.18%),切口脂肪液化2例(6.06%),腹腔残余感染1例(3.03%),肺部感染2例(6.06%);平均住院19 7d.结论 恰当选择适应证,运用吻合器对结肠癌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崇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诺塞克)联合奥曲肽(善得定)辅治肝硬化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硬化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0.3U/min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诺塞克联合善得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输血量为(760±30)ml少于对照组的(1080±40)ml(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塞克联合善得定辅治肝硬化并胃底静脉典张破裂出血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玉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胃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与十二指肠断端有无癌细胞残存密切相关.幽门下切除十二指肠<3cm时,癌细胞残存达31.2%;切除十二指肠≥3cm时,十二指肠切除断端无癌细胞残存.结论 行胃窦癌根治术时,切除十二指肠尽可能≥3cm.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预防复发.
作者:蔡潇然;曾瑞曦;邓媚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剖宫产产后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钙剂,对照组术后使用缩宫素.观察术中和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及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可减少剖宫产术后24h及总出血量,能够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急诊药房服务于急症患者,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保证.急诊工作也体现出节奏快、压力大的特点,急诊科被称为医患纠纷的高发地带,发生在急诊药房的药患纠纷如处理不当,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治疗,还会干扰急诊药房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强化药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有效地避免药患纠纷,和谐药患关系.
作者:陈煜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口服,每天3次;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仅给予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天2次.2组均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病状缓解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率及Hp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均无不良反应产生.结论 庆大霉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林芬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柴振平;段江涛;郑淑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6-二氨基己酸/辅酶(脑活素)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精神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中风后伴有精神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氯氮平或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另加脑活素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9%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活素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精神失常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探讨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 (1)集体讲课.定期召集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授课式的讲解,课后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组织讨论,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及防病措施.(2)个别讲解.对个别文化层次低的患者,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逐个说明,直到完全理解为止.(3)图文宣传.建立社区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辅以插图,以加深认识.(4)建立疾病卡片.卡片上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服用的药物和急救措施.卡片和药物要随身携带,以预防发生意外时的抢救,争取时间,增加医院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地控制,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陈天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2000年1月-2003年9月我科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合整体护理模式对54例小切口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下肢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股骨骨折44例,胫骨骨折10例;新鲜骨折47例,陈旧骨折7例;粉碎骨折26例,斜形骨折20例,横形骨折8例;首次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者49例,其他固定失败5例(钢板固定失败3例,梅花型髓针固定失败者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小切口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作者:唐冬梅;宁春梅;刘永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卡托普利组另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缬沙坦治疗组另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一般生化常规及UAC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UACR、血BUN及Cr水平均降低(P<0.05);且卡托普利组治疗后血Cr水平为(58.76±13.28)μmol/L高于缬沙坦组的(47.46±17 29)μmol/L(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及缬沙坦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UACR,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冉群钗;夏碧桦;韩敏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