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春;郭建荣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麻醉时需要采用单肺通气以避免左侧正常通气的肺影响手术操作.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其麻醉处理也具有较大风险.我院2004年4月-2010年6月收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行腔内隔绝术,效果良好,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沈华春;郭建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不同采收期地耳草的色谱图.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 MS)技术对不同采收期地耳草进行分析,测定其色谱图.结果 不同采收期地耳草HPLC、HSGC MS色谱图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为确定地耳草的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顾国栋;刘训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射频热疗联合放化疗、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应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B组应用放化疗,C组应用单纯放疗.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尤传文;温林春;陆锡燕;刘金平;陈建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26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实施限制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必要时暂禁食;对照组不限制食物供给,比较2组患儿腹泻次数、尿量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限制高蛋白食物的供给,合理调配饮食,更有利于腹泻次数的减少及疾病的恢复.
作者:杨鸿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颈内静脉置管术能迅速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血液透析中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临时性血管通路[1].我科于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9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通过积极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新君;燕学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 280例体检者中,将212例>60岁老年人作为老年组,将68例40~59岁中青年人作为中青年组,观察2组血糖、肌酐、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生化指标特点为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比中青年对照组高,三酰甘油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改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该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数排序分析方法,结合年度销售金额及病历资料,对该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BV核苷类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使用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逐年降低,替比夫定用量有波动.DDDs排序,2009-2010年阿德福韦酯列均第1位,拉米夫定由2008年第1位降至第2位,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分列3、4位.结论该院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正逐渐规范,但其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作者:郭永谊;林子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患儿在家长的陪护下,因牙痛或牙外伤等症状来口腔科就诊时,对看到的一切,常常感到害怕和恐惧,有些患儿表现哭闹、不合作,给牙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帮助和管理好不合作的儿童克服看牙时的惧怕心理以及牙痛时选择镇静技术,就成了口腔科医师探讨解决的主要问题.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的适应力还较弱,易产生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治疗,现针对不同儿童行为所采用的管理和镇静技术探讨如下.
作者:祖力皮也木·阿布都热合曼;张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躁动不安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无行为自控能力,如果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误伤、坠床、拔管等,为加强对躁动患者的护理,现将患者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我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159例,现对躁动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雪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输卵管因素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25%~50%[1].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有10%~20%的患者存在输卵管近端阻塞,对此类患者进行输卵管的插管疏通是首选治疗方法[2].宫腔镜技术是用宫腔内镜直接观察宫腔内部结构和病变,并进行宫腔内治疗的一门技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在妇科检查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6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提高临床护士压疮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 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及压疮护理培训基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指导、个案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临床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得到更新,护理技能明显提高;培训后90名小组成员的知识问卷得分和操作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疮护理小组和压疮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士压疮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切实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周庆茹;李来友;李欣;王娇兰;康琳;宿桂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使用20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无影响.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化学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PICC导管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适应性运行质量管理的方法[2].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我科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的管理中,对于PICC留置者实施全程环节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我院2008-2010年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300份,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过程、用药情况、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300份病历中,使用合理136份(45.3%),使用不合理164份(54.7%).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用药品种不当、首次用药时间不适宜、疗程过长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建全与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铁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小儿患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小儿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成人患者.如何大限度地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小儿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监狱服刑人员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服刑人员2090名进行HIV 抗体筛查.结果 筛查出HIV感染者23例,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以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构成复杂,应积极防治艾滋病,以便有效遏制其传播.
作者:尤宜刚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Vitapex和氢氧化钙2种根充糊剂在成年患者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差别.方法 门诊41例成年患者共44颗根尖发育不全的恒牙,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为Vitapex组和氢氧化钙组各22颗.经根管预备,消毒后分别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两种根充糊剂进行根尖诱导,随访3年,比较2组疗效.结果 Vitapex组的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氢氧化钙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作者:温东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12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59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2年.观察2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LV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LVMI变化及2组治疗后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降压更有助于降低左室质量指数,从而改善高血压对心脏靶器官的损害作用.
作者:涂国胜;李鸣媛;陈图刚;方正旭;谭维羚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