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偏头痛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单侧,有报道6~12岁儿童偏头痛发病率约2%~5%[1],主要表现为严重或频繁的头痛发作,本病多发生于学龄期,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目前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儿童偏头痛本身的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忽视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导致治疗不当及疗效欠佳,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门诊治疗偏头痛患儿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所致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自2004年10月-2008年10月24例胆道结石所致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或延期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其中14例急诊手术,10例延期手术.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胆道结石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积极或延期手术治疗,结合积极综合治疗,是根本解决和治疗胰腺炎的佳方法.
作者:戴立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对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对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诺和龙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3个月,每个月都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用餐2h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用餐2h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诺和龙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的患者治疗期间部分出现了腹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诺和龙组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药物均有明显效果,诺和龙效果相对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镇永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部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特点,探讨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3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行常规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扫查,记录淋巴结形态、大小及数量,对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右中下腹淋巴结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儿童脐周淋巴结的比例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及纵径/横径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慧明;张丽范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钠在3种大输液中化学稳定性.方法 将阿莫西林钠分别加入到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中混合,在25℃恒温下放置.采用HPLC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的阿莫西林钠含量,同时观察混合液的外观、颗粒并测定pH值.结果 阿莫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无色透明,未检出颗粒,pH稳定,放置12h内含量降低较少.阿莫西林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 阿莫西林钠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配置使用.
作者:李丹;王佩贤;贺立泽;梅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老年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并手术治疗证实的89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为急性阑尾炎79例,术前诊断为腹痛待查,腹膜炎,而术后确诊为阑尾炎10例.并发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48例.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合并症较多,且合并症常表现为主要矛盾,对其应高度警惕,早诊断、早手术.
作者:刘中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对照组)和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联合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各组均予以常规保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氯基转移酶、CMV-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无效率为18.7%.对照组总有效率57%,无效率为43%.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挺;徐利;杨征;吴亚军;陈乐坤;甘凯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体会.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全程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一种常见类型,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突然摔倒、心悸、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等为特点.我科自2009-2010年采用钩活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桂忠诚;史加全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科105例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病人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在心理、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 经严密护理,患者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 认为术前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管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病人顺利康复的保证.本组105例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谢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因为其组织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期短等优点已非常普及.然而,腹腔镜手术时二氧化碳气腹可能引起一系列有害的生理变化,如气道压增高、高碳酸血症、心指数的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等[1].同时,实验研究表明,腹内压增高可引起内脏血流的下降.内脏区域灌注的下降,可引起组织低氧,出现无氧代谢和组织酸中毒[2].资料表明内脏区域长时间的低灌注与细菌转位、院内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3-5].本研究采用空气法胃张力测定以评估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内脏灌注的变化.
作者:陈日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可出现喉头水肿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笔者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此两种药物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的过敏史,护理人员在注射的过程中,特别是注射的初始阶段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以利于及时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力群;周国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治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腹腔镜术中需要充入CO2来建立气腹,近年来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而无气腹条件下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对气腹下手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和完善,它可以消除气腹对患者和操作的不利影响.
作者:李莉;黄华勇;谭俏菊;何姿;蒋民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II~III级年龄在78~92岁患者30例,每组各15例,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术前检查基本正常.RF组采用雷米芬太尼1.5~2.0μg/kg诱导后插管,维持以雷米芬太尼0.1~0.2μg·kg-1·min-1,异丙酚0.1mg·kg-1·min-1及合适的肌松(万可松).F组将雷米芬太尼改为芬太尼3~4μg/kg诱导插管,维持以0.05~0.08μg·kg-1·min-1其他不变.观察患者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切皮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脏指数(CI),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镇痛和不良及应等情况.结果 在诱导切皮到期间R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基本相同(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到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RF组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但RF组术后疼痛早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长时间静脉输注无蓄积作用,苏醒快,是适合高龄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建江;邓余湖;左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淋巴瘤以及胃肠道以外有关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1].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疗以上疾病的关键手段.目前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是公认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创方法的金标准.但是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如近期消化道出血、服用抑酸药、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等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有文献报道胃内酸化预处理可消除以上试验误差[2].因此,本研究观察老年患者胃内酸化预处理是否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穆标;刘之武;崔海沫;秦怡男;肖梦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对96例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6例患者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治疗后,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对9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时玉新;曾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在儿童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 组),另一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R组:予以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 60s内缓慢推注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和丙泊酚5mg·kg-1·h-1持续微泵输注,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2mg/kg;F组:予以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推注诱导,术中以丙泊酚8m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2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肠镜检查操作.监测操作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 值、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儿的体动率.结果 R组在睫毛反射消失和操作时SpO2下降较F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操作检查时,F组血压、心率升高较R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F组诱导时间和术中体动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F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两组相比较,R组比F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微泵输入可安全应用于儿童肠镜检查.
作者:刘艳辉;邝小华;谢观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对1例儿科门诊婴儿就诊过程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家长、医生、医院在患儿就医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并呼吁关注儿童用药,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根据患儿杨某2011年5月12日-2011年6月3日在我院就诊的16张电子处方信息,并与患儿家长交流,对患儿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愿让患儿住院实施规范治疗,频繁更换医生,造成患儿治疗不连续、不规范,用药变更频繁,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患者缺少就医常识,医生过于偏重个人用药经验,医院在患者IC就诊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够,儿童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作者:张传军;冯建忠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手术方法对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周礼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泌尿外科病种多,主要包括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尿道、阴茎、阴囊等各器官疾病,手术有常见经典手术和较成熟的新开展的手术,以及腔道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肠道和大网膜手术等.有些疾病部位更是难以启齿,再加上得知自己需要手术治疗时,心情紧张焦虑难以避免,往往出现血压不稳,内分泌失调,易激动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变化.这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更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放弃治疗.因此,必须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方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本研究就此表达一些心理护理的见解.
作者:付洁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