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及意义

詹静;冯剑颖;谷志远;刘丽;吴刚

关键词:下颌前导, 核心结合因子α1, 软骨内骨化, 髁突软骨, 改建
摘要:目的:探讨兔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每天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分别在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组织内Cbfα1的分布和表达变化,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fα1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Cbfα1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各层Cbfα1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4周过渡层、肥大层和钙化层的表达均为明显,分别是71.00±1.52,50.00±0.75和82.00±0.39.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Cbfα1的动态变化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地区汉族正常(牙合)少年儿童牙颌颅面特点的研究

    目的:建立山东地区汉族少年儿童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和标准差,分析其牙颌颅面形态特征,并建立面型模板.方法:选择156例山东籍8~15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分为替牙期组和恒牙初期组.用WinCeph7.0进行图像处理和定点测量,选取38个硬组织标志点及118项硬组织项目,得出各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 进行男女之间、替牙期与恒牙初期之间两样本的t检验.结果:建立了山东地区汉族正常(牙合)少年儿童硬组织的X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和标准差,比较出性别差异,并建立了面型模板.结论:男性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前后面都有显著的生长,上颌向前下方生长明显,而下颌生长缓慢;女性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下颌生长明显,颏部前突.

    作者:潘淑勤;吴迪;魏志民;付传芸;王斌;贾珊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9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前准备和术后全麻护理、切口护理、营养护理、开口度康复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9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复位及固定效果良好.开口度平均从2.2cm提高到3.9cm.切口一期愈合率达99%.住院期间无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出院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和悲观的心理;伴发颅脑损伤者应严密观察生命指征的变化:开放性骨折患者,要积极止血、抗休克,严格控制切口感染,术后做好切口护理、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施宝美;杨庆福;周美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TGF-β1在氟中毒大鼠切牙牙髓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大鼠牙髓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组以20mg.kg-1.d-1氟化钠水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利用磨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过量氟对大鼠切牙形态及TGF-β1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大鼠切牙釉质牙本质生长线明显,球间牙本质增多,牙髓细胞及髓腔内侧牙本质TGF-β1表达显著弱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过量氟可抑制牙髓细胞表达TGF-β1,影响牙体硬组织的结构.

    作者:吴煜;何克新;杨亦萍;曹阳;梁志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几何模型的设计

    目的:利用国产CAD/CAM软件系统,通过对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探索开发适用于口腔修复专业义齿设计与数控加工制作的国产软件系统.方法:投影光栅测量法获取下颌KennedyⅡ类2亚类牙列缺损石 膏模型的点云数据,在国产CAD/CAM系统中,进行数据精简,并在此点云数据基础上,确立观测线和就位道.按照临床设计原则,分别构建卡环、支托、舌杆、加强网等支架各部件的组织面与磨光面,包括舌杆的半梨形截面、加强网的内外终止线和组织终止点等特征性结构的构建,完成支架的三维几何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成功建立了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几何模型.该模型可视性强,便于修改,支架与牙颌模型密合良好.模型的输出数据文件格式为STL,这种通用的传输格式有利于后续的计算机辅助制作.结论:基于国产CAD/CAM软件系统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几何模型的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吴琳;艾红军;吕培军;王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306例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病变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5年6月,收治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患儿306例(385个病变),男123例,女183例,男女比为1:1.49;年龄1个月~12岁,其中6个月以内172例,占56.21%.采用PYM病变内注射治疗,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0.5~8.5a随访,治愈156例(50.98%),基本治愈116例(37.91%),好转34例(11.11%).治愈和基本治愈272例,占88.89%,有效率为100%.结论:PYM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疗效高,疗程较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寿柏泉;寿卫东;杨震;孟昭业;张森林;曹罡;董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共生菌和致病性口腔念珠菌耐药性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比较共生菌、致病性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及对3种抗真菌药氟康唑、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菌株,经YBC Test Kit鉴定其念珠菌种类;根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测定3组(共生菌、口腔念珠菌病、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菌株对3种抗真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3组临床分离株对5-氟胞嘧啶全部敏感,3组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有一定的耐药比例,放化疗组的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及耐药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共生菌组和口腔念珠菌病组.结论:共生菌和致病性口腔念珠菌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存在一定的耐药比例和交叉耐药比例.

    作者:赵民;周曾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颌第一前磨牙纵折黏结的应力分析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前磨牙纵折黏接修复后牙体各部位的应力改变.方法:在上颌第一前磨牙纵折模型上,假设分别由Clearfil SE Bond和Super Bond C&B代替折裂缝处,并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牙体各部位的应力变化.结果:黏结后的纵折牙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时,牙体应力值和应力改变趋势与正常牙模型相似,Clearfil SE Bond黏结的纵折牙应力变化趋势更接近正常牙体.结论:黏结再植术治疗纵折后牙是有效的,治疗时应选用弹性模量与牙本质较接近的黏结材料,以减少破坏应力,提高纵折牙的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陈琼;陈莉莉;俞立英;熊焕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种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基牙位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3种附着体类型作为下颌单侧游离端义齿固位体对基牙的影响.方法:选用Snap附着体、Ceka附着体和Mini-SG附着体,制作单侧附着体义齿,在义齿侧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咬合时用LB-72型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出基牙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并用随机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附着体义齿基牙的近远中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移、倾斜、扭转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ini-SG附着体导致基牙近远中向的倾斜角度大,Ceka附着体对基牙近远中向和根尖位移的影响大,Snap附着体基牙的(牙合)方移动和逆时针旋转角度小.结论:Snap附着体的弹性固位装置使应力在基牙和剩余牙槽嵴之间得到了为均匀的分布,Ceka附着体的应力主要由基牙承担,Mini-SG附着体不能有效减少施于基牙上的有害的扭力.

    作者:张玮;张献芳;韩栋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醇取丹参液对几种口腔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研究95%醇取丹参溶液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杯碟法检测丹参提取液对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小抑菌浓度,并检测pH值的改变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95%醇取丹参液对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15.62、62.50和15.62mg/ml.pH值由3.5上升到7.0时,对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减弱(P<0.05),对牙龈卟啉菌的抑菌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95%醇取丹参溶液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作者:邓婧;张岱尊;杨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撰写及发表SCI论文之我见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目前已被作为评价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客观标准之一,因此,怎样写好SCI论文日益受到重视.作者根据其撰写、发表SCI论文的经验认为,写一篇好的SCI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科技英语语言能力,熟悉所投杂志的投稿须知,一丝不苟地准备,并及时对退修论文进行认真修改.

    作者:翦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根管长度电测法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JUSTY-Ⅱ电测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8颗患牙,其中牙髓炎71颗,牙髓坏死46颗,根尖周炎31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指感法和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以X线片影像为参照,用x2检验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各临床病变类型、根管干湿状态和根管扩大等因素对电测法准确性的影响.结果:电测法准确率为87.84%,指感法为43.24%,2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根尖周炎组准确率与牙髓炎组、牙髓坏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管干湿状态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扩根前后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测法是一种准确、操作简便的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方法.根尖周组织的炎症以及根管扩大,均会降低其准确性.

    作者:陆宇淼;秦稼楠;曹德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式义齿的应力分析

    目的:比较以常规固定桥、固定式套筒冠和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为上部结构的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义齿的应力分布情况,寻求联合支持义齿上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下颌右侧第一磨牙缺失、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种植体(位于下颌第二磨牙)联合支持局部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分散垂直和分散斜向(45°)两种加载方式(总加载力200N).结果:2种加载条件下,固定式套筒冠和CEKA附着体都明显降低了种植体和天然牙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垂直加载时,前者应力值低于后者;斜向加载时,后者低于前者,但后者会使天然牙局部应力有所增加.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和天然牙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值均大于垂直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值.结论:固定式套筒冠和CEKA附着体均能改善联合支持义齿的应力分布,CEKA附着体对侧向力的缓冲作用较优.

    作者:陈晔;韩栋伟;许琪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DAM28反义核酸对人牙囊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ADAM28反义核酸(AS-ODN)对人牙囊细胞(HDFCs)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K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基因转染、四唑盐(MTT)比色法和酶动力学方法,检测ADAM28反义核酸对牙囊细胞增殖、分化和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可能机制.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q检验(SNK)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AM28反义核酸成功转染人牙囊细胞,MTT和AKPase活性检测显示:ADAM28 AS-ODN组细胞增殖和AK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S-ODN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MTT检测的组间P值分别为0.0002、0.0001,P均<0.01;AKPase检测的组间P值分别为0.0007、0.0003,P均<0.01,即ADAM28反义核酸可显著抑制HDFCs的增殖和AKPase的活性.结论:ADAM28可能通过参与Notch信号途径来促进牙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赵征;文玲英;金岩;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过量氟对大鼠切牙骨涎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牙硬组织发育过程中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时空表达的影响,从蛋白水平上探讨氟牙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和实验组(100mg/L F-)2组.饲养8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比较BSP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牙胚上皮中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采用SASv6.12统计软件对2组图像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对照组,各期成釉细胞排列均匀整齐,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中BSP表达为阳性;实验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由原有的高柱状变矮,细胞排列成多层,釉基质形成混乱,大鼠牙胚上皮中BSP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化物能抑制大鼠牙胚上皮BSP的表达,提示氟可能通过抑制BSP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从而抑制牙胚上皮细胞(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随后的基质合成与分泌,导致氟斑牙的形成.

    作者:徐志灵;王强;刘天麟;郭丽英;井枫秋;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牙本质涎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转基因表达的初步分析

    目的:构建牙本质涎蛋白(DSP)转基因小鼠,并对转基因表达进行初步RT-PCR分析.方法:将pcDNA3.1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替换为启动子cβ-actin,构建载体pcDNA3.1-CX,然后将PCR获得的DSP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1-CX中,构建DSP转基因载体pcDNA3.1-CX-dsp;将线性化的载体DNA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仔鼠出生后,用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阳性小鼠,并用RT-PCR对其中一小鼠的F1代进行转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共移植717枚注射过的受精卵至29只受体鼠,移卵后产仔67只,阳性4只.检测到53号小鼠F1代外源性DSP的表达.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方法,成功获得了DSP转基因小鼠,并证实外源性DSP可在53号小鼠F1代获得表达.

    作者:孙汉堂;肖明振;吴补领;朱庆林;费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肠黏膜下层组织膜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能力.方法:山羊BMSCs体外成骨诱导至第3代,接种到预湿的SIS上复合培养,以单纯BMSCs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改进的HE染色等方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BMSCs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评价其成骨能力,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材料复合后,BMSCs在SIS上能够良好地粘附和增殖;定量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示,细胞加材料组OD值为0.683±0.044,单纯细胞组OD值为0.696±0.039,ALP及MTT测定结果均证实,BMSCs细胞活性及成骨性能不受SIS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异位成骨实验表明,BMSCs/SIS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成骨良好,以软骨内成骨方式为主.结论:SIS对BMSCs的生长和成骨功能无影响,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作为一种脱细胞基质的天然膜性材料,SIS具有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的可行性.

    作者:李华;季彤;徐立群;胡永杰;李思毅;张陈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TEN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表达与舌鳞癌(TSCC)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TEN蛋白在74例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别应用Mann-Whitney U法、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PTEN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组织及TSCC组织中分别为100%、66.2%,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期、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TSC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王秋旭;王大力;孙长伏;王天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牵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成人与青少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7例成人和17例青少年患者各21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2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程度均相似.对2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为85.71%,青少年组为100%,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成人组长于青少年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正畸加开窗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成人组显著低于青少年组,且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也显著长于青少年组.

    作者:张君;张文娟;王旭霞;徐建光;黄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手术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手术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曾进行过塑化治疗的患牙63颗,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疏通塑化根管的上段,小号手用K锉配合EDTA溶液逐步疏通根管下段,机动镍钛器械Hero 642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54颗患牙的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根管再通成功率为85.7%.治疗过程中无牙根折裂、台阶形成、根管壁侧穿或器械折断发生.结论: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去除根管内塑化物快速高效,可作为临床上处理塑化再治疗患牙的有效方法,但不推荐将超声器械用于根管的下段或弯曲部位.

    作者:徐琼;凌均棨;麦穗;刘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隧道开放式种植模板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观察隧道开放式模板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缺牙患者取模后灌制工作模型,雕蜡牙,恢复牙列的完整性,在蜡牙上制作开放式植入隧道;二次取模灌模型后,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制作隧道开放式模板.手术时按隧道方向钻孔并植入种植体.结果:12例患者的工作模型及X线片显示,植入位置和方向与预定方向基本一致,并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结论:使用隧道开放式种植模板,能使术者较准确地把握牙种植体植入的位置与方向,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作者:王建华;史言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