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2010年我院使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62例分析

韩琳;王庆学

关键词: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儿童,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阿奇霉素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6-2010年收集到62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病例中,男35例,女27例;静脉滴注58例,口服用药4例;胃肠道反应27例(43.55%),过敏反应14例(22.58%),呼吸困难、胸闷不适6例(9.68%);肝肾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各6例(9.68%);心律失常5例(8.06%);其他4例(6.45%).结论儿童使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体现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其他还有肝肾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等,临床应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用药,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近期日常监控工作中发现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尤其是在ICU病房,其已成为首位的感染病原菌.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或多种疾病并存,常伴有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大量侵袭性操作以及病区空间拥挤,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缺乏有效隔离,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镇静剂等,因而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5~10倍[1],同时也形成了ICU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特殊性,许多具备特殊耐药性的医院感染菌株正逐年增多,并常导致严重感染,增加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正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难题.

    作者:李学升;姜守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孟鲁司特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作为一种慢性炎症参与的疾病,本文将探讨孟鲁司特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黄丽;赵庆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赛庚啶片联合气管炎咳喘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盐酸赛庚啶片等药物,治疗组加用气管炎咳喘方,接受8周2疗程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可很好地控制临床症状,修复病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急性斑蝥中毒10例救治分析 (附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急性斑蝥中毒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急性斑蝥中毒10例的临床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斑蝥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经综合救治,本组患者均获治愈.结论以保护多器官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救治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邓宇航;杨以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儿科62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55%;大大高于对照组80.65%;而且治疗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现如下.

    作者:赵庆军;黄丽;杨芳;袁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交班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交班表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1例使用胰岛素泵交班表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通过使用胰岛素泵交班表,来检查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能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状况,均顺利完成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结论通过严格使用胰岛素泵交班表,监测胰岛素泵的工作状况,加之护理人员对胰岛素泵熟练操作与全方位的护理,51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顺利完成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护士通过使用胰岛素泵交班表,每天三次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严格进行床边交接,检查胰胰岛素剩余量、基础量、末次追加量、穿刺处皮肤情况、电池电量等,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保证了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疗效及安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高血压对急诊活动性鼻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的活动性鼻出血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诊活动性鼻出血患者72例及无活动性鼻出血的急诊鼻出血患者31例(对照组).就诊时常规测量血压.结果 急诊活动性鼻出血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就诊时的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活动性鼻出血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较对照组更高,就诊时的血压也较对照组高.

    作者:郝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2006年1月-2011年6月间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30例,10mg/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复查患者血红蛋白、子宫肿瘤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肌瘤无改变或改变较小者5例,无效率为16.7%,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安全可靠,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保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对农民工职业病发病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

    近年来,职业病发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主力的农民工,由于人数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自我健康保护的意识不强等原因,他们更是职业病危害的首要受害者.1 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的严重情况1.1 全国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的农民工职业病发病呈现出总体上升、群体性发病的趋势.

    作者:李婉静;李怀应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米索前列醇对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时疼痛的预防作用

    目的 对接受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的受术者在手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站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避孕而无禁忌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将58例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的临床确诊受术者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9例.对照组受术者进行常规放置IUD;观察组受术者进行手术之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两组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后发现,观察组受术者在围手术期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受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术的受术者在手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受术者在围术期内的疼痛明显减轻,不会导致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作者:李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注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 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张士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肝胆管结石并发复发性胆管炎择期手术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采用择期手术的方法 对患有肝胆管结石同时合并复发性胆管炎的患者治疗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22例肝胆管结石同时合并复发性胆管炎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和择期手术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择期手术的方法 对患有肝胆管结石同时合并复发性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礼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闭合性腹部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对患有闭合式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24例闭合式腹部损伤的患者病例,对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体会.结果 2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方案康复出院,另外2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死亡.24例患者中9例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可以对闭合式腹部损伤进行有效治疗,但应注意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控制.

    作者:杨茂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应用较传统方法 之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和胸腔穿刺组各20例,进行疗效、操作次数、吸收天数、胸膜反应、并发症等情况对比.结果 中心静脉引流组在胸液吸收天数、操作次数及并发症例数等指标均明显少于胸穿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

    作者:顾书杰;张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35例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35例重症ARF患者病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7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肾功能部分恢复,脱离透析3例,依赖透析1例,其他肾功能完全恢复.其中1例透析时间长达70d,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结论ARF病因复杂,治疗应针对其性质及病因,ARF病死率高.

    作者:杨玉凤;杨建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危险因素的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真菌感染组,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同期住院的50例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入院治疗情况及转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真菌感染组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并发糖尿病相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脱机治疗、控制血糖和营养支持可降低真菌感染几率.

    作者:秦和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31例,中度中毒组24例,重度中毒组1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中毒患者入院第1d(治疗前)、第3d、第7d及第14d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IL-18含量测定.结果 入院第1d、第3d、第7d及第14d百草枯中毒者血清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轻度中毒组外,其余2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在14d内持续高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延长无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IL-18水平在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正相关,可能是肺纤维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云海;宋大庆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上食管胃黏膜异位50例内镜病理分析

    胃黏膜异位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尤以食管上段多见.上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GMUE)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由鳞状上皮不完全取代柱状上皮形成的先天性残余病变,可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咽部不适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少见,发生率为0.1%~10%.本文对我院2008-2010年间50例HGMU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夏曙祥;薛成俊;周素萍;夏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50例ASA I~II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全麻诱导: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丙泊酚,盐酸氯胺酮1~2;麻醉维持:予氯胺酮+丙泊酚+利多卡因持续微泵输注,并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氧流量1~2L/min.术毕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送返病房.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麻醉处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全麻药诱导,持续微泵输注麻醉维持,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或避免呼吸抑制、呼吸道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气管插管等抢救准备,以确保患儿安全.

    作者:周颖;刘军;蔡志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