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丸治验

刘亚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脑震荡后遗症, 复发性口腔溃疡, 骨质增生症, 小儿多动症
摘要: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组成,主治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各种病证,为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原用于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等证,笔者用此方改汤剂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增生症等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景天三七糖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实验

    目的 对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限度实验--平皿菌落计数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比较各实验菌菌数和菌回收率来验证平皿菌落计数法;控制菌检查,实验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6cfu/ml大肠埃希菌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阴性菌对照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至100ml和2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然后把2组培养液放于MUG培养基试管内,径紫外线照射比较其,MUG和靛基质的变化来验证此方法.结果 采用平皿法,各实验菌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MUG和靛基质均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MUG和靛基质均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测定可用平皿法进行,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检查.

    作者:陶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排铅治疗效果1 569例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铅中毒的发病率及排铅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县范围1 569例儿童行血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检出的铅中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排铅效果.结果 4~7岁铅中毒检出率28.9%显著高于0~3岁组的11.7%和8~14岁组的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排铅治疗2个月后复查,治疗组治疗后铅正常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中毒在儿童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定期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及同时给予积极的排铅治疗,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2、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量及难产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难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脂肪肝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55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结果 557例中检出脂肪肝325例占58.4%,其中男301例占受检男性的71.7%,女45例占受检女性的32.9%.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密切关系,且与后3者互为因果关系.有效控制脂肪肝,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

    作者:王秀英;许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作者:何凡;谷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抗凝抗聚集治疗组和单用抗聚集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药物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再梗死几率较小,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致死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联合用药有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再发梗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和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现患率与同期医院感染率及年感染率的比较研究,评价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以改进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现状.方法 开展昆明市32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率横断面研究,现患率与同期(月)医院感染率和同年感染率作比较.结果 市级综合医院、区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厂矿医院的感染现患率明显高于同月和同年医院感染率(P<0.01).结论 现患率调查真实的反映了昆明地区不同机构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回顾性调查存在漏报,开展地区性或医疗机构内的现患率调查可替代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云;杨云鸿;王蕊;赵怡鸿;杨鸣春;冯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4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例)和AMI组(27例),A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AMI模型.AMI组再随机分为AMI对照组(13例)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1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5mg/kg),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AMI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eal Time PCR法扩增并以GAPDH作为内对照相定量检测心肌营养素-1(CT-1)在各组样品中的表达量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Ⅰ型胶原产生.结果 AMI组非梗死区炎性细胞因子CT-1 mRNA表达、Ⅰ型胶原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AMI对照组(P<0.05).AMI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CT-1 mRNA与Ⅰ型胶原的变化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作者: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附子与白附子的正确调配

    附子、白附子2味中药虽一字之差,但功效迥异.现就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主治和如何调配作一叙述.

    作者:邹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创伤是骨科常见的急症,大多源自车祸和意外事件,结果难以预计.疼痛作为骨伤患者的特有体征、首发症状,伴随诊疗、康复的全过程.由于事发突然、病情急危、病程长、恢复缓慢、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因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充斥患者的身心,使其饱受双重伤害.

    作者:郭文琴;李会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丙泊酚用于惊厥治疗1例

    患者,男,78岁,40年前因头部创伤至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后,留有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轻度意识障碍等后遗症状.此次住院29d后,于正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痉挛性抽搐,后波及全身,双侧眼球向右上方斜吊、固定,意识模糊,口吐白沫,皮肤发绀,呼吸不规则.

    作者:王树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化疗患者深静脉穿刺间断输液1例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大量快速静脉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或长时间输液.但是,深静脉穿刺置管和护理过程中时有并发症发生,有些比较严重,甚至致命.2009年6月我科1例化疗患者因长期化疗导致全身外周静脉发炎、硬化,外周静脉输液穿刺困难,行深静脉穿刺,间断输液,在日平均温度>35℃的夏日里保留导管长达50d,未出现感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清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药源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87例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 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吉萍;张峥;王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进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OSMOSIL C18(250×4.6mm,5μm),以缓冲液(取0.5g高氯酸钠,加入1ml磷酸,用水稀释至1 000ml)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1: 2)为流动相B,以流速1.5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0nm.结果 生物素在1.5~4.5μg/mg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0.6%(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

    作者:杜碧莹;刘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治验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组成,主治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各种病证,为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原用于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等证,笔者用此方改汤剂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增生症等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颌面部血管瘤152例临床分析

    血管瘤是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放射治疗,但易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有文献报道[1]: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疗效满意.我院现收集1999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患者152例,报道如下.

    作者:蔡平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34例,测定其治疗前后的Hs-CRP、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做肺功能测定、BODE指数计算,分析Hs-CRP和PCT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Hs-CR、PCT在AECOPD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BODE指数皆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和PCT可作为观察AECOPD炎症状况及其控制情况的更敏感指标,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作者:孙学东;郑世良;徐伟华;董春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前补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补给一定量的液体以减少术后补液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取术前补给其潜在丢失的液体种类及量加生理需要量,减少术后补液量.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机体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补液不仅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缓解值班护士的压力.

    作者:王庆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36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全球孕产妇病死率之首.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现对我院近3年来出现的产后出血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作者:蔡紫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核病化疗顺应性探讨及护理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需长期正规抗结核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使患者普遍存在不顺应性,即不遵医嘱行为,影响其正规疗程,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现对我中心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中断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余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