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的编制

马红霞;庞斯靖;章小雷;黄钢;陈毅怡

关键词:抽动障碍, 扎根理论, 儿童, 沙盘游戏, 评估
摘要:目的 编制一套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方法 以113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沙盘游戏编码要素进行开放式编码、关联编码、核心编码,获得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的三级、二级、一级评估编码,对编码建立适当的操作性定义,并进行编码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中包含48个三级评估编码,17个二级评估编码,3个一级评估编码.编码比较质询及条件编码质询提示编码有效可信.结论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该量表信度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作为抽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的动态评估工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DAT1和DR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SLC6A3)、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旨在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一步阐明ADHD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收集111例ADHD患者及118例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及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111例ADHD患者及118例对照儿童的DAT1基因、DRD4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目标片段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DAT1和DRD4启动子区总体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T1启动子区第17个CpG位点、DRD4启动子区第8个CpG位点病例组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23.42%、64.86%)较对照组高(11.86%、47.46%)(均P<0.05).在所有样本中,DAT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5),DRD4启动子区则女性高于男性(P<0.05);病例组中DAT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对照组中则为DRD4启动子区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所有样本中,>7岁年龄组在DAT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高于≤7岁组(P<0.05);病例组中>7岁年龄组在DAT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频数比例亦高于≤7岁组(P<0.05).结论 DAT1及DR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可能与ADHD易感性相关;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DAT1及DR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

    作者:杨晨;丁凯景;刘瑞湘;张婕;王少华;周惠至;杨润许;刘璐;康传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胎龄、出生体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胎龄、出生体重及胎龄别出生体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对ASD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方法 运用自编出生情况调查问卷收集572例ASD组和707例对照组儿童出生情况资料,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及胎龄别出生体重与ASD相关性;随机抽取≤6岁ASD儿童134例进行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评估,分析各能区发育商与出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1)ASD组[<37周:37例(6.5%),≥37周:535例(93.5%)]与对照组[<37周:39例(5.5%),≥37周:668例(94.5%)]胎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3,P=0.747);ASD组[<2500 g:26例(4.5%),2500~4000 g:528例(92.3%),>4000 g:18例(3.1%)]与对照组[<2500 g:31例(4.4%),2500~4000 g:650例(91.9%),>4000 g:26例(3.7%)]出生体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P=0.86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B=0.370,OR=2.384,95%CI:1.436~3.958,P=0.001)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是ASD儿童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的影响因素(P=0.037).结论 SGA与ASD发生存在相关性,ASD儿童社交功能水平与其出生体重相关.减少产前高危因素对减少ASD的发生或减轻ASD社交障碍可能有意义.

    作者:连琼霞;邓红珠;游聪;陈凯云;王石换;岑超群;李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生物学机制

    快感缺失,即体验快乐能力的丧失,或者对愉快刺激缺乏反应,是抑郁症的一个内表型.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研究进展,了解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包括其对快感缺失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免疫炎症机制及分子遗传方面等.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结果多显示抑郁症的快感缺失与奖赏系统相关的脑区相关,且在执行与奖赏相关任务时,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遗传的研究也多基于与奖赏相关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免疫炎症及遗传的研究结果也为抑郁症及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寻求除五羟色胺外的新的作用靶点.

    作者:武伟丽;高新学;李功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外周血细胞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索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海洛因依赖患者的部分外周血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与其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 252例接受了血常规实验室检查的MMT海洛因依赖患者完成一般情况问卷、SAS和SDS的评定,并与10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数据对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外周血细胞指标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结果 MMT患者的白细胞(14.7%)、中性粒细胞(12.7%)和淋巴细胞(9.9%)计数偏高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3.7%,2.8%,2.8%,均P<0.05),红细胞计数(10.3%)和血红蛋白(11.5%)浓度偏低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4.6%,4.6%,均P<0.05).多元回归模型中,白细胞(β=0.261,P<0.01)、中性粒细胞(β=0.264,P<0.01)、淋巴细胞(β=0.196,P=0.003)和红细胞(β=-0.144,P=0.021)计数与抑郁评分独立相关,白细胞(β=0.298,P<0.01)和中性粒细胞(β=0.269,P<0.01)计数与焦虑评分存在独立相关.结论 改善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可能有助于减少MMT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朱军红;钟宝亮;徐丽娟;胡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我效能感调节自尊在护理人员职场欺凌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职场欺凌、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场欺凌行为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南宁市6所医院450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34.7%的护理人员在过去的六个月内遭受职场欺凌;职场欺凌[(23.78±6.94)分]与心理健康[(36.63±4.53)分]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26.86±4.82)分]、自尊[(30.62±4.08)分]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0.44,P<0.01);职场欺凌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5,P<0.01),自尊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场欺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这一调节作用是部分地通过自尊为中介而产生.结论 职场欺凌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通过自尊调节了职场欺凌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聂光辉;曾萍萍;邓砚;韦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危险和有害饮酒及尼古丁依赖现状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危险和有害饮酒及尼古丁依赖的现状,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危险和有害饮酒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以马鞍山市当涂县某乡镇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村.以年龄≥60岁,居住1年以上并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排除痴呆、聋哑等无法交流者.采用老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估问卷对符合纳入条件的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危险和有害饮酒及尼古丁依赖状况、社会支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及有害饮酒和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182名老年人参与调查,其中饮酒者有507人,危险及有害饮酒有227人,危险和有害饮酒的检出率是7.13%.吸烟者有538人,尼古丁依赖275人,尼古丁依赖的检出率是8.64%.多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2.293,95%CI=8.758~17.253,P<0.01)、年龄(OR=0.980,95%CI=0.960~0.997,P=0.024)、未婚(OR=1.815,95%CI=1.027~3.203,P=0.027)、吸烟(OR=2.795,95%CI=2.210~3.532,P<0.0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差(OR=0.933,95%CI=0.884~0.985,P=0.012)、劳动强度小(OR=0.547,95%CI=0.394~0.760,P<0.01)、身体状况差(OR=0.378,95%CI=0.261~0.547,P<0.01)和一般(OR=0.546,95%CI=0.425~0.751,P<0.01)是危险和有害饮酒的影响因素.男性(OR=46.572,95%CI=28.703~75.566,P<0.01)、年龄(OR=0.974,95%CI=0.956~0.993,P=0.008)和饮酒(OR=2.689,95%CI=2.132~3.394,P<0.01)是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危险和有害饮酒及尼古丁依赖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年龄、性别、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强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吸烟是危险和有害饮酒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饮酒是尼古丁依赖影响因素.

    作者:赵凤;宫凤凤;黄玉君;赵冬冬;冯芳;陆姗姗;钱振中;胡彩云;赵媛媛;孙业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偏头痛患者的跨时决策研究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跨时决策是否受损.方法 采用跨时决策(Intertemporal?choice)范式,对30名偏头痛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进行跨时决策的研究.结果 (1)偏头痛组选择延迟的较大奖赏选项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15±17.53)%和(35.37±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在now选择条件下和not?now选择条件下偏头痛组[(18.33±21.00)%,(17.96±18.09)%]选择延迟的较大奖赏(long large reward,LL)选项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5.56±21.52)%,(35.19±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t=3.14,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色字干扰试验结果与now条件下LL选择比例(r=0.49,P=0.006)及总的LL选择比例(r=0.42,P=0.021)显著正相关.结论 偏头痛患者跨时决策能力明显受损,跨时决策与执行功能相关.

    作者:吴兴启;代迎菊;马慧娟;柏同健;高建国;汪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我效能调节心理求助意向在成人心理症状与心理求助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求助意向、自我效能感在成人心理症状与心理求助行为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上取样的方式招募618名成人,使用求助状况调查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意向量表(ISC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成年中期被试的心理求助意向[(82.7±6.7)分,(77.8±7.8)分;(83.9±6.2)分,(76.8±7.3)分]、自我效能[(27.96±6.5)分,(23.46±7.5)分;(29.03±6.1)分,(22.63±7.1)分]得分高于男性、成年早期受试(均P<0.01);心理症状与求助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162,P<0.01),心理症状与求助意向、自我效能得分呈负相关(r=-0.376,r=-0.266,均P<0.01),自我效能与求助意向得分呈正相关(r=0.498,P<0.01);求助意向在成人心理症状与心理求助行为中起中介作用,效应值是-0.004,95%CI=-0.008~-0.002;自我效能对求助意向的中介作用有调节作用(B=0.006,P<0.05).结论 在心理症状与心理求助行为关系中,心理求助意向起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对求助意向的中介作用起调节效应.

    作者:杨薇;方晓义;王焕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一套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方法 以113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沙盘游戏编码要素进行开放式编码、关联编码、核心编码,获得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的三级、二级、一级评估编码,对编码建立适当的操作性定义,并进行编码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中包含48个三级评估编码,17个二级评估编码,3个一级评估编码.编码比较质询及条件编码质询提示编码有效可信.结论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该量表信度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作为抽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的动态评估工具.

    作者:马红霞;庞斯靖;章小雷;黄钢;陈毅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抑郁症患者伦敦塔任务下执行功能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伦敦塔任务下执行功能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3~8月,对30名抑郁症患者和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抑郁症组相匹配的30名健康对照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伦敦塔任务(tower of London test,TOL)测试.结果 (1)抑郁症组TOL测试的正确答题数、答题总数[分别为(9.1±5.1)个,(12.1±5.3)个],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8±5.0)个,(17.3±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L测试的平均答题时间[(10.4±2.8)s]长于正常对照组[(8.5±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HAMD、BDI、HAMA评分与TOL答题总数之间呈负相关(r=-0.403,-0.544,-0.495,均P<0.05).结论 在TOL测试下,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且抑郁、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

    作者:齐玉;王高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阈下抑郁青少年趋近和回避行为的特点

    目的 研究阈下抑郁青少年的趋近和回避行为特点.方法 27名阈下抑郁组青少年与29名对照组青少年完成趋近和回避任务,比较趋近任务与回避任务的反应时差异.同时比较两组在行为抑制系统与行为激活系统的得分差异.结果 (1)阈下抑郁组在趋近高兴表情时其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阈下抑郁组:(1208.18±338.92)ms,对照组:(1058.40±204.22)ms,t=2.02,P<0.05].(2)阈下抑郁组行为激活系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阈下抑郁组:(37.33±4.46)分,对照组:(39.76±3.75)分,t=-2.21,P<0.05];且行为激活?奖赏反应维度存在边际效应[阈下抑郁组:(12.63±1.67),对照组:(13.41±1.30),t=-1.97,P=0.054].结论 激活阈下抑郁青少年的趋近行为表现,可能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

    作者:曹敏;李彦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母爱剥夺对成年大鼠应激反应及艾司西酞普兰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经历过早年母爱剥夺的大鼠在其成年期遭遇慢性应激时的行为反应及其特征;探讨早年母爱剥夺对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C)组、母爱剥夺(MD)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PS)组、母爱剥夺合并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MD+CUPS)组;MD组和MD+CUPS组出生第1天开始接受14 d的母爱剥夺,CUPS组和MD+CUPS组于第10周开始接受28 d的CUPS处理;第14周开始对不同应激致抑郁的大鼠进行4周的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结果 4组大鼠的快感缺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4,P<0.01),依次为:MD+CUPS组(75.76%)>CUPS(40.98%)组>MD(17.11%)组>C(4.17%)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3);4组大鼠的行为绝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4,P<0.01),MD+CUPS(43.43%)与CUPS(39.34%)组大鼠的行为绝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MD组(13.51%)及C组(3.33%),MD组显著高于C组(P<0.0083);艾司西酞普兰对3种不同应激致大鼠快感缺失和行为绝望的治愈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司西酞普兰对快感缺失的总治愈率(44/140)显著低于行为绝望的总治愈率(76/140)(χ2=14.93,P<0.05).结论 母爱剥夺增加了成年大鼠的应激敏感性及快感缺失的发生率;母爱剥夺不影响艾司西酞普兰的抗抑郁作用,但艾司西酞普兰对不同抑郁行为的作用存在差异.

    作者:王玉婷;王雷;张逸;王鑫;朱熊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Valpar治疗组(研究组,n=30)及普通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30).分别在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应用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成套测评量表(BAC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6周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BACS评分在符号编码(SC)[(37.50±6.50)分(t=-4.60,P<0.01)]、代币运动(TM)[(60.80±8.72)分(t=-2.54,P=0.017)]、语言记忆(VM)[(44.40±11.29)分(t=-2.19,P=0.037)]、字词流畅性(WF)[(14.23±4.35)分(t=-3.39,P=0.00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在字词流畅性(WF)[(14.23±4.35)分(t=-3.39,P=0.00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WCST评分在错误应答数(Re)[(57.80±10.35)分(t=-3.06,P=0.005)]、持续性错误(Rpe)[(34.67±6.96)分(t=3.41,P=0.00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持续性错误(Rpe)[(34.30±7.01)分(t=4.36,P=0.0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BACS评分在符号编码(SC)(t=2.010,P=0.048)、代币运动(TM)(t=2.124,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CST评分在错误应答数(Re)(t=2.413,P=0.020)、持续性错误(Rpe)(t=2.009,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富;任彩丽;李达;诸春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卒中后病理性哭笑病灶分布模式的MRI研究

    目的 探讨卒中后病理性哭笑(poststroke pathological laughing and crying,PSPLC)的病灶分布模式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访至卒中后6个月所筛查出的病理性哭笑(PLC)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MRI病变部位分布;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不伴PLC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28例与脑桥梗死合并PLC患者14例比较,了解其脑桥病变的侧别差异.结果 24例PSPLC患者中,PLC在卒中后第二个月出现多,占41.67%;强哭15例(62.5%)、强笑3例(12.5%)、强哭强笑6例(25.0%).24例PSPLC患者中,头颅MRI显示左侧病变3例,右侧病变1例,双侧病变20例,基底节病变9例,丘脑病变8例,辐射冠病变6例,半卵圆中心病变5例,皮层病变4例,小脑病变4例,脑桥病变14例;脑桥病变合并PLC的14例患者中,孤立性脑桥梗死1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13例.不伴PLC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单侧脑桥病变出现比率(71%)高于脑桥梗死合并PLC患者(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4,P=0.358).结论 PSPLC是卒中后并非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病与多部位受累有关,其中桥脑梗死出现的比率高.

    作者:刘涛;陈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pCaMKⅡα表达和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核抗原(NeuN)、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PCaMKⅡα)表达和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方法 7 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19)与模型组(n=23).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并给予8%低氧100 min制备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DAPI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NeuN和pCaMKⅡα的表达;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力.结果 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细胞排列致密整齐,NeuN阳性细胞数[(106.50±20.07)个]和pCaMKⅡα阳性细胞数[(87.17±16.55)个]较多,逃避潜伏期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患侧脑组织可见大量细胞坏死脱落、细胞间隙变大,NeuN阳性细胞数[(19.17±3.60)个]和pCaMKⅡα阳性细胞数[(13.33±3.62)个]明显减少(P<0.01),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差,可能与脑组织神经元上pCaMKⅡα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肖爱娇;汪建民;刘结民;欧阳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和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对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韧性总分分别为(157.6±31.7)分、(62.5±15.0)分;除社会功能维度与乐观维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r=0.200~0.49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坚韧、居住地、中度和重度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10年可预测IBD患者生活质量(β=0.319,0.268,-0.218,-0.373,-0.260,P<0.05).结论 IB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相关.医护工作者可通过帮助患者促进心理韧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莎;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并探寻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对石家庄市1547名10~16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适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0.65)分,(3.70±0.69)分,P>0.05].②流动儿童群体中,女生社会适应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0±0.59)分,(3.63±0.69)分,P<0.01];随着年级的升高,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总分呈下降趋势[(3.82±0.68)分,(3.72±0.64)分,(3.58±0.60)分,P<0.01].③流动儿童自我控制双系统中冲动系统对其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99,P<0.01);控制系统对其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43,P<0.01);流动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学校同伴关系均对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79,β=0.092,P<0.01);流动儿童所处群体性质与社会适应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适应无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家庭亲子关系和学校同伴关系对其社会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晓军;陶婷;王利刚;唐义诚;张静怡;樊春雷;高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和米非司酮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米非司酮及两者联合使用对PTSD模型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PTSD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米非司酮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米非司酮联合使用组(U组),每组8只.通过条件性恐惧记忆实验(fear conditioning test,FC)测定大鼠的恐惧记忆,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焦虑状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的水平.结果 与P组比较,D组[(32.29±8.09)%]、M组[(33.33±8.21)%]、U组[(9.38±3.31)%]的恐惧记忆明显降低(P<0.05);焦虑样行为明显改善(P<0.05);D组(0.65±0.04)、M组(0.71±0.04)、U组(0.79±0.07)海马BDNF的表达上调(P<0.05),D组(0.66±0.04)、M组(0.67±0.05)、U组(0.86±0.03)海马TrkB的表达也上调(P<0.05);D组[(37.65±12.37)μg/L]、U组[(59.10±5.23)μg/L]的血清CORT含量降低(P<0.05),M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米非司酮以及两者合用均可以促进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消退,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作者:花晴;李春晖;谈诚;王笃田;高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基因频率在主动与冲动攻击行为群体中分布的比较

    目的 比较22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主动、冲动攻击行为群体中的分布,推测与主动、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运用Pow?erPlex Y23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271例主动攻击行为服刑人员与271例冲动攻击行为服刑人员样本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3500xL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比较2组22个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差异.结果DYS437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在主、冲动攻击行为群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单个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提示2组在DYS437基因座等位基因14的频率(主动攻击行为组:69.37%;冲动攻击行为组:58.67%)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余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在两个群体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YS437基因座可能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在攻击行为群体中DYS437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可能为主动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冲动攻击行为的抗性因素.

    作者:张书友;巴华杰;杨春;王寅;赵汉清;高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