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雷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以根治性切除,辅以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笔者通过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而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20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患儿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86例,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伴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一项或多项改变.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红霉素仍为首选.
作者:高秀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5例为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121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CK-MB恢复较观察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观察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带教是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质量的好坏将影响进修人员的发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妇产科由于其专业性强,临床带教较为困难.我科在参考其他科室的临床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将Orem护理模式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妇产科临床带教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例1.女,33岁,因左手外伤缝合术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3ml, 患者突然跌倒,自述恶心、头晕、胸闷,继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查体:HR 106次/min,R 30次/min,BP 56/34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李建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本文采用头皮针加耳针治疗膈肌痉挛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膈肌痉挛患者均为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而转入我科的住院患者,以脑血管病合并膈肌痉挛为多.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65岁,病程3~15d.
作者: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100μg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开展以来,因其微创的优点很受患者欢迎,但LC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胆漏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LC术后胆漏的发生以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9例LC术后胆漏患者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勇;吴安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心痛定)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应用心痛定治疗;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显效时间和保胎成功率.结果 显效时间:研究组(39.14±18.76)min,对照组(42.30±20.86)min;保胎成功率:研究组46例(76.7%),对照组44例(73.3%);延长孕周:研究组>48h 18例(30.0%),>7d 28例(46.7%);对照组>48h 18例(30.0%),>7d 26例(43.3%);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痛定治疗先兆早产安全有效,而且服用方便,可以作为保胎的一线药推广使用.
作者:邱伟;莫奕彩;黄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是一个可以为患者所接受的方案,一些好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未达到医师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依从性差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其依从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抗结核药在长期服用期间可能引起一些不适,如胃肠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汗液变色等,这些不适往往会使患者难以坚持医师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自然难以达到治疗目标.下面就1例ICU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药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优化治疗方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郑鹏程;曹玮;黄帮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铁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血红蛋白,同时测定IgG、IgA、Ig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IgG、IgA、IgM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元素铁缺乏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免疫功能的损害有关.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患病率、至残率均有所增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并且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现就我院于2003~2006年收治的COPD例5 218例,发生脑卒中11例,死亡5例,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学军;唐冬梅;王一兰;欧阳春;王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9月运用机械碎石治疗76例肾巨大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6.8岁,结石直径2.3~5.2cm.左肾结石28例,右肾结石46例,双肾结石2例.均有肾盂积水.
作者:廖勇;刘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4例及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1例,比较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失血量、镇痛时间、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其安全可行,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汉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诊断病例少,平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被患者和医师忽视.现将我院2005年6月收治的由下级医院转入的1例十二指肠憩室穿孔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误诊原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雷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7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加热敷.检测2组患者膀胱内压(ICP)值以评价腹腔内压变化,观察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 ICP值于治疗期第4天时较对照组低(P<0.05),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大黄灌肠、芒硝外敷有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作用,对防治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有一定意义.
作者:阳爱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知识与法律观念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医疗护理行为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护士在医疗行为中与患者接触密切,如何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责任,减少护患纠纷,是当前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护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就护理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
作者:郑燕;孟岩;宋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微波烧灼糜烂面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微波治疗后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阴道给药,隔日1粒,15次为1个疗程,2组于治疗停药后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及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出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阴道排液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崔?;陈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国产厄贝沙坦150mg,每天1次,每周随访1次,若降压效果不理想,则加量至每天300mg,治疗2个月,监测治疗前及治疗中24h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及尿β2-MG明显减少(P<0.01).结论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良好的平稳降压效果,而且对其肾功能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玉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口腔修复美学是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逐渐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人体美尤其是容貌美的构成法则,以及口腔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美学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口腔修复临床和科研,提高口腔修复工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美学素质和技艺水平,从而达到患者满意的既符合生理要求又符合美学规律的口腔修复效果.口腔修复美学的研究范围集中于口颌系统的面下三分之一,而面下三分之一在人的容貌美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美学结构特征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可以说口腔修复美学是一门在口腔修复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为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尤其是面下三分之一健美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学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
作者:程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