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治疗进展

王志强;张学平;张怀印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 治疗进展
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导致的血管狭窄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CAS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的部位关系密切[1~4].对CAS导致血管狭窄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之处,现将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由于疼痛的加剧和强烈刺激,直接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显示了较好效果.其机制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改善肿瘤组织中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及瘤内纤维蛋白凝聚,缓解肿瘤对患者痛觉神经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压迫,使刺激的信息减弱,疼痛缓解.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部门直接吸收,发挥整体和局部镇痛作用.

    作者:成西霞;王金;许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入西医院校必修课之一.针灸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中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知识深奥,抽象玄妙,让具有西医思维模式的学生感到难学、难懂、难记忆,同时学生对中医学不重视,一直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如何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水平,是笔者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笔者在西医院校执教针灸学数年,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萍;田杨;荣晓凤;丁燕;严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耳内镜下海粤口腔修复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6例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方法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患者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而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因此多需手术修补.目前临床治疗鼓膜穿孔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我科于2005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海粤口腔修复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哲;梁兰平;赵力学;王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SAP的治疗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12例占20.0%,死亡7例占11.7%,其中近期保守治疗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手术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腹腔感染,1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胰瘘,1例死于胰床出血.结论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SAP的主要方法,把握手术时机是降低SAP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建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睑部动力性皱纹的体会

    睑部动力性皱纹是面部老化早出现的一部分,随着无创、微创技术进入整形美容外科领域,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法日趋应用广泛,我科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应用该法治疗睑部动力性皱纹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亚兰;赵力学;李倩;祁丽;张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单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2周、4周、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第8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氟哌啶醇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 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俊彪;吴靖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例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妊娠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病毒性脑炎1例,阑尾炎1例,肾结石1例,产后出血1例.结论 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刘民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拟化湿退黄汤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化湿退黄汤在重症肝炎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湿退黄汤,每天1剂,分2次服用.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化湿退黄汤治疗后重症肝炎的各项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及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化湿退黄汤联合西医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满意,存活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伯扬;任建华;陈钦;李宗文;潘鑫辉;张栋;周明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拟黄参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本病以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治疗相当棘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12月采取黄参汤中药保留灌肠及调理情志、饮食等综合调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塘芳;翟璟文;高淑霞;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颈椎病的50%~60%,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上肢活动受限、肌力减退、感觉障碍,手指活动不灵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我院通过采用牵引、硬膜外注射、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注射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3例,并配合全程的系统护理,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群;许传金;刘廷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瑞芬太尼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瑞芬太尼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6例ASA Ⅰ~Ⅱ级腰椎爆裂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切皮前按15ml/kg,50ml/min静脉内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行AHH.观察组以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沣射,0.05~0.5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以硝酸甘油2μ/kg静脉注射,0.5~3μg·kg-1·min-1维持.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65mm Hg(1mm Hg=0.133kPa),至手术骨质操作完成.观测AHH前、AHH后降压前、停止降压即刻、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凝(APTT、PT)、MAP、中心静脉压(CVP)、失血量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2组AHH后降压前、停止降压即刎及手术结束时APTT和PT与AHH前比较无差异(P>0.05);控制降压期间观察组的心率(HR)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而对照组高于降压前(P<0.05),对照组CVP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观察组与降压前相比无筹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清醒拔管时间2组无差异(P>0.05).结论 琥珀酰明胶AHH复合瑞芬太尼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安全有效.与硝酸甘油相比,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具有减慢心率、降压平稳、对中心静脉压影响小、失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侯明勇;魏江涛;何斌;陈勇;王两中;罗燕;董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肛门湿疹38例治疗体会

    自制复方紫草油外用治疗慢性肛门湿疹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肛门湿疹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48岁,中位年龄30.6岁.病程6~27个月,平均11.5个月.治疗15d内未使用其他任何药物.

    作者:何治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120例健康人及95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HbAlc参考范围为(5.0±1.2)%,糖尿病及高危人群HbAlc均值为(7.30±2.30)%,线性范围3%~14%,准确度:相对偏差≤±15%,精密度:批内CV 2.50%~3.98%,批间CV3.60%~4.88%.结论 该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基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问题探讨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度相关,幽门螺杆菌从发现至今已有27年.27年来,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疾病研究的重点,其感染和治疗也是Hp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近有研究对其根除难度、耐药株的形成、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与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关系、基因相关性、与胃肠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雷诺现象、胆道感染、糖尿病、斑秃等)进行了探讨[1].

    作者:胡俊霞;武京学;赵哲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扶他林治疗动脉穿刺所致血肿1例

    患者,男,82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肿胀,疼痛2个月,无尿2d就诊我科,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床旁血液滤过治疗,需多次做血气分析,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多次抽取股静脉处,加之透析滤过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按压方法不正确,第2天即出现皮肤淤斑,伴疼痛,随后淤斑范围逐渐扩大,第6天时穿刺处可触及肿块.

    作者:龚文姜;李晓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错构瘤自发破裂再发1例

    患者,女,70岁,第1次因突发左侧腰部剧痛继而意识模糊1h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P 126次/min,R 26次/min,BP 80/40mm Hg(1mm Hg=0.133kPa).贫血貌,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腹部平坦、肌卫征(+),左上腹轻压痛,反跳痛明显,肝脾未触及,墨菲征(-),肠鸣音弱,左肾区稍隆起,叩击痛阳性,左侧沿输尿管走形区压痛,耻骨上可及充盈膀胱.

    作者:宋芝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结合药物救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6例分析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我院内科急诊自2006年7月-2008年2月,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结合药物救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6例,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立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用药剂量不合理原因浅析

    在临床用药中,用药剂量合理是保证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用药剂量不合理,不仅可能延误患者治疗,还可能使患者受到药物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临床用药剂量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医师处方中用药剂量不合理、患者未能很好地遵从医嘱擅自加减药物剂量、护士给患者用药时操作不规范等.笔者对以上原因作浅显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对保健需求的增加,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对于出诊时间及时、地点准确、现场救护、转运过程以及出诊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及责任心等,都对护理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院前急救中常存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的安全性.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1],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院用自凝刀射频介入治疗子宫肌瘤63例,经B超复查和随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