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琴;张惠霞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属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或称线粒体遗传,由线粒体DNA11778、14484或3460 等位点突变引起.2008年7月17日我院收治1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并对该家系4代28名成员进行筛查,发现3例类似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永杰;李良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久病可引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呈增高趋势,提高对糖尿病正确认识很有必要.目前基层医护人员,包括患者对糖尿病均有一些误解,具体如下.
作者:李秋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组织、30例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和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结肠腺瘤、息肉中无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日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
作者:熊淑霖;程薇;张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是一种极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病率约为1:18 000.由于受精卵着床于以纤维组织为主的宫颈部,故妊娠一般很少维持至20周.患者有停经及早孕反应,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流血量一般由少到多,也可为间歇性阴道大出血[1].本病易与流产混淆,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1月9日收治1例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术后21d持续阴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抗感染治疗,术后无阴道出血,患者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海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先导,尤其在创建爱婴医院工作中,健康宣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手段之一.
作者:李翊;韩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为探讨中毒导致脑损伤的救治与护理,现就我科2001~2008年收住院抢救的152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川穹嗪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川穹嗪注射液;对照组30例按西药抗炎、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川穹嗪、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马峰;李成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母乳营养丰富是婴儿的佳食品.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放宽,各种社会因素使得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产妇由于疼痛、禁食、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较顺产少,导致婴儿哭闹甚至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所以临床上常有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添加代乳品的现象,有的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为了提高我院的纯母乳喂养率,我科根据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生理、心理情况,采取了及时合理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云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6~2009年,我院收治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前列腺电切术(TUR).年龄57~82岁,38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5d拔管后下床排便诱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杜玉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三大特点,重症患者在数小时内死亡.微创碎吸清除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新方法,与传统的开颅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省时、不易感染、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我院2002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梁凤娟;朱桂兰;吴翠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an prostatic hyperplasia)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其生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40~49岁占20%,50~59岁占40%,>60岁占50%,至80岁可达80%以上.50岁以上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膀胱结石、痔疮、腹股沟斜疝、肾功能衰竭.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应用经尿路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具有排尿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任学红;强永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个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和理念.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成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循证医学为如何提高医疗技术,减少医疗事故,节约医疗开支等问题寻找科学合理的依据开辟了新的途径[1],其发展也促进了病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作者:李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乳结散外敷联合逍遥散内服治疗乳癖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乳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乳结散外敷联合逍遥散加减内服,对照组24例只内服逍遥散加减,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结散外敷联合逍遥散内服对治疗乳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30%以上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70%以上伴有疼痛[1],疼痛干扰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态,也严重影响其的生活质量.药物镇痛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麻醉止痛药物被广泛应用在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中,引导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正确认识、让患者充分掌握麻醉止痛药物的相关知识是临床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我院对92例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文茹;方亚群;刘颖;崔凤梅;陈亚静;陈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分娩的产妇8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8例,观察组实施以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服务新模式--心理干预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结果 产后抑郁症观察组患病率为2.15%低于对照组的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产后抑郁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崔艳青;韩新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以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珍菊降压片早、中二次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方法 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口服珍菊降压片早晨2片,中午1片;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1片,每天3次.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 ABPM. 结果 2组24h ABPM参数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降压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0%,对照组8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夜间血压低值均出现在对照组. 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效果良好.早、中2次投药,可防止夜间靶器官缺血.
作者:孙锦贤;余静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院急门诊检验患者的等待时间,优化流程,方便患者.方法 随机调查流程改进前、后各120位需急诊检验患者,跟踪记录急诊检验全过程时间及进行每诊疗活动的等待时间,同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总结.结果 流程改进后患者无效等待时间和全程等待时间均少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效果明显.且流程改进后患者满意率由70.83%上升到9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急诊患者检验流程进行改进,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提高,为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
作者:孙树印;徐忠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近10多年来,随着小肠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报告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NSAIDs可引起十二指肠远小肠黏膜的损伤,长期使用NSAIDs可致空肠、回肠黏膜的炎性病变,临床表现包括出血、蛋白丢失、吸收障碍、黏膜炎症、通透性改变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e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者中60%~70%是无症状的黏膜通透性增加和炎症,部分发展到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1].
作者:梁冬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腹股沟疝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氟哌啶、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围麻醉期HR、MAP(平均动脉压)、SpO2变化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 本组5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腹后MAP、HR都略有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10min MAP、HR都恢复至基础值,Sp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为(10.2±7.8)min,B组苏醒时间为(48.0±12.4)min,A组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苏醒快、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钱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