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药子致药物性肝病1例

李维昌;杨军;李惠文;王宝岩

关键词:黄药子, 药物性肝病
摘要: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如超量服用既能损害肝细胞,又能影响胆汁的排泌.现就黄药子致药物性肝病1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探讨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胃黏膜病变296例临床分析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是指胃黏膜浅表性损伤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黏膜出血性病变.近年AGML发病率有所增高,为探讨AGML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年01月01日-2008年12月30日在该院住院的296例AGML进行了分析.

    作者:蒙燕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临床护士协作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之间工作协作现状及其影响的因素.方法 采用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50名临床护士工作协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1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33%.(1)护士协作表现好者占47.14%;一般者占34.29%;较差者占18.57%;(2)影响护士协作的主要因素性格占61.43%;工作方式占52.14%;年龄占37.14%;文化程度13.57%;(3)护士协作差导致工作效率低79.29%;身心疲惫感77.14%;产生心理压力58.57%;易发生工作失误55.71%;服务态度差37.14%;结论处理好临床护士的协作关系对于更好完成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管继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的表达

    目的 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IL-6)阳性神经元的存在.结果 显示雌、雄大鼠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免疫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于心内神经节,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小及中型为主.结论 提示IL-6在心内神经节的存在,为神经免疫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张少春;刘晓柳;李明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胫腓骨折36例分析

    收集1998年1月-2005年1月,对36例成人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牵引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安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口腔科职业危险与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被国内外同行所重视.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

    作者:劳一群;夏金星;吴新;肖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下腹部小切口治疗输卵管妊娠38例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1%,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占90%~95%,一直是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妊娠早期并发症[1],而探讨其手术方式也受到临床医师重视,目前妇产科手术领域,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重视及患者的认可.

    作者:武兴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理咨询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sychological ounseling)主要是给咨询者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以解决心理上的疑难问题,使其解脱心理上的苦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各种事物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主动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身心健康和发展.

    作者:陈昌良;施凌英;张新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均为7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后第1天为67.5%,第4天为95.0%,第7天为97.5%;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第1天为17.5%,第4天为67.5%,第7天为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强效、安全的抑酸药物,但雷贝拉唑起效更快.

    作者:张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以及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0.6%(58/64).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唐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西药复合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复合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口腔黏膜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五倍子、三七煎剂加伊曲康唑含漱,冰青霜口腔内局部涂抹;对照组给予冰硼散及B族维生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药复合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梅;李静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在重型颅脑操作患者中,常出现低钠血症,其中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是中枢性神经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CSWS患者表现为低钠血症、高尿钠、低血容量,部分患者伴有多尿,易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相混淆,延误诊断.

    作者:陈五金;董继烈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206例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它常见于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创伤性溃疡等.局部涂用口腔专用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减少疼痛,愈合快,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香;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定糖灵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定糖灵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WHO标准)的IGT 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定糖灵胶囊;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每次250mg,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2组参试者每月作1次OGTT,共观察3个月后对其血糖水平及转归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糖耐量恢复正常52例,仍为IGT8例,对照组糖耐量恢复正常38例,仍为IGT 21例,转化为糖尿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糖灵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新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葱头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葱头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对葱头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 对葱头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 通过研究制定了葱头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黄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对于儿童急性出血,无基础疾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有凝血机制异常,一定要警惕药物和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并送检毒物,以便系统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作者:杨绿绿;王琦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百草枯中毒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综合抢救后死亡20例,病死率为62.5%;存活12例, 存活率37.5%.结论 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中毒剂量、就诊时间及早灌流和透析.

    作者:肖俊杰;陈恺;韩艳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中阿仑膦酸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中阿仑膦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0.1%FMOC的乙腈溶液进行柱前衍生,色谱柱填料为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Hamilton PRP-1柱适用);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5mol/L磷酸氢二钠和0.05mol/L枸橼酸钠混合液(用磷酸调pH8.0)(20∶5∶75);检测波长266nm.结果 阿仑膦酸钠(以阿仑膦酸计)在5~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n=5);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1%(n=9).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度、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中阿仑膦酸钠的含量测定.

    作者:冯金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1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采用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86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认识.结果 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开展标准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作者:安秀艳;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患者29例,其中慢性携带者5例,慢性轻度患者11例,慢性中度患者13例.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与基线值相比的平均下降量、HBV-DNA阴转率(<3log10拷贝/ml),并同时检测ALT、AST复常率.结果 3组患者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与基线值相比的平均下降量也相应增加,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携带者HBV-DNA阴性率为48.1%,轻度患者为62.5%,中度患者为99.8%.其中,中度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时,HBV-DNA阴性率显著高于携带者(P<0.05).仅在12周时HBV-DNA阴转率高于轻度患者(P<0.01).中度患者48周时有5例(38.5%)达血清学转换,轻度患者在48周时有3例(27.3%)达血清学转换.轻度、中度患者分别在36周、24周时ALT、AST完全复常.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有较高疗效,安全、耐药风险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蜀;李显勇;杨家军;曾志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上海市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提高初中学生有关知识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上海市3个区各随机抽取2所学校共1 140人为干预组,同时各区随机另选2所学校共1 097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并在教育实施前后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对照组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对照调查.结果 干预组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总分从13.08分上升到18.18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提高初中学生有关知识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蔡泳;徐刚;李生慧;沈理笑;黄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