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填塞纱条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出血8例体会

张丽华

关键词:宫腔填塞纱条, B-LYnch缝扎术, 剖宫产出血
摘要:前置胎盘,巨大儿头盆不称是行剖宫产术的主要指征,而剖宫产术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和感染[1],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产妇死亡.我院对8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出血,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管蛔虫36例

    胆管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从明;唐荣声;侯典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社会心理因素对胃癌发病影响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106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的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恩格尔系数、16PF因素A、不成熟防御机制因素为胃癌的危险因素,EPQ 纬度E分、支持利用为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胃癌的发生,行为干预可能成为胃癌防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论心理治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心理医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社会因素既可致病又可治病,心身医学研究认为,心理治疗在疾病诊治中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心理治疗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

    作者:赵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探讨与体会

    手术室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及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及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其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并使其成为手术室管理手册,加强制订目标管理.近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周晓燕;杨晓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术后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对治愈率和脱痂期阴道流血、流液的影响.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微波治疗术后加用rhEGF涂于宫颈创面,对照组43例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脱痂期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rhEGF涂于宫颈创面可有效地减少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王碧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成人哮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临床意义及护理

    目的 观察成人哮喘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关系,探索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8~45岁确诊哮喘患者40例(间歇状态10例、轻度持续状态10例、中度持续状态10例、重度持续状态10例)于治疗前测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分析VGEF测定值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关系.结果 4组VEGF与血氧饱和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VEGF、血氧饱和度和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VEGF可作为成人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指标.

    作者:杨小娟;孙根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观察及护理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肌肉疾病,与血清钾的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血清钾<3 5mmol/L,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处方2 400张,对处方中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00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79.1%,其中单独使用占10.1%;二联使用占53.6%;三联使用占15.4%.结论 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高,剂量偏大,联合用药偏高,并存在不合理用药,个别医师出现滥用抗生素现象,应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作者:凌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20例,分别注入0.89%罗哌卡因14.3mg、0.75%布比卡因9.0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效果(2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两药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A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B组,大运动阻滞程度<B组,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于B组,感觉神经大阻滞时间>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低,循环功能更稳定.结论 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腹部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感觉阻滞起效快,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作者:段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8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组均根据情况应用降糖、降压、调脂、降颅压等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蛛网膜下腔穿刺失败而出现麻醉作用1例

    患者,男,40岁,体质量56kg,身高170cm,因右膝外伤后疼痛3h入院,入院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刘清仁;王亚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

    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说冠心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因此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施予不同的教育,目的是让患者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几年来我们实施整体化护理的实践经验,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态采取的相应健康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

    低钠血症是慢性肺心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为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笔者收集了2003年2月-2008年2月间本院病房收治的慢性肺心脏病急性加重期19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46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晨;王梅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该院含抗菌药物处方1 352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主流,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有给药途径、剂量、时间间隔及联合用药不当几个方面.结论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慧侠;殷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咽喉反流性疾病误诊原因分析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声嘶(或发音障碍)、咽喉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喉痉挛、呼吸困难等,喉部体征可有声带后联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近年来有关咽喉反流性疾病文献有增加趋势,对于疾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对我科近年来咽喉反流性疾病误诊原因作进一步探讨及分析.

    作者:朱新华;曾鹏飞;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国产洛伐他汀强化治疗血脂异常高危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洛伐他汀40mg/d治疗血脂异常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63例血脂异常高危患者随机分成2组:洛伐他汀40mg/d组81例,20mg/d组82例,随访3个月,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2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洛伐他汀40mg/d组和20mg/d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升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升均升高(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国产洛伐他汀40mg/d调脂疗效确切、安全、经济、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铜绿假单胞菌肺炎42例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附院从临床分离的引起老年肺炎的铜绿假单胞菌42株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其配套的革兰阴性菌NMIC/ID-109复合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强,敏感率为92.9%,其次为头孢哌酮(88.1%)、环丙沙星(83.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3.3%)、左氧氟沙星(81.0%)、丁胺卡那(78.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3%);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治疗首选亚胺培南.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探讨

    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1],其中大咯血占1 5%,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主要为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所致,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经皮穿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sion,BAE)治疗大咯血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应用,许多大咯血患者得以成功抢救.咯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是咯血的常见病因.BAE已成为临床治疗咯血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国内外资料报道该方法对大咯血的治疗有效率达80%左右[2~6].我院1995年3月-2003年7月共对9例咯血患者使用明胶海绵行BAE治疗并随访,现对其疗效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潘春香;魏颖;罗昌明;王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RF)复合丙泊酚在脑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Ⅰ~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RF组和芬太尼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RF(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RF(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间使用镇痛药和躁动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比较,2组均在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min芬太尼组升高,RF组在拔管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情况:RF组早于芬太尼组;镇痛药使用RF组多于芬太尼组;RF组患者躁动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相对于芬太尼用于脑肿瘤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有利于早期拔管.由于药物代谢快,疼痛出现早,需及时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

    作者:黎必万;檀文好;陆彬堂;黄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II)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38例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32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天数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CSII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结论 CSII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丽珍;黄惠冰;俞先长;邓创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