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英;刘业军
目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在l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静脉分支及角度问题,在送管的过程中,为避免导管绕入颈内静脉,临床上常规在导管尖端达到肩部(约30cm)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紧贴肩部,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1].
作者:陈简兴;曾泳英;陆燕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2005年4月-2008年12月,我院运用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马克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3种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指导老年人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称质量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测定4h负荷尿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人量均严重不足.结论 盐城市亭湖区老年人3种水溶性维生素摄入量严重不足,建议改善膳食结构.
作者:顾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门诊药房是各医疗单位的窗口单元,它的工作虽被大多数患者所忽视,但它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2008年我院<门诊药房差错登记簿>登记在案的差错共74例,笔者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
作者:严桂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临床研究中活跃的领域之一,肿瘤靶向治疗已开始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自身的特性和肿瘤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相应分子靶点,由此药物病理学应运而生.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作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而且还要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相应的分子靶点,以作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突显出在靶向治疗中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合作的重要性,为我国病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发展领域.
作者:付红霞;任国庆;李艳丽;张新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所以,目前放疗仍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放射治疗的效果除与治疗方案息息相关外,对患者良好的护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自1995年开始收治放疗患者,将日常工作中对鼻咽癌患者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术后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着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24、48、72h的泌乳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多.干预组产妇在护理干预下,多数在产后24~48h开始泌乳,而对照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多在48~72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妇泌乳量24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48、72h泌乳量中等量和量多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泌乳量少和无的例数明显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促进母乳喂养,使母乳喂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郭会平;汪玉莲;董福梅;申小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用于腰一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在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安伞性及优缺点.方法 60例择期行髓核摘除术的病例随机分为腰一硬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问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高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高评分值A组大于B组,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压、心率、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用于髓核腰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腰一硬联合阻滞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效果更满意.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张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人群血糖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了解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健康体检的4582例进行血糖、血脂和血压检测,统计出人群血糖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糖、血脂和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糖异常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结论 血糖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工作,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刘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下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频率、给药途径、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应用频率高,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但用药起点偏高.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作者:丁圣楠;程磊;李启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儿科患者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药物的代谢不同于成人,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往往超过成人,常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小儿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满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ACl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3、7、15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丁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慢性肥大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其药物疗效差.笔者近年一采用策波辐射鼻甲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随访录的88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哌替啶与吗啡的用量分析,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药房1999年1月-2008年12月麻醉药品专用登记册记录数据,以哌替啶和吗啡为代表药物进行用量分析.结果 吗啡与哌替啶的年度总用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是吗啡的用量显著增加.结论 我院医师对疼痛的认识和对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白金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系指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氨基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链相联接的一类药物.对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价格便宜,故在肺部感染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结核病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但是其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王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厂家、不同分子量的玻璃酸钠沣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经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玻璃酸钠A(阿尔治),B组应用玻璃酸钠B(施沛特),C组应用玻璃酸钠C(佰备),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疗法,每次1支,每周1次.治疗完毕后比较3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并运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玻璃酸钠A(阿尔治)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更好,更经济.结论 通过比较3种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佳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雪靖;王宪英;王梅;邵德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接受教育后知识效果评价、对护士的满意度、标准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及按时回院复查率的差异.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能按医师要求按时长期口服降压药物以达到稳定血压,控制病情的目的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高、服药依从性好、按时回院复杳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主的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作者:阮词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外伤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脾外伤常规超声共检出27例(67.5%),漏诊13例(32.5%);超声造影共检出38例(95.0%),漏诊2例(5.0%),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漏诊1例,2例发生级别低估.结论 超声造影在脾脏损伤的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基本与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康健;杨舒萍;陈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也可伴有皮疹、关节肿胀、腹痛及肾损害、便血和血尿等.我科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3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何远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为了解我市护理投诉、纠纷的现状,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护理投诉的方法,笔者对2008年度本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80例有完整资料的护理投诉、纠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萍;叶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