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榕娜;黄铃沂;陈新民;叶礼燕;黄俊景
目的研究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方法在某濒临破产企业中随机抽取120名职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躯体化(r=-0.259)、焦虑(r=-0.211)、抑郁(r=-0.265)、恐怖(r=-0.209)显著相关(P<0.05),焦虑(r=-0.218)、抑郁(r=-0.211)、人际关系(r=-0.213)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职工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濒临破产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引起政府、社会、心理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谢建平;王莲娥;钟家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是一种双向性的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如何协助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有效延长生命,是护理工作不懈的研究目标.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6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并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云;张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吸烟,与许多成瘾性行为一样,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1],烟草成瘾性的开始与持续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精确的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作者:顾朱勤;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岁以下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登记顺序单号为研究组35例、双号为对照组34例.入组后首先对每个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两组均给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研究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半年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效率为5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显效率为26.47%;症状自评量表中两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强迫症状,治疗后研究组忧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研究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结论心理行为干预确能显著增强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忧郁、焦虑等心理状况、提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方面有独特作用.
作者:孙冰;王桂芝;林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研究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适应障碍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本所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2例,全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0.95±9.08)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7±1.93)个月.给予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5±8.6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0±1.06)个月.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林月斌;吴鹭萍;郭亚丽;戴巧玲;李世英;王细川;洪朝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知识分子的饮食行为,分析知识分子的一些特征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随机抽取的240名知识分子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偏瘦者的饮食行为差,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的得分分别为79.54分和72.93分,男性偏胖者的饮食行为差,得分为72.89分和64.08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都影响知识分子的营养知识和行为,其中性别的影响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9532和2.5849).结论知识分子的营养知识尚可,营养行为有待提高,应该针对各自的不同特征进行宣教,以便提高身体健康.
作者:董文毅;刘红波;解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用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动物模型的行为变化和脑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c-fos蛋白能在模型动物大脑的额叶皮层、海马和垂体3区表达明显,这种表达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并有表达增加的趋势;而在边缘叶、丘脑、视前区和中脑4区表达亦明显.在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紊乱和不协调程度亦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加重.在第3,5天行为紊乱表现更为明显(9.06±0.73)分,与对照组[(5.63±0.8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种行为紊乱有一定的节律性,中午、下午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低[(8.47±1.70)分;(8.33±2.18)分],而在早、晚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高[(9.56±2.72)分;(10.45±1.66)分],其中晚上的行为分值[(10.45±1.66)分]在一天中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fos蛋白表达的增强,这种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区域性.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分值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
作者:高永利;王军焕;韩文强;李鸣;张守信;戴捷;原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专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中专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有14.6%的学生处于低应激水平,有69.7%的学生处于中等应激水平中,有15.6%的学生处于高度应激水平;且三组之间的SCL-90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SCL-90总分与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生活应激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认知反应呈负相关(P<0.05~0.01).SCL-90总分受行为反应、挫折、压力、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冲突、变化的影响(P<0.01).结论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存在有较高的生活应激状态,且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刚;许明智;全东明;林海程;郭光全;宁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受虐待儿童产生自杀意念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儿童和正常儿童各80名进行结构式访谈,并评定死亡概念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分析两组之间死亡概念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自杀意念的差异.结果受虐待组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水平Ⅲ:75.00%vs 88.75%,P<0.05),对死亡特征和死亡外延的认识比对照组差(P<0.01),受虐待组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强度均高于正常儿童[1年内:35.00%vs11.25%,(0.82±0.65)分vs(0.35±0.21)分,P<0.01].结论虐待可对儿童的死亡认知发展过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使受虐待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偏离正常,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作者:朱相华;李娇;田玉湘;魏贤玉;王成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 Technology,ET)是一项新的脑电图分析技术,它根据脑电超慢涨落理论,对大脑慢电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在分子水平检查人脑内神经递质的功能变化.本文简要介绍ET的原理,以及ET在一些心理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张理义;徐志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诸多研究提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并存在异质性[1,2],茴拉西坦是脑功能改善药物,本研究对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茴拉西坦,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迟林;方强;王久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群体,是否能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也直接影响着精神病人的康复.他们经常面对精神病人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工作负担重、责任大、风险高.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和强大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和疲劳程度,对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与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奋乃静)和对照组(奋乃静+安慰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分别为(84.97±3.73)分、(80.41±5.93)分、(83.37±5.81)分、(77.26±13.31)分;对照组分别为(75.41±3.95)分、(72.43±5.56)分、(75.87±5.34)分、(72.15±13.19)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
作者:孙群星;刘勇;李素华;朱玉星;尤海峰;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C型行为的关系.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女患者各30名纳入研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2名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和患者自行进行C型行为量表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型行为量表评分男性组焦虑、抑郁分下降,愤怒向外、理智、控制分升高,女性组抑郁分下降,理智、控制、社会支持分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男性组理智、控制分[分别为(40.26±5.63)分和(17.12±4.51)分]由治疗前与常模相当变为治疗后[分别为(44.44±7.72)分和(21.24±4.18)分]高于常模(P<0.05),女性组愤怒、乐观、社会支持分[分别为(18.65±5.26)分、(21.30±3.06)分和(17.65±2.01)分]仍低于常模.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时显得焦虑、抑郁、退缩、压抑、相对消极,缺少社会支持.
作者:谢国军;雷素珍;祁富生;吴庆丰;许建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小儿癫痫治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能否正确的对待治疗计划.为探讨对家长进行个体化教育在癫痫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35例癫痫患儿家长进行个性化教育.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榕娜;黄铃沂;陈新民;叶礼燕;黄俊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危害行为的特点及其责任能力评定.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司法鉴定的28例躁狂发作和26例抑郁发作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抑郁发作组凶杀案件(46.2%)高于躁狂发作组凶杀案件(14.3%)的比例;在责任能力量表中,两组作案动机、与受害人关系等条目差异有显著性,x2值分别为8.486、10.312;两组责任能力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有各自不同的危害行为特点,这可能与两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辨认和控制能力差异有关.
作者:蒋少艾;方冰;周建松;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反复吸毒导致的人格改变,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及其他亲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社会活动的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功能.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本研究对2005年7月至9月来本院自愿戒毒康复中心戒毒的病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学;谢建平;苏雅芳;张盛杰;江爱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杨新伟;王治明;金泰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症(CFS)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认知心理功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对30例CFS病人及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CFS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数字记忆广度分值、再认能力分值、注意广度分值分别为(7.20±1.28)分vs(7.20±1.28)分、(0.56±0.20)分vs(0.56±0.20)分、(6.70±1.47)分vs(8.03±1.35)分.数字记忆广度、再认能力、注意广度分值之间呈正相关,与反应时分值呈负相关;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呈正相关.结论肝郁脾虚CFS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改变.
作者:孔军辉;李雪;姚守志;薛晓琳;张翠珍;王琳;王天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